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與WTO

黃季火昆(左火右昆)

人氣 2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8日訊】 中國加入WTO對世界和我國自身經濟的影響已引起國內外有關人員的廣泛關注,成為學術界、商界和政界最熱門的討論問題之一。最近大多數研究都表明,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和社會福利的提高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它的影響因部門而異。就農業部門來講,它一直是中國加入WTO談判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人們就入世對其影響的認識很不一致的行業。有人認為是”國門洞開”了,”狼來了”﹔也有人認為根本就無關緊要,甚至認為這將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難得機遇。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試圖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談一些就入世對中國農業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對這些影響的認識。

(一)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農業的正面影響

第一、資源的配置和農業生產結構將得到改善。具體表現為那些國內資源成本相對較高的農產品,如:玉米、小麥、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大豆和棉花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在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總產量中的比例逐漸下降,而園藝作物等的比例將有所擴大。在農業部門內部畜牧業(除牛奶、羊毛外)將是貿易自由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在農業部門內的主要受益行業,受益程度同市場的開放程度成正比。

第二、從長遠看,有利於提高整體農民的收入隨著農業資源配置和生產結構的改善,隨著農業勞動力逐漸向非農部門轉移,從長遠上分析,有利於農民收入的增長。

第三、消費者福利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到2005年。如果完全實現貿易自由化,農產品價格下降幅度小麥為14%,玉米下降幅度為23%,大豆下降幅度為15%。大米價格在市場開放情況下略有增長(2%)。由於糧食價格的下降,消費者食物消費的福利將提高。

第四、畜產品和園藝作物產品的出口將顯著增長。2005年以後,豬和禽肉出口量佔國內生產總量的比例都將達到15%以上。除牛奶及羊毛外,貿易自由化對畜產品的出口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貿易自由化提高了大部分畜產品的國內市場價格,二是它降低了飼料(尤其是玉米)的國內市場價格,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貿易自由化對園藝作物產品的出口也將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貿易自由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一、種植業生產將相對萎縮。作物按其受影響的大小排序依次為玉米、油料作物、大豆、糖料作物和棉花。到2005年,玉米國內生產將減少8%,小麥生產減少約4%。

第二、糧食自給率將下降。在貿易自由化的情況下,到2005年糧食自給率將下降到90%左右,其中細糧(基本相當於口糧)的自給率還可達到94%。玉米將從出口變為進口,進口將迅速增加以支持出口導向型的畜牧業發展。

第三、種植業部門就業將進一步減少在貿易自由化情況下,到2005年種植業部門就業將減少400多萬左右的勞動力。從理論上講,被減少的農業勞力可以在其他行業找到新工作。

第四、糧棉油糖產區的農業收入將顯著減少糧食、油料作物、糖料作物以及棉花等農作物,不但生產量要受到影響,而且市場價格也將趨於下降。以這些作物為主要生產和收入的產區的農民收入將會顯著下降。

(三)貿易自由化對農業和農民影響利弊問題的認識貿易自由化與我國農業發展機遇問題的認識:貿易自由化為我國的一些農產品確實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它僅僅是一個機遇或機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展的舞台。要把這種發展機遇變為現實,促進我國農業內部優勢行業的發展,沒有強大的技術保障(如優良品種、先進的栽培技術、保鮮貯運以及包裝技術等)、優越的基礎設施(如交通、市場、通訊等)、健全和完善的市場體系(包括建設中的硬件和軟件體系,尤其是市場信息、中介組織、農產品質量標準、等級和質量控制系統,如動物檢疫等)以及高效的制度保障,這種發展機遇也難以得到實現。

加入WTO後,中國畜產品在短期內能否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動物病疫防治、監測和衛生質量標準系統,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優質品牌形像,還值得研究。中國農業的另一大優勢行業-園藝作物,如果不能盡早地在品種改良、裁培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改進、市場開拓以及貯運、等級、保鮮等方面取得進展,在短期內也是很難抓住其發展機遇。

貿易自由化對農業負面的影響,除了地區間的收入差距可能將進一步擴大這點外,實際上我們對其他幾個方面的負面影響也要有一個重新認識的必要。

糧食自給率下降問題的認識:糧食自給率不適當下降,我國的優勢農業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我們預測中,入世對中國糧食生產和貿易影響最大的是飼料糧(玉米),並非口糧(大米和小麥)。我們的預測結果表明,只要適當增加農業科技投資,口糧的自給率能達到96%以上,不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真正需要大量進口的是玉米。進口國際上較便宜的玉米,不但會促進我國畜牧業的發展,使其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而且減少玉米種植,讓出耕地種植具有比較優勢的其他農作物,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農業就業進一步減少問題的認識:我國農作物生產成本高的最重要原因是由於農戶耕地規模小而導致的勞動力成本所佔的比例太高,佔生產總成本的40-60%,而美國和加拿大的農作物生產成本中勞動力僅佔8-9%左右。農業就業不減少,農業生產規模就難以擴大,農業勞動生產率就難以提高,從事農業的農民收入更難以得到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入世而帶來的農業就業減少數量大約在400到500萬之間,這只相當於目前我國鄉村勞動力總數的1.5%左右,更何況入世也給許多非農業部門創造了更為可觀的就業機會。

(四)、政策建議

本文並不是給入世悲觀者的一個否定,也不是對入世樂觀者的支持,本文只是闡述下面這些認識:

1)貿易自由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須趨勢,中國不可能長期遊離於這種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之外,遲加入不如早加入﹔

2)加入世貿組織從理論上將會促進我國農業內部的一些優勢行業的發展,但它僅僅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展的機會和舞台,只是一種潛力,要把這種潛力變為現實,需要政府盡快在農業發展戰略和對策上做好充分的準備﹔

