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劉軍宁: 共和比民主更為根本

劉軍宁

人氣 9
標籤:

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与過去的許多次大選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在以往的絕大多數總統選舉中,共和民主兩党爭執的焦點,几乎都集中在兩党之間關于公共政策議題上的种种分歧。在今年十一月七日的大選投票日之前,此次的選舉,与以往的選舉沒有任何差异,雙方競選的焦點仍然是种种政策議題。然而,自從民主党的戈爾一方對佛羅里達的投票結果提出質疑,并訴諸法律之后。雙方爭執的焦點突然發生重大改變,關于政策議題的爭論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這樣的爭論:是每一個選民投出的每一張選票重要,還是事先制定的規則更重要?易言之,兩

党的爭執突然從政策議題轉移到了關于民主的理念与共和的理念之間的較量。

觀察美國政治的人很少去深究共和、民主兩党的名稱与其各自的政治哲學、政治主張有什么樣的關聯。而且,在很多時候,人們的确很難看到這兩党的名与實之間是否真的有什么關聯。然而,這一次人們終于有机會看到由兩党的名稱所決定的兩党之間的重大區別:這就是共和的思想与民主的思想之間的重大分野和持久的張力。此次大選証明:共和党不愧是篤信共和理念的政党,民主党不愧是執著于民主理想的政党。兩党都名實相符。美國被普遍認為是當今世界上的民主政体的典范,連很多美國人都是這么看。然而,那些制定美國憲法的開國之父們卻不是這么看。不論是在《獨立宣言》、《美國憲法》,還是在《聯邦党人文集》中都找不到關于美國是民主國家的論述。這并不是因為先輩們的大意疏忽。

恰恰相反,他們刻意強調,美國不是并不是古典意義上的那种民主國家,而是實行聯邦制的代議制共和國(representative republic)。同樣,美國的憲法是自由的憲法,而非民主的憲法。這并不是說,美國的政体是不民主的,更不是反民主的,而是說,美國的民主是從自由与共和的原則中派生、演化出來的。

在今天,由于習慣的關系,民主博得了比共和更大的名聲。共和的理想到處都被淡化、遺忘,或是徒有虛名。要不是這次大選,我們很難有机會看到共和精神如此典型地重現。讓我們來對民主与共和的差异作一點簡單的比較:廣義的民主包括与民主相對抗的東西:這就是共和。狹義的民主僅指多數票決制。當今民主政体中的民主是包括共和的廣義上的名著。共和的維度在人們談論民主時常常或被遺忘或与与民主等同、混淆。現代意義上的共和包括代議、憲政、法治。建立在自由主義基礎之上的現代共和(區別于古代共和)政体,以憲政為基石的代議制共和政体,在承認少數服從多數的同時,又對多數人的權力加以諸多的限制:尤其是民意和多數都不能改變規則。包括候選人在內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挾民意自重。

純粹民主的精神是多數、分眾(分際,如比例代表制)和傾斜。純粹的民主是一种分裂性的力量,強調在一個社會整体中區分出多數和少數(通常是窮人与富人);即使沒有也要制造出多數和少數。民主党的戈爾在各种競選演說中反复強調他是代表勞工家庭,并一再暗示,他的對手只代表有錢人和特權階層。民主的精神是要在多与寡之間分出高低,凸現兩者之間的差异,權力屬于多數人的代表,并向之傾斜。

根据這樣的民主原則,戈爾及其律師強調:每一張選票代表了民眾的心聲,忽略選票就等于忽略了民主。戈爾及其律師始終要求只是在民主党的三個票倉縣進行全面的手工點票。目標和目的性都十分明确,他們關心的是民主党支持者的權利,關心的是自己的政治權力,并以民主的名義謀求權力。戈爾的策略通常是通過分化來為自己尋找支持者,僅用了后大選期三十多天的時間,就造成猶太人、黑人与白人選民之間的种族分歧,使全國民眾在意識形態上的分裂進一步加劇,這一點可以黑人民權活動家杰克遜對小布什及共和党的情緒性批判中看到一斑。

共和的精神的合眾、和諧、平衡。美國即是一個典型的合眾國。布什則在競選演說中一再強調自己愿意為所有的美國人服務,不管他們是窮人,還是富人,是白人還是少數族裔,并指責戈爾做法是在分裂美國社會。美國的民主党和世界各地的左派都認為美國的共和党代表大地主、大資本家的富豪党。如果這一指責屬實的話,共和党在美國總統、國會和各州的選舉中所得選票沒有理由超過百分之五(富人在社會總人口所占的比例),否則,要么是共和党作弊,要么是美國人民政治覺悟低。然而,即便戈爾所得的選民票高于布什,但是在各州和國會選舉中,共和党所得到的支持仍然高于民主党。這一現象不是階級分析的方法所能解釋的。

