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經越惡化 北京越沾沾自喜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電】中國大陸在去年三月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時的強烈反應,如今已大為紓緩。北京當局不再擔心陳水扁會在短期內尋求台灣獨立;陳水扁在政治、經濟事務上一再受挫,反而引發中國大陸方面近乎沾沾自喜的反應,他們認為陳水扁的困境肇因于其大陸政策搖擺不定,而且無法改善海峽兩岸關系,現在陳水扁正受到執政党民進党以及反對党政敵的兩面夾攻,台灣政經局勢的動蕩不安,終將迫使陳水扁向北京當局讓步。

中國時報記者閻紀宇4日報道,去年八月中國大陸領導班子在北戴河集會,再度确認北京當局對于陳水扁將堅守「听其言、觀其行」的政策。雖然大陸的政界与軍方不時傳出要求加強對陳水扁進行文攻武嚇的呼聲,不過大陸領導高層至少目前還不為所動,宁可繼續透過其統戰策略來獲益。他們邀請反對獨立的台灣政壇人士到大陸訪問,并吸引台商前往大陸投資,從而讓台灣的政經情勢更有利于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的對台事務專家分析指出,未來陳水扁的政治前景以及對大陸政策有四种可能的發展,其中三种對中國大陸有利。第一种可能是:陳水扁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与「九二共識」,台灣股市持續下挫,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高漲,金融亂象叢生;如此一來,社會勢必動蕩不安,街頭示威游行蜂起,族群關系緊張,如果情勢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可能引爆內戰。陳水扁的支持率將一蹶不振,最后可能被迫黯然下台。這時以國民党最有希望接掌政權,而且由于李登輝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台灣的新總統對北京當局而言,將是比較容易應付的對手。

第二种可能:在未來的几年中,台灣的政經情勢雖然不穩,但政府仍然能控制大局。陳水扁不愿對大陸做任何實質讓步,兩岸關系不進則退。陳水扁無法在立法院取得足夠支持,重建權力基礎的希望也隨之落空,但是他依然可以做完其四年任期。到了二○○四年的總統大選,兩大反對党國民党与親民党將聯手推出候選人,以大幅差距擊敗陳水扁或另一位民進党候選人。新總統承諾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海峽兩岸將重回數十年來的爭執的事情:「一個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述這种可能發展最得中國大陸領導人的青睞,因為在未來的兩年里,大陸領導人將忙于接班布局斗爭,台灣海峽最好能維持風平浪靜,既不要危机也不需轉机。大陸對台專家也偏愛這种可能發展;台灣長期的不穩定將使民眾對民進党的執政失去信心,并連帶讓其他獨派政党銷聲匿跡。目前對北京當局而言,兩岸僵局比對話有利,与其要海峽兩岸各退一步,北京當局宁可讓國際与國內的壓力迫使陳水扁主動妥協。

第三种可能:陳水扁認清自己必須与北京妥協,否則民進党在今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將難有斬獲,而且在二○○四年的總統大選中必然敗北。因此陳水扁選擇以小幅度的讓步來平息在野党的批評,并博取民眾支持。陳水扁將回歸國民党時期訂下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原則,也可能同意進行所謂的「大三通」-通航、通郵、通商。如此作為將迫使北京表態呼應,但還不足以讓北京同意恢复兩岸協商。兩岸關系將漸趨穩定,但除非陳水扁回歸所謂的「九二共識」-亦即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并追求和平統一,否則兩岸關系終將難有實質進展。

如果上述狀況成真,中國大陸也將獲益良多。大三通會贏得台灣企業界的支持,企業界將進一步敦促陳水扁對大陸做更多讓步。而且兩岸的經貿往來越密切,台灣對大陸的依賴也就越深;在台海安全議題上,大陸也將更占优勢。大陸方面有許多人士相信,兩岸的經貿整合最終將促進政治統合,因此陳水扁如果決定解除台商對大陸經貿投資的限制,其意義將非比尋常。

第四种可能:對大陸而言,這是最糟的狀況。陳水扁成功分化在野的國民党、親民党与新党,并拉攏政壇的中間派力量。為了達到目的,陳水扁必須采取具体行動來改善兩岸關系,其中可能包括回歸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并進而為兩岸對話与全面關系改善鋪路。台灣的經濟將因此而振興,陳水扁的政治地位更加鞏固,連任成功的机會也水漲船高。

而中國大陸擔心的是,一旦陳水扁連任成功,他將無所忌憚地追求台灣獨立。就算陳水扁先前曾同意回歸一個中國,但是大陸當局對他的不信任已根深柢固,宁可与他的繼任者-最好是國民党籍人打交道。大陸認為,從陳水扁的拒絕召開國統會、拒絕出任國統會主委就可以看出他的台獨傾向。大陸當局也指控陳水扁政府的四項政策是在培養台灣人的國家認同感,四項政策分別是:以側重台灣本土歷史的原則來修訂教科書、推行与大陸「漢語拼音」不同的「通用拼音」、宣布新台幣為國幣而非地方貨幣、陳水扁以身作則,強調自己只有在血緣上才算是中國人。

對于在海峽兩岸局勢中舉足輕重的美國,大陸也深怀戒心,他們憂慮新上任的布希政府會成為陳水扁的貴人,為他的連任助一臂之力。美國近期內將檢討對台軍售,大陸方面已發出強烈警告,要求美國不得將「神盾」(Aegis)戰管系統与「戰區飛彈防御系統」(TMD)的相關科技銷售給台灣。大陸對台專家認為,銷售這些高度爭議性的武器系統意味著美國要強化其對台灣的防衛承諾,等于為陳水扁撐腰助威,如此可能會引發北京當局的激烈反應,以試圖扭轉美國的政策方向。

大陸當局与對台專家對台灣局勢的了解与分析,有時難免失之于片面武斷、一相情愿,往往過度強調兩岸關系對台灣政經情勢的影響,而忽略了其他內在与外在因素。不過至少在一個問題上,有跡象顯示大陸當局對台灣已改采更為務實的立場;大陸當局心知肚明,中國大陸實在沒有多少誘因能夠激發台灣人民對兩岸統一的向往。大陸對台專家也建議當局采行新作法來拉攏台灣民心,部份專家寄望兩岸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做為改善兩岸關系的契机。但是大陸對台專家普遍認為,無論兩岸情勢如何演變,未來大陸在与台灣打交道時,仍必須做好武力犯台的准備,如此才能掌握充足的籌碼。


    相關文章
    

  • 股市不振 台灣眾公司紛紛調降財測家數 (12/30/2000)
  • 相關新聞
    丁薛祥掌中央科技委 觀察人士不看好
    浙江水亭門古城牆北段坍塌 現場畫面曝光
    李強稱「經濟不能下猛藥」遭刪 泄露何祕密?
    雲南麗江17分鐘連發3次地震 最高4.5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