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李澤楷3年要還120億美元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3月4日訊】 在經歷了最初的喧囂与虛熱之后,“小超人”李澤楷去年以280億美元狂吞香港電訊的神話已經被人們迅速遺忘。僅僅一年多工夫,“小超人”旗下的電訊盈科集團股价猶如經過一個輪回,重新回到了出發時的价位。而這一切只是開始,在今后的3年里,34歲的李澤楷不僅要學會管理一支1.4万人的企業團隊,而且要償還120億美元的貸款———到目前為止,這是亞洲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商業貸款。

盡管沒有人承認,正如歐洲議會去年一份報告所說的那樣,香港是一座“李家之城”,但72歲的李嘉誠依然是這座商業都市無可爭辯的靈魂人物。

一個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是,今年1月,當李嘉誠与李澤楷出現在當地的香格里拉飯店并共進午餐時,嗅覺靈敏的香港媒体立即捕捉到了這一极富想像力的畫面。第二天,低迷多時的電訊盈科股价一天之內竟猛漲了8.8%。

至少在商業領域,香港人是最有想像力的。2月25日,一則電訊盈科以新股作价8億港元,收購和記黃埔旗下衛星業務的消息同樣触動了整個香港的神經,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和記黃埔是“老超人”李嘉誠經營多年的旗艦。

事實上,這則消息進一步証實了所有香港人的猜測:所謂“上陣父子兵”,“老超人”決不會坐視電訊盈科股价狂瀉不管。

-以280億美元狂吞香港電訊為標志,“小超人”李澤楷去年8月終于登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瑪峰,但這則商業神話卻是以120億美元的貸款為支撐的,而留給李澤楷的時間只有3年。

香港是一座不斷制造神話的城市。曾几何時,李澤楷旗下TOM.COM公司發售股票的消息曾引得整個香港為之瘋狂。在香港人的記憶里,排隊認購TOM.COM股票几乎成了當時市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

但這一切都只能保留在記憶當中了,最遲從去年3月起,電訊盈科的股市淘金神話就開始不斷褪色。僅僅一年多時間,電訊盈科股价猶如經過一個輪回,終于重新回到了出發時的价位。

在過去半年里,電訊盈科股票的价格已經從1.97港元一路下跌到了0.63港元,跌幅為70%,成為去年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當中表現最差的一只股票。

在香港的生意場上,一頭短發、穿著如同美國硅谷人士一樣隨意的李澤楷始終以黑馬的姿態出現,而且每次出手都讓所有人大為震惊:1999年剛成立的盈科集團居然以“蛇吞大象”的气勢,以280億美元一口吞下了老牌的香港電訊。

按照李澤楷當時描繪的商業藍圖,盈科集團的未來定位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寬帶网絡企業”。李澤楷的設想是,通過衛星向電腦用戶提供電視節目和互聯网接入服務。為了實現這一設想,李澤?颩蒬O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旗下的宇航部門合作,共同開發生產衛星。

現在看來,李澤楷的敘事方式雖然過于宏大,但至少當時讓整個業界為之神往。去年,香港匯丰銀行的一份預測報告曾認為,到2005年時,李澤楷將占領全球21%的電視節目市場。而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也樂觀地斷言,到2008年,電訊盈科的寬帶网絡業務年收入將達到19億美元。然而所有這些報告如今看來都更像是科幻小說,亦真亦幻。

從本質上來說,李澤楷其實很清楚自己的弱點所在。早在電訊盈科股价高漲的時候,李澤楷也曾四處出擊,希望能為居高不下的股票价格找到現實世界里的支撐點。

去年早些時候,李澤楷一度有意收購英國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但最終被德國最大的圖書銷售商貝塔斯曼搶了先机。

在李澤?搢荂A百代唱片公司無疑是一架不斷運轉的賺錢机器,而且能為自己的互聯网業務增光添彩。然而他手下的管理人員認為,收購是一回事,管理好一家唱片公司對他們來說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挑戰。

事實上,商場上的縱橫馳騁、東碰西和固然為“小超人”贏得了寶貴的注意力,但利潤的壓力也已浮現:到去年3月為止,香港電訊在上一個財政年度的盈利僅為10億美元,實際下降了28.5%。人們甚至認為,電訊盈科集團今年的虧損已成定局。

“小超人”目前面臨的人生困境當然不僅是這些。事到如今,即便是最樂觀的觀察者也看得出,以280億美元狂吞香港電訊為標志,“小超人”李澤楷去年8月終于登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瑪峰,但這則商業神話卻是以120億美元的貸款為支撐的,而留給李澤楷的時間只有3年。