共和強調多數与少數之間的平衡与和諧。為了實現“共”(合眾)与“和”(和平、和諧相處),必須在民主的基礎上對多數人的權力加以限制,這就需要憲政和法治、需要規則至上。當民主的選舉与共和的精神一致時,選舉的結果受到尊重。當民意与共和的精神和規則至上的原則抵触時,前者讓步。在一個共和國,多數人并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占上風。少數人并不是多數人的羔羊。共和制的特點是給所有的人及其自由与提供同等的保護,不論這些人是多數,還是少數。當一個政府不論是變成多數人的政府,還是少數人的政府,都不是共和制政府。如果把秦始皇,改成秦朝總統,它就是共和制了嗎?沒有皇帝,不等于就有了共和。共和政体是一個政府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的政府。

通常,現代代議政体的精髓是共和政体,而非民主。

嚴格的共和制對政府和人民的權力都加以嚴格的限制,不允許任何一方坐大。民主只是決定領導人的產生,它甚至不能按多數人的意志隨時改變選舉的規則。按照民主的精神,只要多數人同意,即使在選舉過程中也可以改變規則,如果佛羅里達州的多數選民,就應該重選。按照共和的精神這樣做則不可以。所以共和党最高法律顧問貝克反复質問民主党,“在比賽進行中改變游戲規則的做法公平碼?”當然不公平,因為它違背了共和的精神。因為如果允許政治家以代表“

人民的意愿”等貌似道德的理由輕易打破政治游戲規則,民主的“游戲”就無法進行。

法院的最終裁決權也是共和原則而非民主原則的一部分,不僅如此,還是對民主的制衡。若民主壓倒一切的話,就應該重新投票,或重新點票,因為人民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按照共和的原則,最終的聲音是法官的聲音。對此,兩党都接收。民主党的候選人有所保留,因為按照民主的原則這樣做沒有道理。盡管心理不服,戈爾最終也承認,根据憲法,這樣的場合,共和的原則高于民主的原則。也正是基于這樣原則,戈爾承認布什的領導,并接收他的調遣。美國的民主党畢竟是代議制共和國下的民主党,最終要服從共和的原則。所以,一旦決出高低,雙方都開始強調團結的重要性。民主競選之分必定要歸于共和之“合”。很顯然,遵守“游戲規則”比“人民”意愿更重要,共和比民主更為根本。這樣的分与合的持久張力也正是民主与共和的持久張力。這就是為什么美國的民主制度二百年保持穩定和走向成熟的根本原因之一。美國的國力也正是來自這种和諧中有張力的制度安排,使得美國對民主与共和得以兼顧。

一個有自由無民主的地方,顯然要好過一個有民主無自由的地方。因為在沒有自由的地方,不可能有持續的民主。當然最理想的地方是,有自由、有民主的地方,這就需要在共和与民主之間維持足夠而和諧的張力。這次大選的結果不僅是共和党的胜利而是共和思想和共和原則的胜利。美國人的共和理想、法治精神与政治智慧再次得到洗禮。

這次大選也給全世界上了一堂活生生的共和政体課。

(原載《中國之春》204期)


    相關文章
    

  • 美國科技龍頭共同研制新投票系統 (1/12/2001)    
  • 佛羅里達探討選舉制度改革 (1/8/2001)    
  • 【紀元專欄】胡平: 乒乓球、籃球和美國總統大選 (1/2/2001)    
  • 嚴家祺: 美國「最高權力更迭」中体現的民主精神 (1/1/2001)    
  • 王丹書簡:公民參与是一种義務 (12/27/2000)    
  • 世界將走向嶄新的傳媒時代 (12/24/2000)    
  • 布什總統就職日將可能面對几十万示威民眾 (12/23/2000)    
  • 中國城市居民眼中的2000年國內外十大新聞 (12/19/2000)    
  • 台灣期盼美國新政府擔任促進兩岸協商橋梁 (12/15/2000)    
  • 計票方式和計票机是罪魁禍首? 佛州開始檢討投計票制度 (12/15/2000)    
  • 敗選之將 戈爾何去何從 (12/15/2000)    
  • 日相森喜朗訂1月下旬赴美會小布什 (12/14/2000)    
  • 陳水扁致賀小布希 (12/14/2000)    
  • 兩大党旗鼓相當 小布什推動政務會很吃力 (12/14/2000)    
  • 美國總統大選充滿戲劇性的三十五天 (12/13/2000)    
  • 宣布退出總統競選 戈爾電視講話全文 (12/13/2000)    
  • 美國大選歹戲拖棚 電台轉播捉襟見肘 (12/13/2000)    
  • 歷史總是惊人的相似:1876年發生在美國總統大選的故事 (12/12/2000)    
  • 伊朗利比亞和美國石油公司熱盼布什上台 (12/12/2000)    
  • 布戈兩大律師經驗丰富來頭不小 (12/11/2000)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