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李泽楷3年要还120亿美元

人气 21
标签:

【大纪元3月4日讯】 在经历了最初的喧嚣与虚热之后,“小超人”李泽楷去年以280亿美元狂吞香港电讯的神话已经被人们迅速遗忘。仅仅一年多工夫,“小超人”旗下的电讯盈科集团股价犹如经过一个轮回,重新回到了出发时的价位。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在今后的3年里,34岁的李泽楷不仅要学会管理一支1.4万人的企业团队,而且要偿还120亿美元的贷款———到目前为止,这是亚洲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商业贷款。

尽管没有人承认,正如欧洲议会去年一份报告所说的那样,香港是一座“李家之城”,但72岁的李嘉诚依然是这座商业都市无可争辩的灵魂人物。

一个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是,今年1月,当李嘉诚与李泽楷出现在当地的香格里拉饭店并共进午餐时,嗅觉灵敏的香港媒体立即捕捉到了这一极富想像力的画面。第二天,低迷多时的电讯盈科股价一天之内竟猛涨了8.8%。

至少在商业领域,香港人是最有想像力的。2月25日,一则电讯盈科以新股作价8亿港元,收购和记黄埔旗下卫星业务的消息同样触动了整个香港的神经,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和记黄埔是“老超人”李嘉诚经营多年的旗舰。

事实上,这则消息进一步证实了所有香港人的猜测:所谓“上阵父子兵”,“老超人”决不会坐视电讯盈科股价狂泻不管。

-以280亿美元狂吞香港电讯为标志,“小超人”李泽楷去年8月终于登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玛峰,但这则商业神话却是以120亿美元的贷款为支撑的,而留给李泽楷的时间只有3年。

香港是一座不断制造神话的城市。曾几何时,李泽楷旗下TOM.COM公司发售股票的消息曾引得整个香港为之疯狂。在香港人的记忆里,排队认购TOM.COM股票几乎成了当时市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但这一切都只能保留在记忆当中了,最迟从去年3月起,电讯盈科的股市淘金神话就开始不断褪色。仅仅一年多时间,电讯盈科股价犹如经过一个轮回,终于重新回到了出发时的价位。

在过去半年里,电讯盈科股票的价格已经从1.97港元一路下跌到了0.63港元,跌幅为70%,成为去年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当中表现最差的一只股票。

在香港的生意场上,一头短发、穿着如同美国硅谷人士一样随意的李泽楷始终以黑马的姿态出现,而且每次出手都让所有人大为震惊:1999年刚成立的盈科集团居然以“蛇吞大象”的气势,以280亿美元一口吞下了老牌的香港电讯。

按照李泽楷当时描绘的商业蓝图,盈科集团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宽带网络企业”。李泽楷的设想是,通过卫星向电脑用户提供电视节目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了实现这一设想,李泽?颩蒬O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旗下的宇航部门合作,共同开发生产卫星。

现在看来,李泽楷的叙事方式虽然过于宏大,但至少当时让整个业界为之神往。去年,香港汇丰银行的一份预测报告曾认为,到2005年时,李泽楷将占领全球21%的电视节目市场。而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也乐观地断言,到2008年,电讯盈科的宽带网络业务年收入将达到19亿美元。然而所有这些报告如今看来都更像是科幻小说,亦真亦幻。

从本质上来说,李泽楷其实很清楚自己的弱点所在。早在电讯盈科股价高涨的时候,李泽楷也曾四处出击,希望能为居高不下的股票价格找到现实世界里的支撑点。

去年早些时候,李泽楷一度有意收购英国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但最终被德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商贝塔斯曼抢了先机。

在李泽?搢荂A百代唱片公司无疑是一架不断运转的赚钱机器,而且能为自己的互联网业务增光添彩。然而他手下的管理人员认为,收购是一回事,管理好一家唱片公司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

事实上,商场上的纵横驰骋、东碰西和固然为“小超人”赢得了宝贵的注意力,但利润的压力也已浮现:到去年3月为止,香港电讯在上一个财政年度的盈利仅为10亿美元,实际下降了28.5%。人们甚至认为,电讯盈科集团今年的亏损已成定局。

“小超人”目前面临的人生困境当然不仅是这些。事到如今,即便是最乐观的观察者也看得出,以280亿美元狂吞香港电讯为标志,“小超人”李泽楷去年8月终于登上了人生的珠穆朗玛峰,但这则商业神话却是以120亿美元的贷款为支撑的,而留给李泽楷的时间只有3年。

