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量外流造成產業空洞化

標籤:

【大紀元1月19日訊】數年前傳統產業開始為了保留接單實力,開始大量外移,外移的地方不論東進還是西進,似乎大家都沒有看到真正的問題重心,只有一味的責怪企業主為何不根留台灣。

咬文嚼字的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就這個現象爭論不休,而沒有真正的仔細去分析,到底造成的原因及可能產生的后果,很多人認為工厂搬走了,兩岸貿易逐漸在台灣的經濟成長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是看出口數字的人,則只看到了亮麗成績單,也蒙著眼睛去描述我們的經濟榮景,沒有真正將實際產地与台灣交易的實值作理性公正的計算,因此各种讓人啼笑皆非的數字、口號、策略出爐,讓人不禁怀疑,這些官員、學者專家是真的不能深入民間、深入產業,還是有難言之隱?不的已的苦衷?

直到去年,高科技產業大量外移大陸,官方仍在用法令限制,自欺欺人,各种措施讓投資者裹足不前,失業率開始大幅攀升,而政府公布的數字卻是少于5%的樂觀結果。姑且不論失業率數字如何,目前并未看到有針對失業人口結构,以及外移人口的結构分析所作的正确分析,這才是真叫筆者擔心与憂心的。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而35~45歲的人才不僅有經驗、衝勁,再加上成長于經濟起飛的年代,這個年紀的中堅人才也都具備了不錯的學識,在企業內多屬于中高階經營、管理乃至技術人才,任何企業有再大的財力,設有一個完整的人才團隊,是沒有辦法在如此快速競爭的腳步下存活,更別說致胜了。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目前失業人口結构中,這批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其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傳統行業的結束營業、倒閉,造成了這批長久效忠公司的人才變成了沒有「勞動生產力」(僅腦力生產力)的失業人口,一是資訊、网路等高科技公司的經營不善,大幅裁員下的位高年紀輕的專業人員。這二類人員基本成本都不低,在如此經濟環境下,自然較難回流企業,就算回流,也必須降低身段,相對Performance就成了業主的考量了。另一個中堅人才族群,并非失業,而是另覓去處,充滿抱負、野心及探險精神,到大陸去創業,希望在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的洪流中,成為隨流而上的一個扁舟,未來可能形成一個气候。

對于台灣產業而言,這二個族群的流失,將造成空前的大「洞」,若沒有立即有效的辦法,真正的產業空洞化將比經濟風暴更可怕,后者是陣痛,而前者則是長長久久的痛了。

【中國寬頻科技應用發展及推廣協會理事長寇世斌】

相關新聞
台大國際政經學院揭牌 盼培育高階人才
免費新冠快篩 全台4500家藥局可領
台健保改革成共識 專家提應有完整配套
人類偏好如何形成?科學家揭背後神經機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