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走出IT業低谷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9日訊】 個人用戶、企業用戶需求擴大→帶動網絡業的發展→IT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与產品刺激個人、企業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最近一段時間從IT行業傳出的好消息不多。先從內地比較著名的網絡公司來說,先是三大門戶在風雨中飄搖,几乎迷失了方向。網易一直想賣,其8000多萬的標价讓人想起市面上流行的“揮淚大甩賣”,目的衹有一個:一定要賣掉,結果呢沒賣成,估計有合适的買主价格再低一點也可以賣。因為現在網易是“一直在虧損”,支持的時間不會太久。網易的做法讓我想起一件事:我弟弟做生意,看中一處地理位置很好的門面,恰好其原先的租戶生意不行想轉讓,我問一下每月的房租1200元,轉讓費2萬元。我想再等等,反正他的生意不好,還賠著房租,不會支持太久的。結果如我所料,不到兩個月,我又問了一次,轉讓費一下子降到4000元﹔新浪的風波自不必說,報紙上已炒得沸沸揚揚。媒体的猜測給新浪風波披上一層神祕的色彩,后期的裁員、高層人事變動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是企業正常的行為,但對于處在低谷的新浪來說可能就不是一個好消息﹔搜狐公司相對前兩者來說雖然沒有什么太大的動作,但其一直不盈利的現實及網站企業的普遍的蕭條,業內人士很清楚地知道“沉默不一定是金”。下雨也不能衹下某一個地方,IT行業的其它領域也不是一片艷陽天,就如《計算机世界》中的一篇文章所說:庫存增加、競爭加劇、利潤趨薄、商用市場不如預期、家用市場准備迎戰“中國內地市場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役”等等,与前几年相比,IT行業無疑正在走下坡路。

  本文的目的就是剖析造成這种局面的原因。切入點是個人用戶需求、企業用戶需求、.COM公司留下的后遺癥入手。之所以選取這個切入點,因為我主觀認為:個人用戶、企業用戶需求擴大→→帶動網絡業的發展→→IT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与產品刺激個人用戶、企業用戶更高層次的需求,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哪一鏈斷了,后續的鏈節點都會受影響。在這個鏈中,很容易看出滿足個人用戶与企業用戶的需求是保持這個鏈正常循環的根本﹔為了提高循環的層次,一定要刺激出用戶的更高層的需求。可以毫不客气地說,內地IT行業一直充當國外企業的啦啦隊角色,奉行的是“拿來主義”,外國一出現新產品新技術,內地的代理商就能立即拿到國內的市場上出售,對新產品、新技術是否适合中國用戶卻不太在意,一味著說“好”。或者可以這樣說,前几年就衹關注著這個鏈的局部,即帶動網絡業的發展→→IT行業的發展,過分看重網絡業的發展,撥苗助長,沒有充分注意到現實的根基。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有用戶的需求,網絡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當然更無從談起IT行業的發展。

  前几年IT行業之所以能快速地增長,不可否認,網絡功高勞苦。網絡帶動了硬件業、軟件業的共同繁榮,我們的用戶就象一衹溫柔的綿羊,順從地聽著硬件厂商、軟件厂商的話,甚至可以這么說,個人用戶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跟著厂商走。仔細回憶一下,用戶買PC、上網到底起了什么用?頻繁地軟硬件升級起了什么用?記得當初厂商推銷PC時,比較注重的是PC的多媒体与上網功能,把上Internet網吹得天花亂墜,“足不出戶、遍知天下事”、“手握鼠標游世界”就是當時典型的廣告語,但是時間長了,用戶終于明白上網其實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無非是看看新聞、聊聊天,很多地方還比不上電視、報紙,即使比得上,用電腦看新聞、教育、聊天所化的錢比其它媒介要多得多,性价比不合适。用戶不能一而再再二三地被騙,現在的用戶都學精了,不玩了。你升你的P4,我的賽揚用起來還是不錯﹔你用你的OfficeXP、Winodws XP,我還是用我的Office97/2000、window95/98,因為已經夠用。君不見,現在每件新產品的推出要想達到原來“一呼百應、萬人空巷”的局面已經不可能了。數量巨大的個人用戶不買帳,引起的連鎖反應也是很怕人的:個人用戶的不買帳→網絡業的蕭條→網絡建設的不必要→網絡設備購買量減少、新軟件硬件產品銷售量減少→IT行業的蕭條。從整個IT行業的發展史來看,個人用戶對IT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主要有兩個:一是提供一部分利潤,二是給IT業帶來人气。沒有了個人用戶的參与,人气就沒有了,IT業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接著我們來看一看中國內地的企業用戶。可以說IT厂商比較看重企業用戶,因為企業用戶才是為IT行業創造利潤的重要源泉,是名副其實的客戶中的“大腕”。但企業也有其自身的目的:一切圍著利潤轉。IT厂商也看到了企業用戶的這一目的,所以IT厂商在宣傳其每一項新技術、方案、設備時都找出充分的理由說明能為企業創造利潤,雖然有時候有些理由是如此的牽強。俗話說得好:心中衹要有欲望,難免會有差錯。企業用戶在這方面應該有更深刻的体會。IT厂商為它們提供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及運動一個接著一個:政府上網年、企業上網年、ASP、IDC、CRM、MPR/MPRII、ERP,企業總是化財力、人力去迎合。但捫心自問:這里面哪一個方案給企業帶來了真正的效益?一次又一次的熱情被扑滅之后,企業信息化的熱情降低了許多。有一個企業老總老總說得好,我建了企業Intranet,准備大搞電子商務,做生意時又是發E-mail,又是發產品介紹,又是做網站,生意進展不大,最后給對方意思意思一次搞定。

