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现五代时期南汉国宫殿遗址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7月16日讯】正在发掘的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工地的南汉地层近日又发现了一处大型宫殿遗址,被专家断定为五代南汉国时期的宫殿遗址。虽然发掘还在继续,但显露的建筑遗迹已经足以令世人惊叹!

据广州日报报导,现场保存的施釉方砖之精美以其建筑年代来说亦令人啧啧称奇!一个仅存活了55年的王朝,其宫殿在千年沉睡之后被挖掘出来,让人一窥当时华丽古风。

现场看到,在南面的第一进殿堂就是殿基用巨型的石灰岩石板包砌成的高大墩台。

南越国宫署博物馆筹建处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介绍说,高大墩台的石灰石板每个起码3米长、1米宽,厚度0.15米左右,每个竖立的石板用凹槽衔接。“这么长的石板当年是怎样切割和运输的,这是一个谜!”

遗址格局:殿基足证宫殿规模宏大

据介绍,现场还发现东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个磉墩(宫殿的柱基),每个磉墩边长近3米。“由此可确定宫殿的进深为三间。”李灶新推测。

发掘现场的殿基南面是殿前广场,其东侧有一宽6.1米的登殿台阶。北面为庭院,地面铺花纹砖,庭院东南有一台阶踏步通向东回廊。东回廊宽14米,进深三间,廊内地面和柱础石保存较为完好,殿基东侧南面有门与东廊相通。专家分析,这座宫殿在当年一定是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东回廊地面是两种不同的地台砖,上层砖呈长方形,规格为20厘米×30厘米,底下一层呈正方形,每个边长40厘米。专家分析,上下不同规格的地台砖,说明南汉王朝统治的55年期间回廊地面也经过了几次修整。

高超工艺:庭院地砖蝴蝶牡丹生辉

“已发掘的北面庭院铺地砖的做工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李灶新说,这些砖每个边长36厘米,表面的菱形方格内饰四只飞舞的蝴蝶,边角饰折枝牡丹。“蝴蝶身美、形美、色美,是美丽吉祥的象征。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这两种图案装饰的运用,体现出当时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荣华富贵的追求。”

在二进的室内地面,还东西排列着4个大小一致的莲花瓣无底缸大坑,每个大坑底部直径约0.8米,高度近0.8米。坑的周边是无底的陶瓷缸,底部铺砖,缸的顶部外墙为莲花瓣花纹。经论证,无底陶瓷缸为南海所产。“至于莲花瓣无底缸的用途,开始我们都以为是种花的大缸,发掘出来却是底部铺砖的,留下一个谜团,估计和佛教有关。”专家分析。

建筑风格:宏伟华丽显“大唐遗风”

本次还发掘了5件陶瓷碗、杯,在碗杯的底部,还写有“掌要局”、“官”的字迹。“当年的衙门‘掌要局’很可能就是类似今天掌握机要秘密的部门。”李灶新分析,“而从整个建筑结构看,本次发掘的大型宫殿遗址‘大唐遗风’风格明显。”

据史料记载,南汉王朝曾在都城建造大批宏伟华丽的宫殿。专家推断:“目前发现的这座宫殿,从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和气势来看,很可能是南汉皇帝朝政的大殿之一。”

南越国宫署遗址既是两千年前南越国和一千年前南汉国的王宫所在地,也是历代郡县、州府的治地,是广州延续两千多年不变的城市中心。遗址自下而上层层叠压有秦代以后12个历史朝代文化遗存,文化积淀深厚。


无底陶瓷缸和缸的碎片。 (网截图片)


短命南汉王朝 悉聚南海珍宝

南汉,五代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建都广州,强盛时拥有今广东、广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各种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南汉历三世五主,至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为宋所灭,共55年,但对宫殿的大规模修缮建设就达三四次之多。“悉聚南海珍宝,以为玉堂珠殿”,说的就是南汉帝的奢侈生活。南汉王宫气势恢宏,殿宇装饰丰富多彩、豪华富丽。在今省财政厅、原儿童公园、中山路一带,曾兴建秀华宫、景福宫等十余座宫殿。此外,南汉皇帝在城外还建有离宫别馆和池苑。

1995年以来,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侧的市长途电话局、原市文化局大院和原儿童公园以及中山四路原致美斋等地,均发现有南汉国时期的大型宫殿、廊庑、走道、水井和八角形塔等建筑遗迹。2008年3月发掘现场还出土了黄釉陶脊吻,加上之前出土的雕琢16狮大型柱础石、南汉王宫城墙等,都可见南汉国宫殿建筑的规模极其宏伟、华丽。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唯一的大型三角塔阵─一百零八塔
温哥华华埠有望重现昔日繁华
文史工作者的终身奉献
组图:马英九瓜国参观马雅文化遗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