-收购香港电讯的消息曾让李嘉诚大发雷霆,原因是“小超人”直到收购完成后才通知父亲,李泽楷特立独行的个性令父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连续数日相对无言

在整个李氏家族中,李泽楷无疑是一个特立独行者。据接近李氏父子的人士回忆,早在12岁时,李泽楷的这一个性就已初露端倪。当时,李泽楷曾不顾父亲的劝阻,一个人跟在父亲的私人游艇后面冲浪。接下来,李泽楷独自去了美国,在加州的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独来独往的个性开始养成。1987年,李泽楷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加拿大金城银行工作。有迹象显示,李泽楷从此开始对金融交易极感兴趣。两年后,李泽楷被父亲召回香港,参与和记黄埔的运作。一开始,李泽楷给人的印象几乎可以与“被宠坏的小孩”画等号,因为他每每在冗长乏味的公司会议期间溜之大吉。

从1991年起,李泽楷被指派开展集团的卫星电视业务。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泽楷向外界展现了自己的商业才能。在李泽楷的运作下,卫星电视的业务声势浩大,其用户遍及从汉城到孟买的广大亚洲地区。当然,卫星电视业务并不赚钱,李泽楷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在把卫星电视做得轰轰烈烈之后,一转手卖给了新闻集团的默多克。一进一出,卫星电视为李泽楷赚了将近8亿美元,“小超人”的神话也由此诞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卫星电视至今没有出现任何赚钱的苗头,这一点也让人们相信,李泽楷与其说是一位实业家,倒不如说更像一位资本家。

在李泽?搢荂A从孵化卫星电视再到成功出手变现,完全可以视为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李泽楷认为:“没有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就不可能拿到创办盈科动力的资金。”事实上,李嘉诚对儿子的这笔交易极为满意,而奖赏的方式则是拿出卫星电视盈利的一半即4亿美元交给李泽楷,“小超人”从此获得了创业的第一笔种子基金。

在接下来的5年里,李泽楷就像任何一位贪婪的投资者一样,在全球各地大举收购。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李泽楷当年的扩张野心固然极大,但战略意图却是模糊不清的,比如他曾在越南收购过一家酒店,在内地开发房地产项目,甚至向马来西亚的轻轨项目投过标。1996年,李泽楷重返美国,一度筹集了12亿美元准备收购一家飞行员培训学校。这一收购意图最终未能实现,据说是因为素有美国“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以15亿美元的价格夺得先机。对此,李泽楷的说法是:“巴菲特是大师级人物,我们不想得罪他。”

“小超人”迎来人生的另一高潮是在1999年,当时他获得了筹建香港“数码港”的项目。这一意外的收获结束了李泽楷盲目出击的历史,几个月后,李泽楷收购了香港一家小型电讯设备上市公司,并把“数码港”的资产注入该公司,成立了盈科动力集团。盈科动力上市之初,股价扶摇直上,但所有人都很清楚:盈科动力其实并无利润可言,人们看重的只是“小超人”的背景以及互联网的未来。

投资者如此看重“小超人”的香港首富家庭背景,李泽楷却始终不愿让外人把自己与父亲联系起来。没有多少人知道,李氏父子究竟关系如何。一个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李泽楷与父亲之间时常发生意见冲突,这也导致李泽楷去年辞去了和记黄埔的董事会副主席一职。李泽楷的个性显然决定了他与父亲的磨合仍需要时间,据李泽楷本人透露,即便是出资280亿美元这样的大事,自己也不愿让父亲提前得知消息。按照他的说法,收购香港电讯的消息曾让李嘉诚大发雷霆,原因是“小超人”直到收购完成后才通知父亲,李泽楷特立独行的个性令父子关系一度陷入僵局,连续数日相对无言。但冲突归冲突,没有人相信李嘉诚会对“小超人”放手不管,也正因为如此,李泽楷才有可能在生意场上叱 风云,始终得到来自金融界的资金支持。

-收购一家公司与管理一家公司是两码事,李泽楷的“小超人”神话更多地得益于前者,34岁的李泽楷今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可能是如何管理好一支1.4万人的企业团队。