  有的媒体近來有這樣的一种觀點:大陸IT行業的低迷是受了前期互聯網企業泡沫的影響。我對這個觀點不以為然,總感到互聯網企業受了很多委屈。事實情況是前期互聯網的泡沫為大陸IT行業帶來了超高速的發展。之所以造成現在低迷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狀況与互聯網鼎盛時期相比,當然要差許多,比較而言產生了低迷﹔二是在互聯網泡沫所帶來的超高速發展時期,大陸的IT厂商衹是重點從量的方面滿足廣大個人用戶、企業用戶的需求,現實的表現是一個個生產線相繼建立,而沒有從質的方面引起新一輪的循環,所以國內IT行業的低迷正是由自身引起,讓別人受過終究不太好,是可謂:IT厂商自己釀造的苦酒自最終還是自己喝。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打破IT行業這种低迷的狀況,還是要依靠IT厂商自身的努力,刺激個人用戶与企業用戶的新的更高層次的需求,并給出非常切合的新產品、新技術來迎合這种新需求,這樣才能引起新一輪的高潮性的循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政策的提出,把信息化提到了一個很高的地位,為內地IT行業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大環境,余下的就看IT行業自己如何演戲了,IT行業是否爭气了。

(張偉 eNew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IT業員工當前迫切希望提高技能增加晉升机會 (7/5/2001)    
  • 振翅的蜥蜴 微軟的明日帝國? (7/5/2001)    
  • 四川新希望集團希望進軍IT業 (7/5/2001)    
  • IBM:藍色巨人的复興 (7/2/2001)    
  • 美IT業盛行強制休假 (7/2/2001)    
  • IDC預期歐洲IT業在今後三年將損失500億美元 (7/2/2001)    
  • 新浪地震:比娛樂圈還要火爆 (7/2/2001)    
  • 警惕IT業求職的三大誤區 (7/1/2001)    
  • 就”王志東事件”段永基、張維迎為中國IT業感到“悲哀” (6/30/2001)    
  • IT雜談:淺析IT人”下樓” (6/26/2001)    
  • 綜述:眾IT業知名人士談王志東出局 (6/22/2001)    
  • 日本IT業國際競爭力強項何在 (6/20/2001)    
  • 大陸IT業CEO們的黑色六月 (6/18/2001)    
  • 美IT業掀起第二輪裁員潮 (6/14/2001)    
  • IT業十大性情老板背后故事 哪种性格能使人成功? (6/14/2001)    
  • 日微軟前總裁: IT業強勁成長時代已然告終 (6/12/2001)    
  • 美IT業幵始复蘇?芯片業說是PC業說不 (6/11/2001)    
  • 建高級IT人才中心 日本欲當世界IT業霸主 (6/11/2001)    
  • 調查表明IT業青年危机感最強 (6/11/2001)    
  • 多數女性認為IT業男女同工不同酬 (6/10/2001)
  • 相關新聞
    多數女性認為IT業男女同工不同酬
    調查表明IT業青年危机感最強
    建高級IT人才中心 日本欲當世界IT業霸主
    美IT業幵始复蘇?芯片業說是PC業說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