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絡加盟香港報業 新經濟能否點紙成金?

人氣 2
標籤:

繼有六十年歷史的香港《成報》易主后,老牌綜合性報章《星島日報》亦再易手,而《公正報》在慘淡經營不到半年后,最近正式停刊。种种跡象表明,由于新經濟逐步進入傳統媒体,香港報業已經開始一輪新的競爭。

近年香港的傳媒老板換班頻繁:《星島日報》由煙草商何氏家族入主,《成報》及《明報》亦分別由股壇老手陳國強与馬來西亞富商張曉卿接手。頻繁換班反映出香港報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新求變的心態,在香港媒体市場近乎飽和的狀態下,希望借助新經濟,改革、改良傳統傳媒業,以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和一九九七年五月,香港爆發兩場報業降价浪潮,減价戰令香港報業形勢發生巨變。几乎所有的香港中文報紙都被卷入這兩場大混戰中,首先各家報紙先是競相降低零售价,接著又開始減低廣告价。由于報紙的這兩項最主要的收入是報社生存的生命線,這兩項收入的減少,實際上造成了報社本身成本的上漲,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劇烈的動蕩,不斷有報紙結業,第一次減价戰打響不過一周,《電視日報》、《香港聯合報》、《快報》等四份報紙先后停業;《華僑日報》几經轉手,仍然不能盈利,也被淘汰出局。

事實上,傳統傳媒倘若一味靠傳統的減价手法來占領市場,爭取讀者,已經顯得有些落伍。而席卷全球的新經濟浪潮,為香港的傳統媒体注入一股新鮮血液和新的力量。僅僅依靠舊有人馬、傳統業務,來面對風起云涌的新世界,實非長久之策,新經濟注入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新經濟是否就是“金手指”,能否點“紙”成金?

去年發軔于美國的新經濟浪潮,使得网絡潮風起云涌。触角十分靈敏的香港亦不甘示弱,各類网站層出不窮。而傳統傳媒更是不甘人后,紛紛推出電子版,以期在這股新經濟浪潮下,占得先机。但是网絡版的增加,不僅加大了報紙的成本,而且電子版本身就与自己的母体傳統媒体爭奪讀者,從而加劇了相互間的競爭。新經濟滲透傳統媒体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好是坏,仍難下定論。就媒体而言,倘若新經濟的注入,電子版的增加,能夠反過來促進傳統媒体的發展与壯大,當為一件樂事;反之,誰能說新經濟就是一件好事呢?

其實,在全球經濟不景气的大環境下,网絡經濟本身已是自身難保。在美國納斯達科狂跌下,香港的各類网站亦慘淡經營。隨著新一波裁員潮的興起,香港网站已春光不再。最近,財雄勢大的TVB.com再度宣布裁員四十五人。在此情形下,新經濟怎能再助傳統媒体一臂之力、點“紙”成金呢?

香港傳媒競爭激烈,除了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則是一些報紙為了迎合某些市民低俗的閱讀習慣,加劇了同業間的惡性競爭。你家挖出了名媛的隱私,我家爆出大佬戀情,于是一波接一波的庸俗低級的花邊新聞充斥于報章,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財力。這些八卦新聞,不僅荼毒了市民善良的心靈,也毒化了社會風气。其實,借助新經濟的滲透,整合香港的媒体,去蕪存菁,汰弱留強,十分必要。而在更深層次的整合,在新聞觀念上整合、在价值觀念上的整合,則更有必要。 (東方网)


    相關文章
    

  • 廣州報業雙雄對峙 大戰一触即發 (2/18/2001)    
  • 印度地震死亡人數上升至七千 (1/27/2001)    
  • 印度地震死亡超過3000人 6000人被困 (1/27/2001)    
  • 克林頓卸任前夕 特赦一百三十人 (1/21/2001)    
  • 去年第四季業績轉差 美報業前景蒙塵 (1/10/2001)    
  • 港商何柱國三億五入主星島 (1/8/2001)    
  • 我國首家電視產業集團即將成立 (12/20/2000)    
  • 訂報送自行車:山西《生活晨報》受查處 (12/15/2000)    
  • 香港報業風云再起 (12/8/2000)    
  • 世界中文報協將加強引進大陸報業成員 (11/28/2000)    
  • 世界中文報協年會將在香港召開 (11/17/2000)    
  • 【紀元特稿】聆听上帝的聲音 (11/15/2000)    
  • 香港報業三家壟斷 小報經營困難 (11/5/2000)    
  • 成報易主 香港報業風云再起 (11/4/2000)    
  • 美國報業排定新座次 (11/3/2000)    
  • BBC/美報社評:誰應入主白宮? (10/31/2000)    
  • 【閉眼觀大選】總統大選戰,傳媒大混戰:大報挺戈爾,中報持布什,小報靠兩邊 (10/30/2000)    
  • 英國印裔富商愿購快報集團 (10/16/2000)
  • 相關新聞
    克林頓卸任前夕 特赦一百三十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