也许是急于摆脱父亲巨大的影响,李泽楷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到自己40岁的时候,电讯盈科集团应该以跨国大公司的新面目出现。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李泽楷的工作方式几乎不近人情,他曾经对一位下属说过:“我决不愿意花两个小时来听你解释为什么任何事情都很难办。”在他的管理下,公司的女职员常常被责骂得痛哭流涕,李泽楷对细节的苛求也让所有人感到极大的压力。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证明“小超人”是一位技巧高超的管理者,毕竟,收购一家公司与管理一家公司是两码事,而李泽楷的“小超人”神话更多地得益于前者,34岁的李泽楷今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可能是如何管理好一支1.4万人的企业团队。

在3年内还清120亿美元贷款的巨大压力之下,李泽楷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获得资金,李泽楷去年向澳大利亚电讯公司出售了电讯盈科60%的股权,套现将近30亿美元,使自己的债务降低到了47亿美元。李泽楷对资金的需求相当迫切,以至于他去年不顾可能出现的股价大跌风险,抛售了电讯盈科1%的股票,套现5亿美元。但市场对李泽楷的动作很快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直接导致电讯盈科股价大幅跳水。一个月后,英国大东电报局也决定抛售电讯盈科5%的股票,从而使电讯盈科一路走向低迷。人们事后才得知,李泽楷当时之所以急于将手中的股票变现,是因为他在日本东京的写字楼项目需要现金支持。“小超人”对现金的渴望,由此也可见一斑。

但巨大的资金压力并不意味着李泽楷的“小超人”神话已经破灭。面对电讯盈科股价低迷的惨景,李泽楷仍然认为:“我已经够好的了,我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幸运。”确实,不论电讯盈科的股价如何下跌,李泽楷其实已经获得了几乎所有同龄人都无法企望的财富:“小超人”拥有电讯盈科30%的股权,按照目前的股价计算,他的身价至少在4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他在日本东京拥有的价值6000万美元的写字楼。和所有的香港年轻富豪一样,李泽楷拥有的“大玩具”还包括:香港第一部电动轿车,一艘私人游艇和一座即将完工的海边豪宅。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股价,从去年11月开始,李泽楷已筹集了8.15亿美元注入电讯盈科,用于重整业务。但对于34岁的李泽楷来说,资金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瓶颈。从毫无管理经验,到几乎一夜间管理一支拥有1.4万人的庞大企业,这对于李泽楷来说其实才是最大的挑战。在经历了去年3月的全球高科技股大跳水之后,李泽楷更喜欢把自己手中的香港电讯比做一张“安全网”,因为和网络公司比起来,香港电讯不仅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它在赚钱。李泽楷对这一点也看得很清楚:“我必须让香港电讯增值,否则自己就会有信誉危机。”

要做到这一点,“小超人”李泽楷只有3年的时间。(侨网)


    相关文章
    

  • 俄罗斯逮捕中国间谍 (3/3/2001)    
  • 电讯公司职员出售客户资料以图利 (3/3/2001)    
  • 中国电讯股重挫拖累港股早盘 (3/2/2001)    
  • IBM上扬 Nasdaq与S&P逆转收高 道琼脱离日低 (3/1/2001)    
  • 汇丰继续拖累恒生指数 (2/28/2001)    
  • 一对移民夫妇的美国创业历程 (2/26/2001)    
  • 恒生指数收低 欧洲电讯股份下挫 (2/26/2001)    
  • 伊拉克核弹 三年可射邻国 五年内能打到欧洲 (2/25/2001)    
  • 恒生指数收高 红筹国企上扬 (2/23/2001)    
  • 中央社:中共借”法轮功”将了泰国总理一军 (2/23/2001)    
  • 和黄入股“救”盈科港府关注 (2/23/2001)    
  • 李嘉诚悄然入股电盈 (2/23/2001)    
  • 恒生指数收跌 中国移动随美国Nasdaq走低 (2/21/2001)    
  • 华为在“印度硅谷”设立该公司最大的软件研发中心 (2/20/2001)    
  • 冬末漆绿草地 环保人士狂轰 (2/20/2001)    
  • 恒生指数收至月低 中国概念股上升 (2/19/2001)    
  • Ciena和北电为何境况迥异? (2/18/2001)    
  • 大陆地下组织切断通讯 中央治安电话会议中断 (2/17/2001)    
  • 香港和记住宅电话加费两成 (2/16/2001)    
  • 中国成功试射超音速日炙导弹 美国神盾级战舰遇克星 (2/16/2001)
  • 相关新闻
    中国成功试射超音速日炙导弹 美国神盾级战舰遇克星
    大陆地下组织切断通讯 中央治安电话会议中断
    Ciena和北电为何境况迥异?
    恒生指数收至月低 中国概念股上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