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反共领袖:丘吉尔(100)

子仪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世界局势不容乐观

世界局势的发展远比丘吉尔在“铁幕演说”时所担心的还要严重,史达林领导的苏共对世界的威胁越来越大,其第五纵队遍布世界各地,各国共产党和亲共党派对各国政体产生了直接威胁。同时,大英帝国在经历二战重创元气大伤,而且在艾德礼的工党领导下对各殖民属地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史达林利用‘salami tactics’ (沙拉米战术,即蚕食政策)在1946-1947年控制了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东德。以匈牙利的共党领导麦特亚斯拉柯西为例,在1945年自由选举中,共产党得票率17%而民主小业主党得票56.5%占明显优势。在苏联红军干涉下,民主小业主党被说服做出让步,使之分裂,最后代替。麦特亚斯拉柯西说:“每天多要求一点,就象且香肠一样,一片一片的切。”很快,仅占少数的匈牙利共产党控制了匈牙利。

希腊对于英国非常重要,是保证其经地中海通往东方的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英国需要保持对希腊外交上的影响力。英国一向把希腊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1942年2月英国不惜劳军远征,帮助希腊抵抗德国入侵。失败后,英国又全面支持希腊流亡政府。 从1943年春开始,丘吉尔对希腊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如何在希腊解放时防止希共夺权。

为此,英国政府帮助希腊流亡政府召开了黎巴嫩会议。丘吉尔希望通过使民阵(希共为主体的民族解放阵线)加入到政府当中,从而把民阵从与政府平起平坐的对手地位贬到一个小伙伴的位置。如果民阵拒绝参加政府,英国就可以它破坏国家团结,从而降低民阵的威望。最后,达成了《黎巴嫩宪章》,希共的民阵仅得到20个内阁成员中的5个。1944年5月和10月,英国与苏联先后达成《五月协定》和《百分比协定》,划分了两国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由于苏联承认希腊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遂不再担心苏军在向巴尔干进军中进入希腊并支持民阵。

1944年10月雅典解放后,希腊政府立即要求民解(全国人民解放军)复员。民阵决定以退出政府和举行罢工示威表示抗议。12月3日的示威遭到政府员警的镇压。希共又举行起义,占领了雅典大部。但起义并没有严密的计划和明确目标。同时,希共领导人错误地以为英国不会干预,可是,英国却一直在寻机用武力镇压民阵和希共。早在黎巴嫩危机期间,丘吉尔就已下决心,需要的话不惜动用武力来对付民阵。为此,他命令斯科比“要毫不犹豫地”镇压希共的起义,“明确的目标就是打败民阵”。

一旦英国干预,希共领导人便丧失了胜利的信心。与此同时,苏联也不得不批评希共的作法。在这种情况下,希共只好停止战斗,在1945年2月与政府签订《瓦尔基札协定》。据此,民阵解散了自己的军队。 但丘吉尔对这样的协定都感到遗憾,因为他“已准备好在希腊进行更多的镇压”。 对希共来说,雅典12月起义是场巨大的灾难。它失去了军队,引起苏联的不悦,而起义中扣押一些资产阶级作为人质的作法损害了它的威望。英国政府坚决要求希腊政府把民阵排除在任何一届政府之外。

但随着全球范围内冷战的出现,希共也转向武装暴动。1946年2月,为回击英美攻击其在东欧的政策,苏联站出来为希腊左派说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抗议英军在希腊的存在。苏联的外交攻势鼓励了希共领导人。希共中央决定开始新一轮的武装暴动。 但此时希共力量远非战争结束时可比,同时他们面临的外国干涉也将由英国单独干涉变为英美合作干涉。1947年2月,英国政府意识到难以支撑在希腊的庞大军事开销,此时,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出面支持希腊政府,主动出资支持英军继续驻扎在希腊,暂时稳定了希腊的局势。

1946年夏天,忧心忡忡的丘吉尔对二战胜利后世界可能的灾难表达:“胜利已经变成了麻布袋和灰烬(即幻灭)。”

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瑞士的苏黎世大学的著名演讲中说:“如果一旦欧洲能联合起来共用她的共同的传统,她的3-4亿人民将享有无限快乐、繁荣和荣耀。然而,日尔曼民族发起的一系列可怕的国家争端,我们在二十世纪和我们的生命中看到打破了和平并摧毁了人类的繁荣。”为了避免这样的争端再次发生,必须建立“欧洲联邦”并从法国和德国的伙伴关系开始,没有伟大法国精神和没有伟大的德国精神就没有欧洲精神的复兴。

1947年初,当其他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基本上在史达林帮助下实现了共产党独裁时,只有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仍然与其他政党实力相当。 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民主力量比较强大,同时其经济发达程度更接近西方国家。开始捷共一些领导人存在着通过议会活动来夺取政权的想法,不想运用极端暴力方法夺取政权。史达林始终对捷克斯洛伐克虎视眈眈。在捷共与非共政党的斗争进入关键性的时刻,史达林对捷政局进行了干预。

