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腦膠質瘤疑與長期使用手機有關

標籤:

【大紀元1月23日訊】大陸最近發現一例罕見的腦膠質瘤,多年從事腦膠質瘤治療研究的神經外科專家認為,可能和長期高頻率使用手機有關。

患者49歲,男性,是一位機關幹部。今年4月,自覺記憶力不好,頭疼。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在左側大腦半球頂葉有一個4×4×5厘米大小的腦膠質瘤。在臨床上,這個位置通常不是腦瘤的好發區。李安民教授通過觀察,發現患者習慣用左手打手機,並進一步了解到患者使用手機已經有8年多的歷史,而且頻率很高,腫瘤生長位置恰恰在手機天線電磁波輻射最集中的區域。

近20年來,國外不少學者越來越多地注意到低頻非離子化電磁場的致癌作用,如微波輻射及射頻訊號(0.5MHz-100GHz)等可引發腦瘤、血癌和淋巴系統腫瘤。有人在大鼠試驗中也証明,長期處於強電磁場中的大鼠患腦瘤的比生活在正常環境中的高出一倍。

手機是一個小型的、但能量極強的電磁發生器,其工作頻率在890MHz—965MHz,輻射出的電磁波對人體細胞具有極強的致畸作用。手機在使用過程中,這種電磁波始終圍繞著人的頭部。長期、高頻率使用手機,會造成正常腦的支持細胞-膠質細胞發生DNA分子鏈的電離損害,導致DNA鹼基分子鏈的斷裂,引起細胞的癌變。在一般情況下,人體內正常的免疫監控系統,能及時識別和清除這些畸變的細胞。但這種損害長期、反覆地發生,身體也就周而復始地進行這種畸變與抗畸變的過程,在體內的監控系統「疲勞」時,失去了對畸變細胞的修復或清除能力,腫瘤就可能發生。因此,使用手機的人在手機撥號發射時不要急於靠近耳部,當與對話方接通後再靠近耳旁,以減少手機在上網發射瞬間所產生的高強度電磁波輻射;要盡可能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在有座機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座式電話機。另外,最好是使用帶有屏蔽線的手機專用耳機。


相關文章

 

相關新聞
經常使用手机可致眼癌
姜昆《踩腳》踩著誰 還得央視說了算
科學家首次正式宣布:手机輻射可致癌
科學家首次通過研究認為:手机輻射可能導致眼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