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訊】繼1999年發現迄今已知最早的硬骨魚類化石之后,中國科學家最近又取得新突破:不僅發現了硬骨魚類新的祖先類型——無孔魚,而且提出了中國南方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的假說。“約4億年前的早泥盆世早期,全球目前共發現6個肉鰭魚類的屬,其中5個屬來自華南古陸。華南早泥盆世脊椎動物群的‘土著色彩’十分濃厚,世界其他地區同時期發現的動物群中都缺少肉鰭魚類化石和其他華南特有的种類。無孔魚的發現,進一步指示了華南是肉鰭魚類起源中心。”中科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博士說。

  新華社報道,作為脊椎動物中最大的一個類群,包括兩栖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甚至人類在內的硬骨魚綱,約有5万個現存物种,占脊椎動物現存物种數的98%。

  硬骨魚類的起源無疑是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因為化石記錄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生脊椎動物是在3.6億年前從硬骨魚類的一支——肉鰭魚類分化而來。那么,肉鰭魚類又從何分化而來?起源中心在哪里?這些問題長期以來備受學術界的關注。然而,近百年來,由于化石材料的缺乏,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始終困扰著生物學家。

  西南邊陲的云南,是一塊古生物的寶地。繼大量的古人類化石和古生物化石在這里陸續被公之于眾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的科學家近年來又在這里發現了距今約4億年的斑鱗魚。當時的系統學分析結果表明,斑鱗魚是最原始的硬骨魚類或最原始的肉鰭魚類。

  在國家重點基礎規划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近年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与古人類研究所朱敏博士等人又在化石產地進行了野外挖掘,發現了一批新的化石材料。通過細致的標本修理和室內研究,朱敏在無孔魚化石上發現了眼柄附著构造。根据這些特征,科研人員認為,作為魚類新屬种,隸屬于肉鰭魚亞綱的這种古生物,填補了進化史上的缺失環節,從而將硬骨魚類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云南,与無孔魚共同生活的早期魚類有楊氏魚、奇异魚和斑鱗魚。同屬肉鰭魚類、最原始的四足型動物——肯氏魚也發現于這一地區。

相關新聞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狀星團為宇宙化石
馬斯克560億美元薪案獲批 股東解釋原因
Light Phone推出第三版傻瓜機 只打電話不上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