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自然结恶果 昔世界第四大湖将亡

人气 31
标签:

【大纪元7月29日讯】一个曾经富饶美丽的大湖在前苏联改造自然的思想指导下,被引去灌溉大面积开垦出的荒田导致它面临消亡的绝境。前苏联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却种下了远远超过这些收益的恶果:这里生态、气候、环境被改变;物种逐渐消亡;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良田被污染……

改造自然收获颇丰埋下后患

咸海是一个美丽的内流湖,也就是湖水不能流入海洋,在其全盛时期,面积将近7万平方千米,过去是世界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位于前苏联境内,现在的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有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虽然含盐量高,但里面不仅有鱼,而且还曾经有过发达的渔业,沿岸有数万人从事渔业活动,捕捞量占前苏联总捕鱼量的1/6。

共产政权总是酷爱改造自然,1918年,共产主义政权苏维埃政府设想将咸海南部的阿姆河和北部的锡尔河改道,以灌溉新开垦出来的荒地,种植水稻、瓜类、谷子和棉花,这是前苏联的“棉花计划”,也叫“白金计划”的一部分。

到上世纪40年代,大规模的水渠工程开始兴建了。调水工程于1954年正式开工。工程目标是将阿姆河和锡尔河天然水道改道,引人土库曼斯坦东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中部,以扩大水浇地面积。但共产党人是不懂珍惜上天赐予的,建成的水渠很多区段质量很差,很多水在过程中被蒸发和泄漏掉了。有人估计,中亚最大的水渠“夸拉昆 ”(Qaraqum)渠中流过的水中有30%-75%都被浪费掉了,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水渠中只有12%是防漏水的,由此可见咸海两大水源周围水渠漏水现象也会相当严重。

新运河建成后,在1960年代,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锡尔河及新运河流域,开垦和灌溉了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使该流域成为新的粮棉生产基地。

以新建运河为代表的调水工程建成后,该地区棉花丰收,水稻高产,农业出现连年跃进局面,农作物年产量比调水工程兴建之前提高4倍。至1980年,前苏联棉花年产量达9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0%,其中 95%产于该地区。当时,全苏联40%的稻谷,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产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已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700万人猛增到3600多万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改造,人类似乎获得了难以想像的巨大收获。但上天的惩罚也随即来临。

咸海迅速缩小的后果


咸海不同时期的卫星图(网络图片)


在上世纪60年代,每年大约有20-60立方千米的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流向咸海附近的沙漠地区。在1960年,这个咸水湖的面积是6.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大湖;1961年到1970年间,咸海的水平线以每年20釐米的速度下降;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50-60釐米;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个速度达到了每年80-90釐米。1987年,咸海分成了北咸海和南咸海两部分,到1998年时,咸海已经由1960年的6.8万平方千米缩小到2.9万平方千米;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万平方千米了,南咸海也再次分成了东咸海和西咸海;到了 2007年,3个小咸海的面积综合只是咸海极盛时的10%。此时的“咸海”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而被分割成几小块的“小咸海”处境更加危险。

一、渔业危机:由于咸海的水量缩小,咸海的水也越来越咸,原来咸海每升湖水中含盐量为9克,而现在是22.5克,3个小湖中的两个已经把所有鱼都咸死了,乌兹别克斯坦因为渔业的倒闭造成6万人失业,渔船在干涸的湖床上随处可见。


渔船在干涸的湖床上随处可见,我们能够想像当年这艘渔船在咸海遨游的姿态吗?当夕阳夕下,它在余辉中缓缓向港口驶来,带着满仓的收获、咸海的淡淡咸味和人们快乐的表情,渔夫们的老婆和孩子们在港口欢欣雀跃。然而,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再来了。(网络图片)

二、农田高度盐碱化:干涸的咸海成了一个大盐库,风把这些盐吹到周围,严重地污染了农田,咸海地区每年约有4000万吨至1.5亿吨的咸沙有毒混合物从盐床(湖底、河滩)上刮起,从北向南吹去,吹向中亚草原,吹向农田和城镇,覆盖了阿姆河河谷丰腴的农田,加剧了中亚地区农田的盐碱化,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出现高度盐碱化。

三、水源被污染:大面积的粮棉生产和移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灌溉和生活废水,这些废水又重新流人阿姆河和锡尔河。地下水和饮用水受到了盐碱和农药的双重污染。

四、严重影响周围居民健康:含盐量与有害物奇高的空气也对周围的居民健康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白血病、肾病、伤寒、肝炎、支气管炎、痢疾、食道癌、发育不全和婴儿夭折的发生比例都很高。

五、物种渐渐消亡:咸沙使咸海周围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越来越稀少。原来位于河流三角洲内大面积的森林沼泽已经干涸,大量树木及灌木被彻底破坏,当地出没的数百种动物消失殆尽。60年代,咸海有各种鱼类600多种,到1991年则只剩下了70余种,到2001年更是所剩无几;在锡尔河三角洲筑巢的鸟类曾有173种,现已减少到38种。

六、气候更恶劣:而且由于水面积的缩小也严重改变了当地的气候,使当地的夏天更干热,冬天更长更冷。

面对自然的惩戒,前苏联决策者们非但没有反思,继续大量取水灌溉,一些参与该计划的前苏联专家甚至认为,咸海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错误”,消亡不可避免。而阿姆河、锡尔河、新运河流域的经济辉煌才是前苏联梦寐以求的。

美国《选萃》杂志认为“咸海危机”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应该明确地指出,十几年来咸海流域生态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巳经远远超过前苏联在该流域几十年间经济上的收益,而大自然的报复还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决不歇手。

著名地理学家加米勒夫也说:“咸海的悲剧是大自然对人类失去理性地破坏生态的报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这样评价:“除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外,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出像咸海流域这样生态灾害覆盖面如此之广、涉及的人数如此之多的地区”。


人们对环境的恣意获取和破坏让数以万计的人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保障、失去了健康,他们的美好生活从此消失(网络图片)


希望

在自然的惩戒面前,哈萨克斯坦开始采取行动,重修了锡尔河的水渠,减少了水流的浪费。2003年,又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小咸海”附近修建一座水坝,将锡尔河的水逐步引入“小咸海”干涸的湖底。

北咸海恢复的速度让人喜出望外。现在北咸海的深度已经从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达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这里恢复了渔业生产,许多渔夫恢复了他们一度中断的工作,捕到的鱼还被出口到乌克兰。这种变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见的积雨云又回到这个地区,给当地农业的复苏带来一线希望。

而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南部咸海的处境就没有那么好,在2003年,南部咸海在水面开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之后成东咸海和西咸海两部分。根据现在的数据估计,东咸海将会在15年内消失。为了拯救南部咸海,据悉,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定期打开河流上的闸门,让一部分水流进南咸海。

为了找回往日的咸海需要多么巨大的投入,多么长的时间,是一个难以认清的问题。要想恢复咸海生态系统的原样,大自然或许已经不给这种可能性了。在人类付出惨痛代价之后,人类是否学到了什么?(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为什么有些人不喝酒也会醉? 专家解析原因
13岁靠割草起家 年轻人拥有价值百万绿化公司
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屏幕?7孩父亲分享妙招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