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小心,言论自由市场正逐渐僵化

唐浩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6月17日讯】近来,台湾政府积极推动两岸政经交流以及对大陆企业、资金来台投资的开放政策,其中有不少类别的产业颇令识者忧心,倘若一旦开放,将对台湾社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与威胁。

媒体产业即为一例。放眼世界,凡自由民主国家无不具有开放、自由的媒体环境——然而,这种开放、自由的目的,是要对“言论市场的多元性”提供保障庇护,确保不同立场的公民意见,都可以在媒体上获得表达的机会或被正确地再现,而非对“商人买卖媒体产权的任意性”作为保障前提。

毕竟商人或特定人士自由地买卖媒体,并不见得就能确保意见市场的多样性、未必能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反而容易由于媒体产权的集中、寡占,造成媒体言论趋于同质化、单一化,形成“媒体独裁”的反民主态势。

目前台湾媒体产业便面临这般隐忧。与中共当局关系密切的旺旺中时集团,挟着丰沛资金买下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中天电视台、中国电视台四家媒体后,台湾历史上首见的“跨媒体平台托拉斯”(“托拉斯”,原文trust,意指具有垄断市场能力的商业组织)于焉成型。不仅令人忧虑该集团会否因为媒体市场占有率过高、压缩到其他媒体的生存空间,从而造成媒体产业的寡占局面外,其浓厚的中共政商背景,更令人担忧旺旺集团在此刻大肆收购媒体,背后是否有中共高层在下政治统战的指导棋?是否意图借此收编台湾媒体、削减诸多不利于中共的真相言论,从而营造“对中共一面倒”的舆论幻象?

其次,对大陆企业开放来台刊登广告,又将形成另一项“以商业之名、行政治之实”的统战威胁。香港立法会民主党议员刘慧卿日前来台召开记者会,便明确指出,香港媒体界在过去几年来受到大陆企业广告预算的箝制,不得不删去、收束许多不利于中共政权的真实言论。而这些大陆企业背后,其实都受到中共威逼利诱的操纵。事实上,目前已有部分台湾媒体透过若干手段来规避法律、并刊登大陆广告。

当前的媒体操控手段,已经转入较为隐晦的“商业白手套”模式。这种模式对外既可堂而皇之地高喊“商业自由”、“增加经营效率”等政治正确之名,对内却又可避免留下具体证据、降低穿帮概率。特别是在极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银弹利诱往往更容易吸引媒体前来自愿上钩。但说穿了,一切毋宁是饮鸩止渴,背后牺牲的,将是无价的言论自由、民主政治及公共利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唐浩:世界新生活运动
中共密援斐济反民主  澳纽不满吁自制
诗:寒山饮
诗:寒山饮 人气 1
诗:风之谷
诗:风之谷 人气 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