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刘忠欣 再现“经典˙萧邦”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法生台中报导)由台中县立文化中心与欧普思音乐艺术共同举办的“刘忠欣2009钢琴独奏会—经典˙萧邦”,将于22日(六)晚上在台中县立文化中心登场,第十届台北国际萧邦钢琴大赛首奖得主刘忠欣,将带来全场萧邦作品演奏会,让中县的夏夜充满钢琴诗人的浪漫乐章。

钢琴家刘忠欣自2008年7月展开“萧邦之夜”巡回独奏会,演出后不但深受许多乐迷的喜爱,备受各界的赞誉,更因此获得台湾知名发烧碟公司倍特音乐邀约制作、华纳音乐发行同名专辑《萧邦之夜》;由于各方热烈邀约不断,今年三月分别于台北、彰化、台东加演3场,依旧佳评如潮。

今年为了使更多听众能尽情享受到萧邦迷人且难以抗拒的音乐魅力,刘忠欣将以“经典․萧邦”展开2009年钢琴四场独奏会巡回,再度以全场萧邦的作品献给观众,有夜曲、马厝卡舞曲、练习曲、波烈露舞曲、波兰舞曲以及四首叙事曲等经典曲目,除了带给乐迷各式各样萧邦钢琴艺术的独特美感与创作乐思之外,并使得人们更深刻体会钢琴诗人不凡的音乐成就。


(大纪元)


(大纪元)

萧邦钢琴作品除了浪漫、充满诗意外,他个人在当时所遭受的国仇家恨与乡愁,以及他个人的感情问题,都充满着喜乐、幸福、哀伤、忧愁、暴怒、愤慨等情绪在他的音乐上,其中所需具备的技巧与风格的掌握,更是所有钢琴家必须展现的;然而这一切的特质,都将呈现在“经典․萧邦”的曲目中。

文化中心表示,刘忠欣曾于2005年代表国家参加波兰华沙萧邦钢琴大赛,对于萧邦的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更在大赛中与世界各国高手切磋,对于乐曲的诠释与演奏技巧都能精确掌握。票价一律200元,意者请洽两厅院售票系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从小就是人人称羡的钢琴神童,俄国钢琴家纪辛今日已成名家,此次来台,纪辛将由母亲陪同。年纪不到十三岁时,就以连续演奏两首萧邦协奏曲惊艳世人,纪辛从此和“音乐神童”画上等号。现在的纪辛琴艺正成熟,拥有多面向的思考与生活经验之后,也更能与乐迷互动。主办单位牛耳艺术表示,纪辛的习惯是在几天前先到演出地点,先挑琴先练,非常敬业。
  • 卡拉瓦乔的《老千》有巨大的影响力,激荡出无数件类似的版本;欧洲的艺术家复制了三十余件作品。然而,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乔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欧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现。
  • “落竹三千, 成就一亩茶。”古人以竹自许君子品德,今人以竹制焙笼泡出一壶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汤的甘甜,此间一件件竹编器具透过竹编师傅落款标记,成了审美的主体,传世千古的好手艺。
  • 老子《道德经》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在13、14世纪时,马赛克创作是主流,而湿壁画则被视为穷人的马赛克。在罗马特拉斯提弗列(Trastevere)的圣母大殿(St. Mary)中留下了卡瓦利尼的马赛克作品,描绘的全部都是圣母玛利亚以及对卡瓦利尼影响深远的古典设计,这些是他职涯早期极力复兴的艺术形式。
  • 墨竹是文人画重要的题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体现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画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称“湖州派”。对后世墨竹发展影响极大。他的表弟苏轼亦曾为其写过许多首题画诗。今天我们就从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图》来看看,这幅画为何让人过目难忘?
  • 我在《胡笔标准:千百年来第一人,创造出毛笔的标准》〈自序〉曾提及,年轻时拚搏事业,每天工作十六小时都不觉苦,一直到了五十岁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树盆栽,欣赏之余,蓦然惊觉人生已过了一半,该是放下脚步,开始修护保养身体的时候了。
  • 霍尔班以肖像画闻名于后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艺复兴画家,霍尔班是以宗教题材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霍尔班在巴赛尔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画,这些早期作品显示出来自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和巴尔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国画家的影响。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与窗扉边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整个欧洲艺术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画领域里,它拥有好几个第一:第一幅意大利双人肖像画、第一幅描绘室内场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风景的绘画风格。
  • 扬‧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秘隐居型艺术家(1682─1749年),也是公认18世纪最杰出的荷兰静物花卉画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丰富、具奢华感、色彩饱满、纹理细致,以及高度细致的写实而倍受尊崇。这些成就的关键在于扬‧范‧海瑟姆谨慎且不怕麻烦地在画布上一层又一层地涂上薄釉彩的技巧。尽管许多人试图模仿,但同时代的画家都没有办法做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