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傑 :以學生爲敵

致高考語文試卷命題者

余傑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6日訊】 我不知道誰是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者,也不知道有關方面是根據怎樣的標準來選擇命題者的。您們大概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學者名流吧。或者是某某大學的教授博導,或者是某某研究院的研究員,您們的學識和才華當然比我高得多。但是,我還是斗膽向您們進言:出題時換一種思路吧,別再以學生爲敵!

每年高考語文試卷的題目,有大量關於語法的試題。許多語法規則,學術界還沒有定論,卻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高考語文試題中。連語法專家也爭論不休的語法規則,卻通過考題來強迫高中學生接受,這是一種學術霸權的體現。1997年高考語文試卷的第3道題,是一道標點題,即使是專門研究標點的行家裏手也難以下筆。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攻語言學的幾名博士生對此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見無法統一。一位中學特級語文教師歎息說:“考題出到這樣的份上,我們只有舉起雙手投降了!”連老師都投降了,學生呢?可憐的學生們在考場上把頭皮撓破,也回答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出題的專家們可曾考慮到學生們的具體情況?您們只是剛愎自用,想當然地就炮製出令自己洋洋得意也令考生們叫苦連天的考題來。在出題的時候,您們是把學生當作假像敵來看待的。您們是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參與一件害人的工作,恰恰相反,您們還爲自己的努力而感到自豪,您們似乎在從事著一件造福千秋萬代的好事。那麽,就活該學生倒楣了——誰叫學生在等級秩序中處於最低的一級呢?所謂“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命題者的一個最大的毛病是死不認錯。當然啦,您們全是一流的學者,怎麽能夠認錯呢?平時研究的都是些深不可測的問題,出幾道給高中生做的高考題,那還不是小菜一碟,手到擒來!怎麽會出錯呢?

1992年高考語文試卷有一道語句銜接題:“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來,但後來還是讓媽媽給找到了,從床下拉了出來,送到幼稚園裏去了。”當年的試卷評價報告承認這道題選句不夠典型。然而,沒有人公開承認失誤——誰出了這道題,難道不是白菜蘿蔔一樣一清二楚嗎?更讓人不可置信的是,此後每年的《考試說明》都把此題作爲典範試題。全國所有參加高考的學生都要認認真真地閱讀《考試說明》,閱讀這道“典範試題”。錯誤的知識深深地印到他們的心中。我猜想,撰寫《考試說明》的專家中,肯定有此題的命題者。他自己出的題,當然堪稱“典範”了。自己的名望、地位是高於一切的,哪里顧得上考慮學生的利益——學生不過是您們的俘虜而已,想怎麽對待就怎麽對待。於是,錯誤被當作真理一年一年地傳播著。即使是深味真相的中學語文老師們,也敢怒而不敢言——他們被完全排斥在高考試題之外,他們能夠做什麽呢?雖然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中學語文教學第一線,但是命題者們中間是沒有他們的身影的,也不考慮他們有對命題什麽意見。如此命題的方式和制度,有沒有值得改進之處呢?回答當然是肯定的,但是至今依然沒有看到任何改變。

漏洞百出的高考語文試題,流毒深遠。1995年高考語文試卷第13題,是一道文言文閱讀題。要求比較“知汝之先君,忠勤之士也”、“母何自勤如是邪”、“以身徇國,繼之以死”、“乃是天子報爾先人之徇命也”四句中的“勤”和“徇”字的用法。專家們制定的“標準答案”是:兩個“勤”字的意義相同,兩個“徇”字的意義也相同。其實,不但兩個“勤”字的意義不同,而且兩個“徇”字的意義也不同。前一個“勤”字是形容詞,勤的物件是國家大事;後一個“勤”字是使動詞,勤的物件是家庭瑣事。前一個“徇”字是指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但人並未死去;而後一個“徇”字則是獻出了生命,人已經死去。稍微有一些古漢語常識的人都會看出差別來,而專家們卻偏偏睜著眼睛說瞎話。據說在當年的試卷評價會上,命題者承認這道題“不太嚴密”,但反映在評價報告上卻只字不提。

