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機事件明談判 議題仍無交集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6日訊】中共、美國間關於撞機事件的談判,即將於週三展開,雖然美方已經透露將以國防部為主、國務院為輔的成員組成談判代表團,但中共國防部今天在接受電話查詢時表示,他們從來不曾參加過關於撞機事件的談判,未來也不會派員出席談判桌。但據了解,軍方人員將以專家身分與會。另一方面,中共外交部今天表示,雙方具體的談判地點目前還不清楚。

中國時報報導,中共軍方在撞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外界關心的重點,但中共國防部從事件初起,就一再表現出置身事外的態度。中共國防部外事局一名女性官員今天在接受電話訪問時就表示,有什麼事都去找外交部,所有會議「我們從來沒參加過」。

中共國防部的機構組成及功能,一直被列為中共國家機密之一,一些關於中共政府組織架構的書籍,中共國防部及國安部的部分,都僅有一個字:「略」,但從過去有關活動報導中可以發現,中共國防部主要扮演軍事外交的功能。

此間消息指出,週三的談判,將在北京舉行,美方人員將由國防部主導,美國駐北京大使館也將參與,主要扮演後援角色,而談判重點將放在軍事層面上。而中共方面,雖然由外交部主導談判,但中共軍方人員也將以專家的身分與會。

據指出,中共軍方的參與,將會在中央軍委的指揮下,而不是國防部。中共黨的中央軍委與政府的中央軍委,是兩塊招牌、一套人馬。

關於中共方面提出的撞機事實經過,雖然中共外交部一再表明「基本事實已經非常清楚」,但分析家指出,不能排除中共軍方以錯誤資訊提供外交部的可能。先前芳林小學的爆炸案,中共外交部即曾因為地方提供了錯誤訊息而表錯立場,之後才由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再次澄清。

據了解,對於週三談判的議題,中共、美國雙方仍未達成一致意見。中共一再要求美方要作出交代、停止偵察、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而美方則要求中共提出一再干擾美國軍機偵察飛行的解釋、歸還飛機、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雙方顯然在出發點上即產生歧見,即美國偵察機是否可以在中共海洋專屬經濟區進行偵察活動問題。

中共至今不願表示美國承諾停止偵察飛行即可歸還飛機,只表示將視調查結果再決定飛機的處置方式。中共駐聯合國副代表沈國放即曾表示,調查行動還要花一些時間。沈國放並指出,週三的會議將是一個專家的會議,不會有具體結論。

針對美國是否可能承諾停止偵察活動的問題,中國社科院美研所研究員金燦榮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不太可能。他認為,這不但涉及面子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美國的全球戰略問題,美國布希政府不太可能在這個問題上讓步。

分析家表示,中共可能在談判中退而求其次,要求美國定出接近中共領空的距離,並及時通報中共有關單位,但美方接受這種提議的機會也不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英報指北京戰略性失误已使美國民眾對中國驚醒 (4/16/2001)    
  • 大陸媒體批判美國對撞機事件翻臉不認帳 (4/16/2001)    
  • BBC: 美國會議員談美中撞機事件 (4/16/2001)    
  • 國際法﹕美軍機嚴重違法──從國際法角度透視中美撞機事件 (4/15/2001)    
  • 撞機事件 大陸民族主義發酵 (4/15/2001)    
  • PNTR考驗白宮與中南海 (4/15/2001)    
  • 胡錦濤坐鎮中南海處理中美撞機事件 (4/15/2001)    
  • 美處理撞機事件 「太上皇」老布什指點迷津 (4/15/2001)    
  • 從撞機事件看中共對民族主義的迷思 (4/15/2001)    
  • 布殊不領江澤民的情 中美中斷最高層接觸 (4/15/2001)    
  • 中國媒體緩和因撞機事件對美國的批評 (4/15/2001)    
  • 鮑威爾強烈要求中國還機 (4/15/2001)    
  • 林和立: 處理撞機事件 江澤民掌控全局 (4/15/2001)    
  • 美國華裔擔心遭“池魚之殃” (4/15/2001)    
  • 布什是撞機事件的最大贏家 (4/15/2001)    
  • 華爾街日報﹕撞機事件已對中美關繫造成永久傷害 (4/15/2001)    
  • 撞機事件責任在誰 美中仍然各說各的理 (4/14/2001)    
  • 中國停止搜救 王偉封「革命烈士」 (4/14/2001)    
  • 談判撞機事件 美由軍方主導 (4/14/2001)    
  • 處理撞機事件 江澤民掌控全局 (4/14/2001)
  • 相關新聞
    華爾街日報﹕撞機事件已對中美關繫造成永久傷害
    布什是撞機事件的最大贏家
    美國華裔擔心遭“池魚之殃”
    林和立:  處理撞機事件 江澤民掌控全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