台湾英雄:张建忠尊重土地务农典范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26日电)坚持网室栽培、草生栽培、使用有机肥,云林县林内乡农民张建忠务农30年,以自修方式吸收新知,贴近时代演变的农业经营模式,种出口碑佳的牛奶蜜枣,也展现与土地共生共荣的观念与作为。

从露天、无网室红甘蔗到精致型网室牛奶蜜枣种植,这种转变乍听令人惊讶。张建忠说,种甘蔗24年,喷药、整园之类的人工付出,真的很辛苦;无法用网室,又怕风灾,后来收成不好,销路减少,甚至0.1公顷只收益新台币3到4万元,不得不考虑转换农作。

牛奶蜜枣、牛奶凤梨、牛奶释迦、牛奶芭乐等等利用牛奶调配的有机肥料施肥法,是近几年农作的新流行。张建忠在6年前,用0.56公顷试种牛奶蜜枣,试种之前曾四处观摩、打听请教、搜集资讯才下决定。

他说,决定要种蜜枣时,一心只想到要种出好吃、品质好的产品,因为以前种过菜,曾听一位农友说,叶菜类作物用有机或微生物发酵肥料,种出来的菜特别脆,加上当时流行,自然联想到种植牛奶蜜枣。

他还记得有一次发生介壳虫危害,去雾峰农业试验所请教专家,以草蛉的生物防治法除虫,这让他对生物防治除虫害又有新的经验。

张建忠自己调配有机肥料,用过期牛奶、一些豆浆、海草精、鱼精、菌种等,让它发酵20天,然后浇灌在根头。他坚持不用化学肥料,专用有机肥,之前他曾以此用在甘蔗上,那年种出来的甘蔗特别脆、甜。

张建忠骄傲的说,种蜜枣第1年,收成就有口碑,让他愈来愈有信心。因为每年台风情况不同,所以从来不曾计算过0.1公顷的单位产量是多少,但是可以确定,扣除成本等费用,0.1公顷可收成6到7万元,比种植红甘蔗时要好得多。

讲到网室栽培,张建忠的脸庞上,露出另一副骄傲的神色。他说,农作物要阳光、怕风雨,网室栽培可以减少鸟吃、虫害,但须在蜜枣开花期,适时拉开网子,让作物吸收阳光,收成才会好。

大地是万物生长的根本,苍天是阴晴风雨的源头,张建忠说,务农要看天吃饭,真的很辛苦,人力付出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网室栽培固然让作物遮风避雨,但作物也要阳光,拉开网子的时机拿捏是一大学问。

他以台风季节为例,一般是在这时将网子架上,以免台风侵袭造成损失,他则适时将网子拉开,不怕风雨,采取“逆向操作”。台风季适逢8到9月间蜜枣开花期,他这样做,结果未造成大损失,到了1到3月收成反而都不错。

张建忠的农地在浊水溪畔的林内乡,他引用浊水溪水灌溉之余,网室栽培、施用有机肥而不用化学肥、少农药,采收期也不用农药,现场采收马上可以吃,安全无虞,他骄傲地比着一旁农地说,还有草生栽培,不使用杀草剂。

张建忠利用原先种甘蔗的0.28公顷农地,用草生栽培,任由杂草自然生长,不喷杀草剂,用人工割草,培养地力,土壤又肥沃。他以尊重土地的“共生共荣”观念与作为,走出自己的特色。

张建忠是林内乡重兴村人,26岁与隔壁村斗六市十三里人的陈素英结婚,夫妻2人胼手胝足务农,育有3女2男,子女都已长大,自己也当了外公,有3名外孙。现在除了林内乡公所协助推广,女儿也帮着上网行销,提供消费者脆、细、甜又多汁的“建忠牛奶蜜枣”。

除了牛奶蜜枣,张建忠现在还多了一样牛奶释迦,风味独特,口感一流。今年闻香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于途,流连垂涎,连乡长邱世文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林内的骄傲,树立了现代农业经营的新典范。980526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16日电)总统马英九今晚参加国际生命线台湾总会新旧任理事长交接典礼,他致词时援中央社“台湾英雄”系列报导,靠呼吸器维生仍努力作公益的陈荣福为例,呼吁大家更应珍惜生命。
  • 糕饼师傅苏建兴说,“上天如果没有让我灭亡,我一定要变得更强壮!”多次遭受命运打击,经济周转困难、父亲辞世、右手被机器压到几乎残废,但仍不畏命运捉弄,以单手逆转人生,在糕饼界闯出一片天。
  • (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19日电)投入云林生命线志工31载,今年81岁的陈辉说,年轻时受到许多帮助与照顾,到了行有余力之年,只想回馈社会,但他总感觉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会继续“用生命服务生命”。
  • (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县20日电)“台湾失业人口这么多,如果我们不互相取暖,谁能帮助我们?”肢体障碍的陈永守,新近开设一家“再生柑仔店”,结合一群中高龄失业者担任“跑腿族”,为人生第二春再出发。
  • (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县21日电)“老柜子放了60年还有人去买,为何奇木家俱用了3到5年,就被丢到路上?”承接父亲的传统木艺事业,出生北埔客家庄的范扬田、范扬武兄弟用创新思维为老东西注入生命。对他们而言,客家的简约哲学,就是力量。而老祖宗晴耕雨读的生活,更让他们对环境变化处之泰然。
  • 从小在木头堆里打转,范氏兄弟对木材了若指掌,木头对他们而言,是属于家的情感,“闻到木头的味道,就知道,家快到了”。

  • (中央社记者曹宇帆特拉维夫22日电)从宛若鸭子听雷到如今可以流利使用希伯来语解释气功与经脉穴道,来自台北石牌的以色列媳妇刘秀莲许下宏愿,“盼不久的将来,在犹太人国度练气功的普及率能追上瑜珈”。
  • 很难想像,台湾体育大学休闲产业经营学系助理教授谢智谋曾是中辍生,因偷窃被捕,现在的他投身教育,利用所学的体验教育、冒险治疗专长,帮助和他一样的中辍生找回自我。
  • (中央社记者翁翠萍台北24日电)成长和求学时期曾受到家扶基金会帮助,高孟熙不被小儿麻痹症与贫苦打倒,奋发向上,事业有成后乐于公益,又决定大部分遗产捐做公益,并鼓励遭遇逆境的人,透过量力而为的助人,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快乐。
  • (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25日电)他是一个唐氏儿,却是特殊奥运游泳金牌选手,台湾之光。遇到问题,未被唐氏症打垮的范晋嘉总以从容的态度告诉朋友:“放轻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