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信宜市”愚公”筑路十年打開信宜村大門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月2日訊】在廣東信宜市白石鎮,當地人傳頌著一位名叫黃文傳的七旬老翁孤身一人歷時十多載,修通了一條兩千多米長的平坦鄉道的感人事跡。

儿時受到接濟修路報答鄉親

車子轉過几段平坦的鄉道后,來到了白石鎮坡坪村委會林坑村。在一間簡陋破舊的泥磚青瓦房子前面,滿臉滄桑的黃文傳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出家門,接受了記者一行的采訪。据廣州日報報道,73歲的黃文傳告訴記者,解放前,他家里很窮,10歲時父親便撒手西去,從此与母親相依為命,日子經常沒有著落,為了生計,從小懂事的小文傳便挨家逐戶去乞討。鄉親們都很同情這對孤苦伶仃的苦命母子,經常接濟幫助他們。解放后,他參加了民兵,繼而加入了中國共產党,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從那時起,他便暗暗地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鄉親們。多年來,有兩千多人口的林坑村一直与世隔絕,沒有一條能通車的公路,從林坑村到鎮上要走很長的田基小道才能走到大路,再加上黃華江河阻隔,人們每次過河都要卷高褲腳涉水而過,既麻煩又危險。受行路難問題影響,經濟也長期停滯不前。面對貧困的家鄉,黃文傳認為林坑村要發展經濟就一定要修通大路。于是,從1987年開始,他便發動群眾捐資修路,但可惜的是竟沒一人響應他的倡議。

沒有資金,沒有人協助,要開路仿佛是天方夜譚。但黃文傳并不气餒,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開通一條大路。1988年,家貧如洗的黃文傳毅然拿出了自己畢生的積蓄,又向親戚借了700元,向金融部門貸了700元,把家里的几分田地交給妻子耕种。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余年孤身修路的艱難歷程。

占了他人田地自掏口糧賠償

要開路就要占用群眾的田地,雖然有不少被感動的群眾不要他賠償,但總還有些群眾出來阻撓。黃文傳咬緊牙關從自己不多的口糧中,連續几年每年掏170斤谷出來作為賠償。對于黃文傳有异于常人的舉動,許多人覺得不可理喻,有人嘲笑他是傻瓜,但他始終認為:古時愚公能移山,我就不能開路?

從那時起,村里人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位當時已60余歲的老人一擔簸箕,一把鋤頭,孤身只影在蹣跚地修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每天起早摸黑,几乎是風雨無阻拼命地工作。夏天,他在烈日的烤炙下勞作;冬天,他在刺骨的寒風中奔走。春去秋來,黃文傳已記不清穿坏了多少雙鞋,擔破了多少簸箕,鋤鈍了多少把鋤頭……為了買材料,他將家里僅有的一頭豬、一頭牛都賣掉了。善良的妻子對此也毫無怨言,默默地操持家務,在背后支持他。黃文傳壯舉感動了不少人,一些群眾自發捐款1500多元協助他修路。

終于,路修到了黃華江河邊,只要再修一座橋接上大路,便可大功告成了。但修橋對于孤軍作戰的黃文傳來說几同登天。這時,他發現黃華江河上有一座矮尖的水壩,只要加高加寬水壩面便能通車。于是,黃文傳千方百計籌集了7800元,自己當起了工程師,雇人幫忙,買回水泥石子在水壩上施工。經過一番努力,“水面橋”終于在1990年建成,沉寂了千百年的林坑村第一次有了汽車通行,開始熱鬧了。

不顧跌殘右腳拄著拐杖修路

1990年,由林坑群眾捐資、國家補助,在离“水面橋”約800米處興建了一座吐珠大橋。從此,黃文傳又投入到該村大坑口至吐珠大橋之間還沒有開通的路段的修路工作。1998年農歷二月的一天晚上,已經9點多鐘了,黃文傳仍然在借著天上朦朧的月光工作,一不小心栽倒在齊人高的田坎上,跌殘了右腳。此后不久,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又因病去世,受此雙重打擊,黃文傳傷心到了极點。但看著路況一天比一天坏,變得坑坑洼洼的,在家里療傷的黃文傳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拄著拐杖一拐一拐地拿起鋤頭去修路。在黃文傳百折不撓的堅持下,1999年11月一條由坡坪村委會林坑村通出來的2千多米長、4米多寬的路段已全部完工。但直至今天他仍經常拄著拐杖去維修路面。公路的開通,讓林坑村民開始走出貧窮,迎來了富裕。而當人們踏著大路大步向前的時候,誰又會忘記黃文傳孤身一人孜孜不倦開路筑橋的動人事跡呢!

近日,記者在信宜市白石鎮采訪時,當地人告訴記者說,該鎮一位名叫黃文傳的七旬老翁孤身一人歷時十多載,修通了一條兩千多米長的平坦鄉道。記者一行听后感嘆不已,決定前往尋訪這位現代新“愚公”。

儿時受到接濟修路報答鄉親

車子轉過几段平坦的鄉道后,來到了白石鎮坡坪村委會林坑村。在一間簡陋破舊的泥磚青瓦房子前面,滿臉滄桑的黃文傳老人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走出家門,接受了記者一行的采訪。据廣州日報報道,73歲的黃文傳告訴記者,解放前,他家里很窮,10歲時父親便撒手西去,從此与母親相依為命,日子經常沒有著落,為了生計,從小懂事的小文傳便挨家逐戶去乞討。鄉親們都很同情這對孤苦伶仃的苦命母子,經常接濟幫助他們。解放后,他參加了民兵,繼而加入了中國共產党,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從那時起,他便暗暗地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鄉親們。多年來,有兩千多人口的林坑村一直与世隔絕,沒有一條能通車的公路,從林坑村到鎮上要走很長的田基小道才能走到大路,再加上黃華江河阻隔,人們每次過河都要卷高褲腳涉水而過,既麻煩又危險。受行路難問題影響,經濟也長期停滯不前。面對貧困的家鄉,黃文傳認為林坑村要發展經濟就一定要修通大路。于是,從1987年開始,他便發動群眾捐資修路,但可惜的是竟沒一人響應他的倡議。