試卷評價報告上,年年都是“好”字滿天飛舞。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憤怒地指出:“高考題幾乎每年都有不少題是錯題。有錯誤本來是難免的,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命題者承認錯誤、向考生道歉。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做錯了事情要承認,難道我們德高望重的命題者們要用死不認錯的方法來維護其尊嚴嗎?”這種惡劣的做法,連起碼的做人的道德也不遵守了。您們的學識與您們的人格居然成了反比。考生們被您們玩弄於股掌之上,毫無掙扎的餘地,只好認命。1996年高考的作文題要求寫藝術評論,有一個省對試卷作了統計分析,有五分之四的學生寫偏了題!而評價報告上對此題卻給予高度讚賞,僅僅是因爲它難倒了五分之四的考生嗎?難道讓越多的考生答不出來的題就是好題嗎?1997年高考語文題,滿分150分,不少省市的平均分只有70分。有的15—20分的大題純屬“無效分”,因爲幾乎沒有考生答對!然而,在當年的報告中,依然是“形勢一片大好”,報告純粹就成了出題者們把酒言歡、歌功頌德的場所。報告寫到了這一步,報告的意義還存不存在呢?

題目的稀奇古怪和答案的自相矛盾,揭示出了命題者們這樣的一種心態:他們不是想通過命題使中學語文教學再上一個臺階,不是想使學生們對語文學習産生濃厚的興趣,而是把中學教師和學生當作“假想敵”來看待,誰能夠難倒考生,就是誰的本事大。在這種心態下出的這類試題,對中學語文教學起了極壞的作用:以它們爲指導思想進行的語文教學,是可怕的教學。學生們還能夠對這樣的語文課感興趣嗎?然而,中學語文教師們又不得不按照這樣的標準來進行教學,因爲高考是“指揮棒”啊!人們衡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看他教的學生的高考語文成績的高低。而要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教師就得沈迷到歷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去,精心研究,反復揣摩。至於題目本身的對錯以及學生是否有學習的興趣,中學語文教師已經沒有精力去考慮了。於是,“買匵還珠”的故事又上演了。

南京大學中文系程千帆教授在《語文報》上撰文說,如果讓自己參加高考,肯定是考不上大學的。特別是做語文試卷,得不了多少分。程老是古典文學研究界的泰山北斗,連程老也這樣感歎,想必不是無的放矢吧。著名作家余秋雨在文章中說,自己面對高考作文題,花兩三個小時也不能夠成篇。而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歎息,如果讓他來當語文教師,那麽,經過他輔導的學生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的!三位先生的話顯然不是危言聳聽,而都是肺腑之言。

那麽,尊敬的高考語文試卷的命題者們,您們有何感想呢?
監獄化生存

據報道,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職業中專投資30萬元在37個教學班、樓道、校門口都安裝了監視器。每天都有一個校領導在觀測室值班,可以把鏡頭切換到任何一個教室,檢查有關情況。該校王長春校長表示,安裝監視系統主要是爲了掌握第一手資料。哪位教師課講得好,可以直接錄下來在校內推廣,這既是對教學的促進也是對教師的鼓勵,尤其是對青年教師。同時,對教師是否按時到教室、是否站立授課等也進行檢查。而對紀律情況較差的自習課,值班領導通過監控系統可以直接進行課堂管理。第一職業中專現有專業教師91人,學生1700多人,教師不足。學校領導說這套監控系統是對教學的有力補充,保證了常規教學的順利進行。實施半年以後,有關負責人說,監控系統使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杜絕了校園裏的違規違紀現象。

