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夏:鬆散的亞裔社區

龔小夏

人氣 21

【大紀元1月12日訊】投入競選之初,我的想法是必須首先去動員亞裔選民。亞裔在我這個選區裡人數不算多,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其中韓裔選民有四百九十一人,華裔四百六十人,越裔二百四十八人。如果我能夠將這三個族裔中一半人拉過來,那麼就已經有六百多張選票了。於是,我從選民登記表上找出了亞裔選民的名單,開始一家一戶地去敲門拜訪。

名單上顯示,有一個街區上住著不少亞裔,從拼寫上看,大約是來得比較早的廣東或者香港移民。我覺得自己有說廣東話的長處,和他們交流起來會比較容易,於是先選擇到這裡來尋找支持者。

這是星期六的上午。不巧的是,敲的第一家就沒有人在。我看到隔壁有一位上了年紀的亞裔長者在修整花園,於是便走過去碰碰運氣。

「請問您是公民嗎?」我用英文問道。
「不是!」老者看了我一眼後斬釘截鐵地回答。
「那您是華人嗎?」
「是。」他的語氣滿帶著狐疑。
「說廣東話還是普通話?」
「廣東話。」

於是我馬上用廣東話打招呼:「阿伯,我也是廣東來的。我在競選這裡的議員呢,想找華裔的朋友們去投票。」

老者那原本神色嚴肅的臉上綻出了笑容,和我聊起了天。原來他已經來美國四十多年,早就加入了美國籍,但是卻從來沒有投過票,所以他的名字不在我的選民名單上。至於不投票的原因,則是他覺得投票根本沒有什麼意義,選來選去不過是些「鬼佬」,跟自己並沒有關係。他還告訴我,在這附近住了幾十家廣東人,相互之間多有親戚關係,都是因為在附近一個亞裔開的麵包廠裡打工才住在這裡的。仔細再一問,原來他們的老家是廣東省僑鄉台山縣的一個村子,正好在我母親老家旁邊。這樣,我和他們也就多少有點沾親帶故了。

幾個星期之後,我再次回到這個社區,給那位老伯進行了選民登記,並在他的指點之下,找到了十多位從來不去投票的華裔公民。

不過,到亞裔選民那裡拉票並不像我原來想像的那樣簡單。事實上,亞裔移民經常會對來自本社區的候選人持懷疑態度:你和我們一樣是移民,別人(特別是白人)為什麼會選你?這也難怪,帶著外國口音的第一代亞裔移民進入政界的人鳳毛麟角,亞裔在社會上也是絕對少數。對於大多數亞裔公民來說,政治上寧願隨大流也是正常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必須首先向亞裔選民證明我是被主流社會認可的候選人,否則很難希望平日不太關心地方政治的多數亞裔選民到時會踴躍去投票。

進一步深入瞭解亞裔--以及其他移民社區--,我發現所有這些移民少數族群中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現象:每個社區都根據移民之前的狀況分成了更小的群體,許多群體之間相互並不往來。華人移民中間,大陸、香港、台灣各有各的群體和組織,大陸人之間原來的留學生與其他身份的移民之間關係也不密切。首都華盛頓一帶,華人的團體有二百多個,卻沒有一個在地方政治中有真正的影響力。而來自不同國家的亞裔移民之間的關係,甚至還不如各個族群與主流社會中的社團那樣密切,因為亞裔之間除了英文之外,語言並不相通。

明白了這點之後,我再到亞裔移民那裡去競選,身邊必定帶著一個其他族裔、說著地道英文的人。後來,當我正式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本地報紙出現了許多報道,街道上也到處有我的牌子之後,再到各個亞裔團體去拉票和募款就要容易多了。

在這次參選中,我最後贏得了亞裔社區有力的支持。特別是在募款方面,我的經費一半以上來自亞裔社區,也使得我成為共和黨方面所謂「困難選區」中募捐數目最高的候選人。

--原載:《龔小夏Blog》,2009-12-20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龔小夏:美國政治的槓桿
亞裔老人參加「社區感恩夜」
為下一代著想 參與人口普查
美國退休人協會主席拜訪費城亞裔社區領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