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靠高科技獲新生

人氣 5
標籤:

76年前,美國人華爾納用一种特殊的化學溶液大塊大塊剝走敦煌壁畫的同時,對莫高窟的前景悲觀地斷言“恐怕20年以后,這個地方將不值得一看”。而今天的莫高窟,卻成為中外人士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在高科技保護下歷經千年風雨依然絢麗多姿的壁畫、塑料,讓先后4次來到敦煌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美術史教授巫鴻陶醉不已,他說:“規模如此宏大的文化遺址能保護得這么好,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

開鑿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1600多年來飽經風霜,風沙侵蝕、兵匪禍患、偷盜掠奪,使這顆佛教藝術明珠在新中國成立前到了瀕臨毀滅的地步:棧道坍塌,壁畫脫落,底層洞窟落入流沙……

為了讓人類瑰寶重獲新生,中國政府不遺余力,運用各种科技手段對莫高窟實施保護。科技人員采取生物固沙、工程固沙、化學固沙三管齊下的辦法,在莫高窟頂建起沙生植物帶、尼龍沙障、化學藥劑帶三道防沙屏障,使過去窟區每年高達3000至4000立方米的落沙量減少了70%。灌漿粘貼、鉚釘加固、藥液清洗等方法則被廣泛運用于4000多平方米的病害壁畫,一幅幅脫落、起甲的壁畫被加固、整平,因煙熏而模糊難認的菩薩、侍女逐步露出鮮艷亮麗的本來面目。

据介紹,每年有几十万中外游客從世界各地擁向這里,爭睹這一世界文化寶窟的風姿。為減少由于游客和車輛增加而給洞窟環境帶來的影響,敦煌研究院与美國、日本專家合作,開展了環境气象監測、壁畫病害調查、地質水文調查等多項科研課題。建立起莫高窟環境監測站和微机處理實驗室,對窟區和洞窟的空气溫度、太陽光照、風速、地表溫度、二氧化碳值等實行計算机自動監測。

敦煌壁畫計算机存儲与再現技術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敦煌文物保護進入了新時代。這項填補國內文物保護空白的科研成果,使得敦煌壁畫永駐人間的夢想成為現實。目前已完成的洞窟資料數据庫建設、洞窟壁畫實景漫游等工作,將完整准确地保存、再現全部石窟文物資料。

(轉自<<新傳達>>)


    相關文章
    

  • 原色敦煌壁畫及文物上网 (1/22/2001)    
  • 山西永樂宮壁畫將在台灣展出 (1/22/2001)    
  • 西安一對夫婦傾家蕩產复原敦煌壁畫 (1/7/2001)    
  • 為迎接新世紀到來 敦煌戈壁沙漠將點燃“希望” (12/31/2000)    
  • 敦煌戈壁點燃之火“希望”迎接新世紀到來 (12/31/2000)    
  • 張大千盜敦煌壁畫無确鑿証据 (12/23/2000)    
  • 中外專家攜手縫制「綠色保護衣」 保護敦煌莫高窟 (11/30/2000)    
  • 陝西藥王高空索道已拆除 名山文物得保全 (11/18/2000)    
  • 大陸西部發現「新敦煌」,「三眼佛」至今燦然如新 讓人惊嘆 (10/24/2000)
  • 相關新聞
    西安一對夫婦傾家蕩產复原敦煌壁畫
    山西永樂宮壁畫將在台灣展出
    原色敦煌壁畫及文物上网
    「高考達人」梁實再落榜 稱「心情爛透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