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010年房產十大觀察點(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訊】4)國民生產總值(GDP)

國民生產總值是我們了解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2009年第三季度,我們看到美國國民生產總值自 2008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增長,標誌著經濟衰退的技術性結束。然而,即使國內生產總值呈現正增長,預測的增長率還是從最初的3.5%修訂至2.8%,然後又從新修訂至2.2%。而且這個增長最主要還是政府干預的結果,如「舊車換現金」計劃和首次購房稅收抵免優惠。

經濟預言家一致預測 2010年經濟要好於過去兩年,但增長率也僅有 3%至3.5%,比典型的衰退後經濟增長要低得多,而且這一增長水平也不足以使失業率顯著下降。

當年中政府逐步從干預經濟行動中淡出的時候,國內生產總值的是否能夠持續增長?除了就業率,這是美國經濟最大的問題:政府的支持淡出之時,消費者和企業將如何應對?

看經濟增長應該看兩個因素:私有企業庫存量和商業投資的淨變化(非住宅固定投資) 。

在200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由於近3000億美元的清償,庫存量一直在迅速下降。這種趨勢的延續,是走向經濟復甦的重要一步。低的庫存量會在需求回升時刺激生產,從而帶來經濟的正增長。

在這次經濟衰退中,消費者舉足不前,而企業更是大量撤出。資本支出在這個週期中比大蕭條以來任何時期下跌得都要慘。而這可能會給 2010年帶來成長的驚喜。

總的說來,企業生產效益看上去在好轉,利潤上升,成本下降,生產力強勁。據美聯儲數據,公司的資金缺口,也就是企業需要向外集資的資金,在今年第二季度為負 1530億美元,而在第三季則增加為負 1890億美元。負的資金缺口意味著企業的內部資金潛力足以支持資本支出。但是如果消費沒有改善,資本支出持續反彈可能也不會發生。

5)房屋市場

在很大的程度上,房屋市場的表現將影響消費者信心和消費支出,而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關鍵。據標準普爾 / Case – Shiller房價房價指數,美國房屋市場已遭重創,目前的房價與2006年第二季度房價所達到的峰值相比,降低了29%,大約相當於 2003年秋季的房市水平。目前,大約每四個家庭就有一家(或三分之一有住房按揭貸款的家庭)的按揭貸款餘額低於房產的市場價值,致使約 1500萬業主的房產資不抵債。

雖然整個房市得以緩和,但是業主,貸款人和建築商要走出低靡,仍是長路漫漫。單從目前銷售數據來看,很難真正解釋房市。雖然現房銷售情況看起來不錯,但其中很大程度是來自於政府對房市刺激而產生的影響。新屋銷售數據極不穩定,而且僅佔整個房屋銷售的15%左右,因此,無論是下降還是上升的數字均來自於數量很少的統計樣本。這裡,我們用四個月的平均數據才能更明確地解讀房產趨勢。

房屋銷售最近出現的改善來自於被人為壓低的按揭利率,同時也受美聯儲對按揭證券的採購和首次購房稅收優惠政策的影響。這些舉措在今年年中都會陸續失效。一旦這樣,就如同「舊車換現金」,一旦終止,汽車銷售量馬上蒸發,房產銷售活動到時也可能受到衝擊。

我們相信,法拍房潮尚未到頭,房市下走的風險比上行的可能性更大。到今年第三季度末,會有4.5%的貸款進入法拍程序,而去年同期僅為 3%。在2008年,有超過 170萬戶人家通過法拍程序,短售或代替止贖措施(事蹟,代替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放棄他們的家園。而在2009年,這一數字增加到200萬戶,預計今年會繼續增長至大約 240萬戶。

為了向那些在還貸中掙扎的業主們提供救助,2009年2月白宮出台了「讓家庭負擔得起計劃」(製作家庭負擔得起的)。雖然該計劃試驗性地為幾十萬人降低了他們的按揭付款金額,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提供長期救助。截至2009年12月中旬,有75.9萬業主開始試行修改後的貸款計劃,試行一般持續 3到5個月。但最後只有其中的3.1萬人獲得永久性修改貸款的批准。