-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曾讓李嘉誠大發雷霆,原因是“小超人”直到收購完成后才通知父親,李澤楷特立獨行的個性令父子關系一度陷入僵局,連續數日相對無言

在整個李氏家族中,李澤楷無疑是一個特立獨行者。据接近李氏父子的人士回憶,早在12歲時,李澤楷的這一個性就已初露端倪。當時,李澤楷曾不顧父親的勸阻,一個人跟在父親的私人游艇后面衝浪。接下來,李澤楷獨自去了美國,在加州的斯坦福大學攻讀計算机科學,獨來獨往的個性開始養成。1987年,李澤楷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加拿大金城銀行工作。有跡象顯示,李澤楷從此開始對金融交易极感興趣。兩年后,李澤楷被父親召回香港,參与和記黃埔的運作。一開始,李澤楷給人的印象几乎可以与“被寵坏的小孩”畫等號,因為他每每在冗長乏味的公司會議期間溜之大吉。

從1991年起,李澤楷被指派開展集團的衛星電視業務。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李澤楷向外界展現了自己的商業才能。在李澤楷的運作下,衛星電視的業務聲勢浩大,其用戶遍及從漢城到孟買的廣大亞洲地區。當然,衛星電視業務并不賺錢,李澤楷的過人之處就在于,他在把衛星電視做得轟轟烈烈之后,一轉手賣給了新聞集團的默多克。一進一出,衛星電視為李澤楷賺了將近8億美元,“小超人”的神話也由此誕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衛星電視至今沒有出現任何賺錢的苗頭,這一點也讓人們相信,李澤楷与其說是一位實業家,倒不如說更像一位資本家。

在李澤?搢荂A從孵化衛星電視再到成功出手變現,完全可以視為人生旅途的一個里程碑。李澤楷認為:“沒有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就不可能拿到創辦盈科動力的資金。”事實上,李嘉誠對儿子的這筆交易极為滿意,而獎賞的方式則是拿出衛星電視盈利的一半即4億美元交給李澤楷,“小超人”從此獲得了創業的第一筆种子基金。

在接下來的5年里,李澤楷就像任何一位貪婪的投資者一樣,在全球各地大舉收購。站在今天的立場來看,李澤楷當年的擴張野心固然极大,但戰略意圖卻是模糊不清的,比如他曾在越南收購過一家酒店,在內地開發房地產項目,甚至向馬來西亞的輕軌項目投過標。1996年,李澤楷重返美國,一度籌集了12億美元准備收購一家飛行員培訓學校。這一收購意圖最終未能實現,据說是因為素有美國“股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以15億美元的价格奪得先机。對此,李澤楷的說法是:“巴菲特是大師級人物,我們不想得罪他。”

“小超人”迎來人生的另一高潮是在1999年,當時他獲得了籌建香港“數碼港”的項目。這一意外的收獲結束了李澤楷盲目出擊的歷史,几個月后,李澤楷收購了香港一家小型電訊設備上市公司,并把“數碼港”的資產注入該公司,成立了盈科動力集團。盈科動力上市之初,股价扶搖直上,但所有人都很清楚:盈科動力其實并無利潤可言,人們看重的只是“小超人”的背景以及互聯网的未來。

投資者如此看重“小超人”的香港首富家庭背景,李澤楷卻始終不愿讓外人把自己与父親聯系起來。沒有多少人知道,李氏父子究竟關系如何。一個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李澤楷与父親之間時常發生意見衝突,這也導致李澤楷去年辭去了和記黃埔的董事會副主席一職。李澤楷的個性顯然決定了他与父親的磨合仍需要時間,据李澤楷本人透露,即便是出資280億美元這樣的大事,自己也不愿讓父親提前得知消息。按照他的說法,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曾讓李嘉誠大發雷霆,原因是“小超人”直到收購完成后才通知父親,李澤楷特立獨行的個性令父子關系一度陷入僵局,連續數日相對無言。但衝突歸衝突,沒有人相信李嘉誠會對“小超人”放手不管,也正因為如此,李澤楷才有可能在生意場上叱 風云,始終得到來自金融界的資金支持。

-收購一家公司与管理一家公司是兩碼事,李澤楷的“小超人”神話更多地得益于前者,34歲的李澤楷今后面臨的最大難題可能是如何管理好一支1.4万人的企業團隊。

也許是急于擺脫父親巨大的影響,李澤楷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到自己40歲的時候,電訊盈科集團應該以跨國大公司的新面目出現。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李澤楷的工作方式几乎不近人情,他曾經對一位下屬說過:“我決不愿意花兩個小時來听你解釋為什么任何事情都很難辦。”在他的管理下,公司的女職員常常被責罵得痛哭流涕,李澤楷對細節的苛求也讓所有人感到极大的壓力。但所有這些都不能証明“小超人”是一位技巧高超的管理者,畢竟,收購一家公司与管理一家公司是兩碼事,而李澤楷的“小超人”神話更多地得益于前者,34歲的李澤楷今后面臨的最大難題可能是如何管理好一支1.4万人的企業團隊。