監控系統進入校園,受到從領導、教師和大多數學生的歡迎。唐山市教委給予高度評價,外地來參觀的領導也給予好評,認爲這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方法,具有推廣的價值”。財會班有一個男生沒有上微機課,悄悄溜回教室,又怕被學校發現,於是蹬著桌子把裝在教室後牆上的監控鏡頭扭向窗外。他沒有想到自己照樣被攝進了鏡頭。學校領導對此進行了嚴肅處理,更加認爲監控系統無孔不入,是他們搞好教學的好幫手。一批學習優秀的學生也充分肯定監控系統的作用。18歲的財會班二年級女生馮雪妍這樣說:“監控系統投入使用以後,可以說規範了同學的言行。我沒有心理壓力,只是多了一種更強的自覺約束力,也有個別愛打鬧的男同學挺反對的,認爲約束了自覺的‘自由’。我們班51個人絕大多數是擁護的。特別是考試,以前有同學作弊得了高分還趾高氣揚,現在就沒有這種現象了,我們覺得特別公平。這種環境有利於學習,畢竟想好好學習的同學多,對監控系統有一種親切感,因爲它能保護你。”

把學校當作監獄來辦,在中國也算一個發明。唐山第一職業中專的校長王長春應該到國家專利局去申請專利。不過,就理論而言,法國思想家福柯早就提出來了。福柯在分析巴黎軍官學校的管理制度時,發現每個學生的房間都有一個監視孔,由軍官隨時進行監視。學員不知道軍官何時在監視,監視有可能是無時不在的。這樣,監視就內化到學員的心中。在討論所謂“圓形監獄”時,福柯說:“囚犯無法知道看守人是否在中間的堡內,所以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舉止行爲,好像監視是不間斷的。……一旦囚犯永遠不能肯定自己何時受到監視的話,他自己也就成了自己的看守者。”福柯還沒有涉及現代科技、尤其是攝影技術進入監視機制之後的後果。當攝影技術爲監視服務時,對囚犯的監視終於達到了監視者所夢寐以求的效果:監視變成了一種永恒的存在。唐山第一職業中專的領導們可以高枕無憂了,所有的好老師、壞老師和好學生、壞學生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該獎該罰一清二楚。他們成了莎朗·斯通主演的影片《偷窺》中的那個偷窺者,以偷窺爲最大的快樂。監視者對監視制度的維護所理所當然的,最讓我不寒而慄的是被監視者對監視的歡呼。像以上那個叫馮雪妍的所謂“優秀學生”,居然對監控系統“有了一種親切感”。他們不僅沒有感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反而爲侵權行爲叫好。他們不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有一部憲法,憲法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自由神聖不可侵犯。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擁有不受監視的權力。主動對自己權力的放棄,導致的結果是可怕的。一個不懂得捍衛自己權利的人,必然不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必然具有侵犯他人權利的可能。

我不能過分地責怪這些優秀的學生,因爲他們本人是無辜的,他們是奴化教育的受害者。把監獄的管理引入到學校來,是對教育本身的一種巨大的侮辱,這比起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來不僅沒有絲毫的進步,反而大大地退步了。孔子提倡的是教學相長,師生關係親如魚水。在《論語》的《侍坐篇》裏,孔子跟學生們相處得多麽融洽啊!在孔子這位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可親可近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機器。這是一種以“人”爲本位的教育。然而,在20世紀的文明社會裏,我們的教育者卻把學生當作敵人、當作壞人來看待,防範成了教學的基本前提。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變成了警察與小偷的關係,教育還能成其爲教育嗎?最讓人痛心的不是學校領導的警察化和學校本身的監獄化,最讓人痛心的是學生的奴隸化。魯迅先生曾經說,最不可救藥的是“奴在心者”。那些“擁護”監視制度的優秀學生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奴在心者”。自甘囚犯的身份而不自知,阿Q的命運一直延續到今天,還將延續到明天。少女不知監視苦,對鏡猶唱頌恩歌。在被監視的處境下沒有心理壓力,正說明他們從小就喪失了權利的意識;把侵權當作“保護”來欣賞,正說明他們已經被受虐的文化培養成了受虐狂。