該計劃對房地產業造成兩大衝擊。首先它為那些根本就負擔不起自己家園的人們營造出虛假的希望;其次,人們試圖修改貸款,以擺脫無力還貸的危機,事實上卻將危機拖延得更長。此外,銀行也以貸款臨時修改為藉口,不在賬目裡如實反映其按揭貸款造成的損失。

在 2010年,房地產業有一個領域可能會顯示出一些希望。住宅投資(新屋建造)在這次經濟衰退中的下跌幅度如此之大,已經沒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了。事實上,在2009年開工建造的房屋不足40萬幢,而正常水平約為 125萬幢。有趣的是,每年因自然災害毀壞或遭故意拆毀的房屋大約就有50萬幢。

為了向那些在還貸中掙扎的業主們提供救助,2009年2月白宮出台了「讓家庭負擔得起計劃」(製作家庭負擔得起的)。雖然該計劃試驗性地為幾十萬人降低了他們的按揭付款金額,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真正提供長期救助。截至2009年12月中旬,有75.9萬業主開始試行修改後的貸款計劃,試行一般持續 3到5個月。但最後只有其中的3.1萬人獲得永久性修改貸款的批准。

該計劃對房地產業造成兩大衝擊。首先它為那些根本就負擔不起自己家園的人們營造出虛假的希望;其次,人們試圖修改貸款,以擺脫無力還貸的危機,事實上卻將危機拖延得更長。此外,銀行也以貸款臨時修改為藉口,不在賬目裡如實反映其按揭貸款造成的損失。

在 2010年,房地產業有一個領域可能會顯示出一些希望。住宅投資(新屋建造)在這次經濟衰退中的下跌幅度如此之大,已經沒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了。事實上,在2009年開工建造的房屋不足40萬幢,而正常水平約為 125萬幢。有趣的是,每年因自然災害毀壞或遭故意拆毀的房屋大約就有50萬幢。

2005年7月新屋銷售達到高峰,到2009年11月,新屋銷售比高峰期減少了74%,而新屋庫存減少到197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因此房屋建造業有可能會抬頭,從而帶來整體經濟的增長。特別是民用住房建設,由最低谷作起跑點,可能會在2010年給人們一個驚喜。

6)政治局勢

這裡指的是可能會實施的各種政策調控,調控的程度及它們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政治家一直吹捧對金融業的監管法規,這可能對我們的信貸市場產生重大影響。越來越受關注的是有限的信貸,不能提供足夠的資金,幫助那些其增長可以緩解全國持續攀高的失業率的公司。政府調控是否會抑制信貸的供應呢?

應該如何權衡判斷,來制定調控政策呢?是遵循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嗎?在這個制度下,我們取得了生活水平的長期快速發展,我們的經濟充滿活力,但很不穩定,其中還有痛苦的插曲(如最近的危機)。或是採納歐洲化的模式?這種模式下,經濟更穩定,危機較少,但從長遠來看發展速度也慢。這些都是有趣而發人深省的問題。

歐洲模式將經濟穩定看得更重要,甚至不惜以犧牲創新為代價,以降低風險程度。有些人認為,過分強調在危機後的穩定意味著減少給下一代的財富。也有人認為,過度槓桿推動下的經濟是虛假繁榮,其實是一個海市蜃樓。另一些人則認為,資本主義根本就是不穩定的,我們應該面對這個事實,在起起落落中盡量避免極高峰和極低谷的出現。

對金融業的新規定應該區分那些主要從事投機交易的公司和那些與實體經濟相關的貸款公司,這對商業地產業至關重要。對前者的調控監管可能無意中扼殺了後者,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國會通過措施,迫使所有的銀行都承擔保護那些高風險機構的代價,這個問題將會變得很嚴峻。這種做法意想不到的後果是,消費者和小企業因信用不足,將間接地承受這種代價。

只有在國會要求金融機構將其投資交易與傳統銀行業務帳目分開後,新規定才可實施。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將要實施的金融機構監管,更會是一種政治手段,而非經濟策略。這些笨拙,混亂和頭腦發熱的做法,說是可以避免重複當前的危機,但結果可能既不會帶來更多穩定,也不會帶來更多增長,反而還可能導致信貸供應較少,儘管這也是政府聲稱他們想要的。(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