1947年下半年,当史达林下令不得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时,其他东欧各国共产党齐声应诺,只有捷共一人出头违抗禁令,说与会的决定已经公布,若要收回决定政府不会支持我们(共产党)。结果惹得史达林把捷共领导人召来莫斯科反复训斥后才使捷共领导人改变想法。1947年7月,在史达林的训斥和压力下捷撤销参加巴黎会议的决定和拒绝马歇尔计划,是捷多党政治的分水岭。它意味着捷已开始被纳入了正在形成中的苏联东欧集团之内,同时也预示着捷联合政府的体制即将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一开始就立场明确而又坚决,即支持、帮助和督促捷共与非共政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直到把它们从捷政治舞台上彻底地清除出去。

从这年夏天起,捷共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对手发起进攻。捷共依靠工会等群众性组织和团体,组织各种集会、游行和警告性罢工,引导群众寻找敌人、间细、怠工者和投机分子等,并且给反对派贴上“反革命的”、“反动的”和“破坏共和国”等标签。而国家社会党则在同年7月召开秘密会议,筹画联合其他政党建立反共阵线。9月中旬,共产党控制的内务部宣布破获了斯洛伐克的“反国家的阴谋”。

在捷局势发展的关键时刻,苏联前驻捷大使、副外长佐林于1948年2月19日抵达布拉格。佐林会见了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据佐林自己说,他“向哥特瓦尔德转达了劝告:要更加强硬,不要对右派让步,不要动摇,他(哥特瓦尔德)无疑是领会了”。

2月20日深夜,电台发表了《捷共产党主席团告全体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书》号召人民团结在以捷共哥特瓦尔德为中心的民族阵线周围。

2月21日,捷共在布拉格的老城广场组织了由包括所有大企业和煤矿的1000名代表参加的集会。与此同时,捷共还发动了劳动群众致电致函贝奈斯总统的运动,要求他接受12名部长的辞呈。

2月24日,捷共组织全国了总罢工,参加者达250万之众。与此同时,国家安全部门占领了国家社会党中央的大楼。25日,共产党人已经完全掌握了局势,政权转到了由他们领导的行动委员会手中。非共产党政党的机关均被占领,这些政党的领导发生了分裂并重建了党的中央机构。当天下午,四面楚歌的贝奈斯总统已经无力抗争,他同意12名部长辞职并且签署了哥特瓦尔德新政府的名单。27日,新政府宣誓就职。在新政府成员中虽然仍有其他政党的代表,但已经不成为共产党的反对派了。共产党单独执政的地位已形成。

在捷二月事变发生后,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捷代表曾在联合国控告苏联破坏了捷的独立。智利和阿根延等国也要求讨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但这些努力已经无法扭转捷国内政局的发展。同年6月,贝奈斯辞去总统职务,共产党一党独裁在捷克斯洛伐克彻底确立。

2月28日,捷驻美国使馆在一份报告中说,“(美国)报刊和政治家们利用捷克斯洛伐克的危机揭露新的慕尼克阴谋和苏联扩张的威胁,声称美国面临着忧郁的将来。” 在西方国家的社会舆论的推动下,美国政府对捷二月事变的立场逐渐趋向强硬。3月17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公开抨击苏联及其代理人“摧毁了中东欧一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的特性”。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与此同时,丘吉尔仍然把促成美国参战作为自己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他预定于春季与罗斯福总统举行会晤,但由于地中海战事使他无法脱身,罗斯福总统也因为忙于国内的立法程式而无暇他顾,致使这次会晤拖了下来。
  • 此时使丘吉尔略感安慰的是正在北非展开的“十字军战士”作战计划进展顺利。11月18日盟军对隆美尔部队发动攻击初战告捷,使德军损失坦克55辆,被迫撤退。
  • 在此期间,要求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德军对苏联的压力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5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英国,与丘吉尔政府就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从苏德前线引开至少40个德军师的前景问题进行商讨。

  • 这场风波虽已过去,但它使丘吉尔认识到,只有战场上的胜利才能稳固自己的首相地位。他想要亲自去开罗实地看看情况,但被艾登和布雷肯等人极力劝止了。
  • 阿拉曼战役是盟军在北非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次战役使隆美尔损失了6万人,其中德军为3.4万。以此为转捩点,盟军此后在北非的战斗中节节胜利。丘吉尔曾在回忆录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未获胜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 会议结束后,丘吉尔和马歇尔一起飞往阿尔及尔,与艾森豪讨论了下一步战斗部署,授权他在攻占西西里岛后采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的适当措施。
  • 1945年1月,丘吉尔致电史达林,要求他“在维斯拉前线或其他某一地区发动强大攻势。”史达林决定在中线加强进攻,强大的苏军在三周时间内推进了500公里,进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奥得河地区,为西线的盟军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夺取最后胜利的条件。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久即举行的大选中,英国人民抛弃了刚刚带领他们走向战争胜利的丘吉尔。此前在出席雅尔达会议时,有一天丘吉尔参加由罗斯福作东的宴会。在宴会上非正式的谈话中,丘吉尔说,他是经常被当作反动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罗斯福、史达林三个人中,只有他随时可能由他的人民通过投票把他赶下台。
  • 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应邀访问美国期间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在演讲中,丘吉尔深刻揭示了苏联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及如何保证持久和平的建议。
  • “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在他们的地区建立一个亲共的德国,就将给英美两国占领区制造严重的困难,授予了战败的德国人以在苏联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拍卖抬价的权力。这些都是事实。不论我们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这肯定不是我们进行武装斗争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欧洲,也不是一个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条件的欧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