在3年內還清120億美元貸款的巨大壓力之下,李澤楷几乎使出了渾身解數。為了獲得資金,李澤楷去年向澳大利亞電訊公司出售了電訊盈科60%的股權,套現將近30億美元,使自己的債務降低到了47億美元。李澤楷對資金的需求相當迫切,以至于他去年不顧可能出現的股价大跌風險,拋售了電訊盈科1%的股票,套現5億美元。但市場對李澤楷的動作很快就作出了強烈的反應,直接導致電訊盈科股价大幅跳水。一個月后,英國大東電報局也決定拋售電訊盈科5%的股票,從而使電訊盈科一路走向低迷。人們事后才得知,李澤楷當時之所以急于將手中的股票變現,是因為他在日本東京的寫字樓項目需要現金支持。“小超人”對現金的渴望,由此也可見一斑。

但巨大的資金壓力并不意味著李澤楷的“小超人”神話已經破滅。面對電訊盈科股价低迷的慘景,李澤楷仍然認為:“我已經夠好的了,我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幸運。”确實,不論電訊盈科的股价如何下跌,李澤楷其實已經獲得了几乎所有同齡人都無法企望的財富:“小超人”擁有電訊盈科30%的股權,按照目前的股价計算,他的身价至少在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他在日本東京擁有的价值6000万美元的寫字樓。和所有的香港年輕富豪一樣,李澤楷擁有的“大玩具”還包括:香港第一部電動轎車,一艘私人游艇和一座即將完工的海邊豪宅。

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股价,從去年11月開始,李澤楷已籌集了8.15億美元注入電訊盈科,用于重整業務。但對于34歲的李澤楷來說,資金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瓶頸。從毫無管理經驗,到几乎一夜間管理一支擁有1.4万人的龐大企業,這對于李澤楷來說其實才是最大的挑戰。在經歷了去年3月的全球高科技股大跳水之后,李澤楷更喜歡把自己手中的香港電訊比做一張“安全网”,因為和网絡公司比起來,香港電訊不僅有實實在在的現金流,更重要的是它在賺錢。李澤楷對這一點也看得很清楚:“我必須讓香港電訊增值,否則自己就會有信譽危机。”

要做到這一點,“小超人”李澤楷只有3年的時間。(僑网)


    相關文章
    

  • 俄羅斯逮捕中國間諜 (3/3/2001)    
  • 電訊公司職員出售客戶資料以圖利 (3/3/2001)    
  • 中國電訊股重挫拖累港股早盤 (3/2/2001)    
  • IBM上揚 Nasdaq与S&P逆轉收高 道瓊脫离日低 (3/1/2001)    
  • 匯丰繼續拖累恒生指數 (2/28/2001)    
  • 一對移民夫婦的美國創業歷程 (2/26/2001)    
  • 恒生指數收低 歐洲電訊股份下挫 (2/26/2001)    
  • 伊拉克核彈 三年可射鄰國 五年內能打到歐洲 (2/25/2001)    
  • 恒生指數收高 紅籌國企上揚 (2/23/2001)    
  • 中央社:中共借”法輪功”將了泰國總理一軍 (2/23/2001)    
  • 和黃入股「救」盈科港府關注 (2/23/2001)    
  • 李嘉誠悄然入股電盈 (2/23/2001)    
  • 恒生指數收跌 中國移動隨美國Nasdaq走低 (2/21/2001)    
  • 華為在“印度硅谷”設立該公司最大的軟件研發中心 (2/20/2001)    
  • 冬末漆綠草地 環保人士狂轟 (2/20/2001)    
  • 恒生指數收至月低 中國概念股上升 (2/19/2001)    
  • Ciena和北電為何境況迥异? (2/18/2001)    
  • 大陸地下組織切斷通訊 中央治安電話會議中斷 (2/17/2001)    
  • 香港和記住宅電話加費兩成 (2/16/2001)    
  • 中國成功試射超音速日炙導彈 美國神盾級戰艦遇克星 (2/16/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成功試射超音速日炙導彈 美國神盾級戰艦遇克星
    大陸地下組織切斷通訊 中央治安電話會議中斷
    Ciena和北電為何境況迥异?
    恒生指數收至月低 中國概念股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