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樹範: 華美購武布希決心平衡臺海軍力

丁樹範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4日訊】  在各方期待與矚目下,美國布希新政府的對臺軍售終於揭曉。根據外電報導,布希政府將出售四艘紀德級驅逐艦,十二架P—3C反潛飛機、八艘柴電傳統動力潛艇、自走砲、獵雷直升機、M—48魚雷、復仇式地對空防空飛彈、飛機逃生設施等,並向我政府做愛國者飛彈的技術簡報。經過幾個月來的發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次的軍售案? 

不希望美「中」關係火上加油 

第一,布希總統的決策在妥協中顯現對兩岸軍力發展失衡的擔憂。自從布希總統當選,同時,許多過去和臺灣有良好合作關係的人士出任美國新政府要職以後,國內對布希總統和美國新政府產生許多期望,認為這次布希總統的軍售決策將對我們非常有利,也因此對是否出售配備「神盾」戰系的軍艦抱以厚望。 

然而,和各國政府一樣,美國政府內部對是否該出售神盾軍艦有不同的聲音。反對者固然提出許多說詞,包括臺灣仍沒有能力操作這麼複雜的軍艦,從訂購到交貨緩不濟急,無法解決臺灣立即的需要,以及飛彈防衛技術仍不成熟等,但是,最大的顧慮是認為,沒有必要因為出售神盾軍艦使已經走下坡的美「中」關係火上加油,挑起美「中」關係進一步的衝突。 

另一方面,布希政府似乎藉延緩出售神盾軍艦,也希望中共做出自我節制的動作。這主要是指,希望中共當局減緩,甚至停止及撤回部署在東南沿海的短程導彈。這也就是說,至少布希政府的政策是,把出售神盾軍艦與否和中共如何處理部署的短程導彈掛鉤,希望中共做出相應的善意回應,並減少未來若必須出售神盾軍艦時的國內反對壓力。 

但是,布希政府也想給中共明確堅定的訊號。那就是雖然不出售神盾軍艦,但是,美國政府不希望造成兩岸某種程度的軍力失衡,使中共產生錯誤的認知和決策,終而導致東亞地區的不穩定。在這政策下,美國政府決定協助臺灣取得八艘柴電動力潛艇。 

軍售已與北京建軍程度掛鉤 

第二,這次軍售已經顯示,美國的對臺軍售已經和中共建軍程度掛鉤。這特別是當中共快速進行軍事現代化不但影響臺海軍力平衡,而且可能影響美國在東亞地區的領導地位時,掛鉤的程度將越來越高。這也顯示,中共一向堅持的「八一七公報」已經名存實亡。 

其實,上述對臺軍售和中共軍力發展掛鉤早在雷根總統時已是既定政策,只是當時雙方的這個矛盾在共同對抗蘇聯威脅目標下暫時被壓抑。美中簽訂「八一七公報」時,雷根總統感於被蒙蔽而對內發布手諭,並向中共提出說明,如果中共軍力發展不對臺灣構成威脅,則美國會執行「八一七公報」,否則美國必須出售臺灣必要武器。換言之,「八一七公報」簽訂的同時就已經註定無法執行的命運。 

先制戰術可達嚇阻敵人目的 第三,美國這次對臺軍售的明顯重點是改善臺灣海軍作戰及嚇阻能力。這特別是出售我國要求已久的潛艇。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而潛艇的特性是隱蔽性高,容易對敵人造成心理上和實質上的威脅,使敵人在有所行動前三思。這也就是說,雖然中共把大力提升海空作戰能力做為軍事現代化的重點,並在必要時能對我方進行封鎖、佈雷,或造成其他重大傷害,但是,我們所擁有的潛艇也可能使中共付出沈重代價。甚至,我方可以進行必要的先制戰術攻擊,這都可以達成對敵嚇阻,並保存我方戰力的效果。 

另外,像紀德軍艦,配備比較精密複雜的電腦和雷達設施及防空反潛能力,一方面可以協調海上和空中攻擊,形成有效的戰場管理系統,另一方面可以在遠海執行防衛任務。這應該也可以提升臺灣海軍的作戰能力。

──原載《中央日報  》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第三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務院与國會商討對台軍售內容 (3/17/2001)    
  • 台向美購武清單曝光 (3/13/2001)    
  • 北京擬斥千億向俄購武 兩國定期交換涉美台軍事情報 (2/24/2001)    
  • 7670億日元被防衛廳列為增購武器裝備用經費 (2/8/2001)    
  • 台國防部: 愛國者飛彈試射, 時程未定 (1/30/2001)    
  • 美國報告稱中國續購俄制艦艇反映急迫感 (10/12/2000)    
  • 大馬稱軍購只為自保別無他想 不會攀比鄰國 (10/11/2000)
  • 相關新聞
    台國防部: 愛國者飛彈試射, 時程未定
    7670億日元被防衛廳列為增購武器裝備用經費
    北京擬斥千億向俄購武 兩國定期交換涉美台軍事情報
    台向美購武清單曝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