沒有資金,沒有人協助,要開路仿佛是天方夜譚。但黃文傳并不气餒,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開通一條大路。1988年,家貧如洗的黃文傳毅然拿出了自己畢生的積蓄,又向親戚借了700元,向金融部門貸了700元,把家里的几分田地交給妻子耕种。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余年孤身修路的艱難歷程。

占了他人田地自掏口糧賠償

要開路就要占用群眾的田地,雖然有不少被感動的群眾不要他賠償,但總還有些群眾出來阻撓。黃文傳咬緊牙關從自己不多的口糧中,連續几年每年掏170斤谷出來作為賠償。對于黃文傳有异于常人的舉動,許多人覺得不可理喻,有人嘲笑他是傻瓜,但他始終認為:古時愚公能移山,我就不能開路?

從那時起,村里人每天都可以看到這位當時已60余歲的老人一擔簸箕,一把鋤頭,孤身只影在蹣跚地修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每天起早摸黑,几乎是風雨無阻拼命地工作。夏天,他在烈日的烤炙下勞作;冬天,他在刺骨的寒風中奔走。春去秋來,黃文傳已記不清穿坏了多少雙鞋,擔破了多少簸箕,鋤鈍了多少把鋤頭……為了買材料,他將家里僅有的一頭豬、一頭牛都賣掉了。善良的妻子對此也毫無怨言,默默地操持家務,在背后支持他。黃文傳壯舉感動了不少人,一些群眾自發捐款1500多元協助他修路。

終于,路修到了黃華江河邊,只要再修一座橋接上大路,便可大功告成了。但修橋對于孤軍作戰的黃文傳來說几同登天。這時,他發現黃華江河上有一座矮尖的水壩,只要加高加寬水壩面便能通車。于是,黃文傳千方百計籌集了7800元,自己當起了工程師,雇人幫忙,買回水泥石子在水壩上施工。經過一番努力,“水面橋”終于在1990年建成,沉寂了千百年的林坑村第一次有了汽車通行,開始熱鬧了。

不顧跌殘右腳拄著拐杖修路

1990年,由林坑群眾捐資、國家補助,在离“水面橋”約800米處興建了一座吐珠大橋。從此,黃文傳又投入到該村大坑口至吐珠大橋之間還沒有開通的路段的修路工作。1998年農歷二月的一天晚上,已經9點多鐘了,黃文傳仍然在借著天上朦朧的月光工作,一不小心栽倒在齊人高的田坎上,跌殘了右腳。此后不久,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又因病去世,受此雙重打擊,黃文傳傷心到了极點。但看著路況一天比一天坏,變得坑坑洼洼的,在家里療傷的黃文傳再也坐不住了,他又拄著拐杖一拐一拐地拿起鋤頭去修路。在黃文傳百折不撓的堅持下,1999年11月一條由坡坪村委會林坑村通出來的2千多米長、4米多寬的路段已全部完工。但直至今天他仍經常拄著拐杖去維修路面。公路的開通,讓林坑村民開始走出貧窮,迎來了富裕。而當人們踏著大路大步向前的時候,誰又會忘記黃文傳孤身一人孜孜不倦開路筑橋的動人事跡呢!


    相關文章
    

  • 廣東重點整治娛樂場所 火災隱患触目惊心 (1/2/2001)    
  • 廣東查處七家生產有毒腐竹的地下加工窩點 (1/2/2001)    
  • 廣州糧食系統貪污案21人被起訴 (1/2/2001)    
  • 美過遠華紅樓的珠江不夜天 (1/2/2001)    
  • 廣東手机通話費調降 (1/1/2001)    
  • 布什回函祝愿中國山區小學童 (1/1/2001)    
  • 【紀元特稿】方鳴:江澤民的蓋棺定論 (1/1/2001)    
  • 廣東東莞挖出一侵吞巨額戶口管理費“蛀虫”厂長 (1/1/2001)    
  • 廣東爆千億騙稅案 朱噷基震怒 李長春難堪 (1/1/2001)    
  • 廣東糧食系統查獲特大貪污受賄案 (12/30/2000)    
  • 廣州糧食官員集体貪污四年侵吞千万公款 (12/30/2000)    
  •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火海逃生十大要訣 (12/29/2000)    
  • 董建華訪穗為港帶商机 (12/28/2000)    
  • 電信資費調整:百姓有多少受惠空間? (12/28/2000)    
  • 九道圣旨“駕臨”廣東東莞 (12/28/2000)    
  • 廣東:艾滋病威脅迫在眉睫 (12/28/2000)    
  • 廣東肇興商人玩死桂林市委常委始末 (12/27/2000)    
  • 兩岸芭蕾舞界即將首次同台合作演出 (12/26/2000)    
  • 台灣警方盼兩岸就打擊犯罪議題會商 (12/26/2000)    
  • 浙江:兩名出逃4年的黑社會團伙首犯舟山落网 (12/26/2000)
  • 相關新聞
    廣東爆千億騙稅案 朱噷基震怒 李長春難堪
    廣東東莞挖出一侵吞巨額戶口管理費“蛀虫”厂長
    廣東手机通話費調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