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訪台 本尊未到旋風先至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 台北報導,目前正在香港參訪的首位華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即將于2月1日訪台2周,由于政治環境的敏感性,香港特區政府對于高行健訪問香江事宜,雖然處理低調,但仍舊吸引全球上百家媒体鏡頭的「圍攻」,讓這位千禧年出爐的桂冠詩人,備感不适。

明日報報導, 再過2天,高行健就將偕同女友楊芳芳(筆名西零)抵達台灣,高行健特別向邀請單位台北市文化局表示,讓他有足夠不被打扰的時間,多些思考的空間,并且可以离開台北一陣子到花東去走走,享受台灣自然的田園生活。

目前仍在香港訪問的高行健,所到之處皆引起旋風,而這股高行健旋風,也即將吹抵台灣,這几天台北市文化局已經接獲許多民眾來電詢問,而高行健將于市府召開的第1場演講門票,也早就被索取一空。

高行健到底何時抵台?2月1日下午1點多,他將飛抵中正國際机場,隨即在机場發表簡短感言后,回台北下榻台北亞都麗致飯店。下午3點則在文化局長龍應台陪同下,于市府1樓中庭舉行訪台記者會。

隔天2日上午,他將市長馬英九會面,晚間市府并將在圓山飯店舉行茶敘及晚宴,宴請80多位台灣文學界人士,同時歡迎這位台北市難得的貴客。

這次高行健訪台行程中,第1周的行程多為公開行程,除了2月3、4日兩場專題演講外、欣賞「相聲瓦舍」劇團演讀他的劇本《夜游神》外,高行健還將出席台北國際書展現場,于台北世貿召開新書發表會,以及和漢學家馬悅然、文化局長龍應台進行文學座談會。

這段期間,高行健將會拜訪台大戲劇研究所所長胡耀恒、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賴聲川,以及高信疆、初安民、楊澤、陳義芝等文化界及傳播界人士。由于高行健已答應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之邀,今年10月于史博館舉行個人水墨畫展,因此他也將拜會史博館館長黃光男,洽談置展事宜。

此外,2月6日下午,他將在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及文化局長龍應台的陪同下,拜會總統陳水扁。2月9日則再轉往南部,于台南成功大學舉行專題演講。

台南之行結束后,高行健就要回歸作家的安靜自由生活,往台灣后山花蓮、台東地區遨游,為了保有足夠的個人私密空間,高行健要求不公開這段花東之旅行程,連文化局員工目前也無法确認得知,高行健將如何安排這段個人旅程。

2月14日离台當天,高行健將于台北市新生公園的迷宮花園預定地中心點,親手栽植一株海茄□樹苗,為訪台活動划下最后句點。文化局表示,由于此次高行健訪台時間緊湊,加上他個人也希望保有更多私密空間,因此和民眾接触的時間并不多,甚為可惜。不過,公視及台視將分別轉播在台北及台南等地舉行的3場演講。

高行健2月3日在台北市府禮堂的第1場演講「我看華文文學的前景」,600多張票券,早已被索取一空,為了讓更多讀者能夠一睹高行健的風采,台北市政府將于市府中庭廣場設置大型電視牆,同步播出演講實況。


    相關文章
    

  • 高行健著作熱:書店大陸客爭購,圖書館借閱須輪候 (1/30/2001)    
  • 高行健女友隨行訪問港台 (1/30/2001)    
  • 「不冷不熱」,香港高官突然出席高行健演講 (1/29/2001)    
  • 【明報】:讓文學歸文學不要泛政治化 (1/29/2001)    
  • 高行健酒會董建華拒出席 (1/29/2001)    
  • 高行健抵港不回應北京批評 (1/29/2001)    
  • 高行健下月台灣行 (1/29/2001)    
  • 高行健今早抵香港 避談政治問題 (1/29/2001)    
  • 高行建訪港 (1/28/2001)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明天訪港三天 (1/27/2001)    
  • 高行健訪港在即, 徐四民警告勿抨擊中央 (1/27/2001)    
  • 出奇意外的文化現象 (1/20/2001)    
  • 高行健犯了什么錯 (1/18/2001)    
  • 專訪: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王宁──中國評論界剖析高行健 (1/18/2001)    
  • 諾貝爾評審委員預期更多中國人獲獎 (1/16/2001)    
  • 【紀元特稿】黃翔: 再看高行健 ——答國內外友人問(2) (1/13/2001)    
  • 【紀元特稿】黃翔: 我看高行健 ——答國內外友人問(1) (1/13/2001)    
  • 港府緊跟北京取消邀請高行健來港 (1/9/2001)    
  • 歡迎史上首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訪台 (1/8/2001)    
  • 高行健二月訪台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將受熱烈歡迎 (1/8/2001)
  • 相關新聞
    港府緊跟北京取消邀請高行健來港
    【紀元特稿】黃翔: 我看高行健 ——答國內外友人問(1)
    【紀元特稿】黃翔: 再看高行健 ——答國內外友人問(2)
    諾貝爾評審委員預期更多中國人獲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