報道中還有一個律師的精彩之論。唐山鳳凰律師事務所的鄭曼律師說:“法律上對此沒有明文規定。但我認爲這種監控系統並不侵犯學生個人隱私。它的目的是爲了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課堂、樓道並非秘密場所,學校的觀察室也不屬於秘密竊聽、偷錄,也不是針對某個人,對學生整體是有利的,不存在心理壓抑問題,應屬於一種現代化的管理方式。”這樣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的人也算律師嗎?我懷疑鄭曼“律師”有沒有讀過憲法,憲法中保護基本人權的條文寫得清清楚楚。他的辯護是蒼白無力的,令稍微懂一點法律和邏輯的人啼笑皆非。第一:難道說目的良好就不違反法律嗎?難道爲了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就可以不擇手段嗎?那麽,每一個罪犯都可以在法庭上爲自己辯護說,我是出於良好的願望犯罪的,所以我沒有罪。第二,針對個人和針對整體難道是判斷是否合法的依據?針對個人的侵權行爲不允許,難道針對整體的侵權行爲反倒允許了?從這樣的邏輯出發,希特勒也理直氣壯了:我的屠殺不是針對某個人的,而是針對所有猶太人的,所以我的屠殺合情合理。第三,鄭律師不是心理醫生,憑什麽根據作出“不存在心理壓抑問題”的判斷?如此思維混亂、知識匱乏的人,也能夠充任律師,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中國律師的水準來。

福柯在批判權力的時候深刻地指出,在現代社會裏,權力作爲一種對自由的限制,是以可以被社會成員所接受的一般形式實施的。權力打著代表正義的旗號,將我們由主體變爲客體。唐山第一職業中專引進監控系統的實質正是如此。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唐山師專教育學教研室主任張亞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爲,從教育理論來講,安裝監控系統是不合適的。師生關係首先應是平等的,相互理解,相信學生,才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教育管理的未來趨勢應是自治管理。張亞均的視角僅僅從教育理論切入,還遠遠沒有進入申明現代文明社會公民權利的層面,然而,他這極其微弱的聲音又能被幾個人聽到呢?越來越多的學校正以唐山第一職業中專爲樣板,安裝越來越多的監控系統。這越來越多的監控系統,正在讓越來越多的孩子的心靈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轉自《世紀沙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高考批判 : 權力保駕護航下的高等教育 (6/13/2001)    
  • 香港會考及高考試卷 考試局增人手複核 (6/13/2001)    
  • 北京名校招辦詳解十大熱門專業 (6/13/2001)    
  • 一六旬考生無法承受小輩”嘲諷”退出高考 (6/12/2001)    
  • 2001年高考考生關注三大熱點 (6/11/2001)    
  • 陝西71名考生被取消高考資格 (6/11/2001)    
  • 四川傳呼台高考期間禁呼“A、B、C” (6/9/2001)    
  • “媽媽,我會恨你一輩子”––講給父母的高考悲劇 (6/7/2001)    
  • 媒體披露電白高考舞弊案內幕:作弊的黑色鏈條 (6/7/2001)    
  • 廣東高考舞弊案作出判決 (6/6/2001)    
  • 大陸今年高考延長一天 18省市實行“3+x”方式 (6/5/2001)    
  • 在校富家子弟頻遭愛情攻勢 (6/4/2001)    
  • 我的六四感懷 (6/3/2001)    
  • 上海一學生高考三次未錄取手持菜刀想砍人 (5/31/2001)    
  • 被勸別與年輕人爭前程 北京一高齡考生違心棄考 (5/27/2001)    
  • 高考試題出錯是因為「走漏眼」 (5/26/2001)    
  • 成人高考作文無奇不有 眾考生搬出“大話西游” (5/22/2001)    
  • 考試局審題程序太過於簡單 (5/22/2001)    
  • 質疑高考的公平性﹕為何北京錄取線如此低﹖ (5/20/2001)    
  • 申訴專員調查會考錯題 (5/18/2001)
  • 相關新聞
    質疑高考的公平性﹕為何北京錄取線如此低﹖
    成人高考作文無奇不有 眾考生搬出“大話西游”
    被勸別與年輕人爭前程 北京一高齡考生違心棄考
    上海一學生高考三次未錄取手持菜刀想砍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