3)加入世貿組織對廣大的農產品消費者利多弊少,但在短期內對從事種植業的許多生產者的收入和就業的影響應加以重視﹔

4)入世對農業和農民的影響不像許多人所想像的那麼可怕,有一系列基本因素會緩解入世對農業和農民帶來的負面影響﹔

5)入世不是對過去改革的根本性離棄,而是過去二十多年改革的繼續,是未來改革難得的催化劑,是中國農業部門在市場化道路上邁出的又一大步,這對中國並不陌生,陌生的是未來改革的方式、途徑和採取的改革措施,這同過去將有所不同,這是對中國的改革家和生產者來說是新的挑戰﹔

6)從長期來看,入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將取決於決策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對WTO所帶來的諸多新機遇和新挑戰的應對措施﹔

7)本文還認為,我們對入世對農業的負面影響要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入世對農業的負面影響,從長遠和動態的眼光來看,則有可能會變成促進中國農業走向國際化,促進中國農業持續發展的條件和動力。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調整農業發展戰略,適應貿易自由化進程

第一,農業貿易發展戰略從傳統的、半保護的以”進口替代品”為主的發展戰略盡快向促進農產品出口增長的發展戰略轉移。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能力的農業產業,如畜牧業、園藝產業以及農產品和食品加工業。

第二,政府對農業生產的干預應盡快從過去直接干預農產品市場和價格調控為主的方式全面向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幅度增加科技投資和農業基本建設投資的方向轉移。

第三,從保證”糧食安全”戰略向保證”口糧安全”戰略轉移。今後糧食中需大量進口的將主要是飼料糧,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消費和出口對畜產品的需求。但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主要不是飼料糧而是口糧(大米和小麥)自給率,而後者,只要國家增加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二十一世紀口糧的自給率都能保持在95%以上。放開非口糧的玉米市場有利於促進我國畜牧業發展、增加畜產品出口,進一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民收入。

(二)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在利益分配上:

第一、為農民提供再就業的培訓、資金和信貸的支持和市場信息的提供,減少他們在過渡時期的就業和生產調整成本以及減少他們面臨收入減少的可能。

第二、建立公平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力的地區間的流動,使更多的人能共同分享入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利益,以防止地區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第三、通過調整財政和稅收政策,使入世後所產生的利益分配在部門、地區和群體間的分配不均現象能得到適當控制,以促進經濟、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在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方面:

第一、增加包括農業科技和農業基礎設施在內的農業投入。增加公共領域的農業投入,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每公斤農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

第二、積極扶持優勢行業的發展。當以國家疆界為基礎的資源和產品市場隨著貿易自由化而逐漸淡化之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將完全取決於其經濟的相對優勢行業。

第三,促進土地市場的發育,擴大農戶生產經營規模。

在市場建設和市場開拓上:

第一、加速國內農產品市場流通體制的改革,提高農產品市場一體化程度和運行效益,培養和健全市場中介組織﹔加快與國內外貿易緊密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貯存、交通、通訊等設施和港口的建設,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進出口貿易和降低農產品市場的流通費用﹔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等級、包裝和質量控制(尤其是動物檢疫)系統。

第二,建立全國和全球性的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價格等市場信息系統,有重點地研究與中國農產品出口有競爭的國家農產品政策及供需平衡變動情況與對策。

第三,有關農產品生產、市場和價格以及國際貿易的國家宏觀調控機制、管理制度和政府職能都要有相應的調整。第四,建立地區以至全國性的分產品的農民產品協會組織(如農民大米協會、農民小麥協會、農民蔬菜協會、農民水果協會等),使千家萬戶的農民能同全國以至國際大市場聯結起來。

──原載《BBC》 中黃季火昆(左火右昆),國科學院 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國入關在即 國際航空速遞企業秣馬歷兵 (7/28/2001)    
  • 米加寧 :WTO和中國國有企業 (7/20/2001)    
  • 亞洲華爾街日報:大陸為入會 危機總動員 (7/20/2001)    
  • 劉軍寧:新三角—WTO、PNTR與互聯網對中國的制度影響 (7/18/2001)    
  • 王丹:我「已經不是反對派了」嗎? (7/17/2001)    
  • 墨報指墨西哥為中國大陸入世之唯一障礙 (7/13/2001)    
  • 韓德強:中國加入WTO是”雙輸” 還是 ”雙贏”? (7/11/2001)    
  • 專家觀點:加入WTO大陸IT產業面臨七大變局 (7/7/2001)    
  • 林信義預言 兩岸11月「同一會期」入 WTO (7/5/2001)    
  • 台灣與中國 最快十一月加入WTO (7/5/2001)    
  • 大陸11月份入世仍有一些分歧 (7/3/2001)    
  • 中國11月入WTO十拿九穩 (6/23/2001)    
  • 陳勁松 : 加入WTO,北京不斷讓步 (6/19/2001)    
  • 歐盟與中國就中國入世舉行談判 (6/19/2001)    
  • 美眾議員布朗力批中共惡劣人權 (6/18/2001)    
  • 經濟學家厲以宁:大陸金融業面臨三大問題 (6/15/2001)    
  • 大陸已同意入世后設8.5%的農產品補貼上限 (6/15/2001)    
  • 厲以寧稱入世後大陸銀行應實行混業經營 (6/15/2001)    
  • 凱利警告中共莫阻撓台灣加入WTO (6/13/2001)    
  • 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僅僅“做大”是不夠的 (6/12/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國內航空公司:僅僅“做大”是不夠的
    凱利警告中共莫阻撓台灣加入WTO
    厲以寧稱入世後大陸銀行應實行混業經營
    大陸已同意入世后設8.5%的農產品補貼上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