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演唱技巧三》

密疏、快慢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十二字技巧之~密疏:

密與疏是體現唱詞的鬆與緊。每個對韻句組要唱得有鬆有緊,並在句組之間、段落之間顯現出這種變化。同時也要根據表現感情的需要,注意字、句密疏的佈局。

「密」是說句子中字的密度大,段落中句子的密度大,使人感到速度在加快;相反的「疏」的情況,是將字和句子擺的稀疏,即會給人速度緩慢之感。

至於如何使字和句子的密度加大,主要是板式的作用,例如「趕板」板式會加大字的密度;通常在句頭上常用「閃板」、「讓板」、「掏板」,甚至「搶板」讓句句相接,因而加大了句子的密度。

以兩字一拍的基本節奏為例(即『頂板板式』),與在節拍上有所延展和變化的「抻板」、「讓板」、「寸板」相比,這種板式的字句密度可算是大的。

十二字技巧之~快慢:

任何一種唱段不會只用一種速度唱到底,演員為了表達多種感情,也為了使唱詞速度得到調劑,節奏快慢就得頻繁的做變化。在這種情況之下,整體速度尤其要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使聽眾的節奏感能夠接受,也使韻律的美感不致受到損害。

節奏速度的快慢也與唱詞的鬆緊相關;在數來寶的演唱中,不外乎「快」、「中」、「慢」三種速度:先慢速,再中速,最後快速~這是一般唱法。而要唱得「慢中有快」、「快中有慢」,致使各種速度經常轉換,這也是演員為了適當表達情緒與氣氛時常見的現象。

從原則上說,無論怎樣變速都只能是逐步的,轉換時都得有個「緩衝地帶」(甚至有個承先啟後的『搭橋句』存在),通常速度的變化幅度不大。

可是個別時候,也出現過降速或加速幅度過大的地方,只要不使人感到忽快忽慢、突如其來,能夠掌握好轉換速度的技巧問題,這種變化仍是允許的。

一、變速分析:
快慢轉換幅度不大的,只用「催幾板~由慢轉快」和「撤幾板~由快轉慢」的方法,就能轉過來。

一旦需快時,一板快似一板,幾板過後達到所需的快速;需慢時,一板慢似一板,板板往下撤,幾板過後達到所需的慢速,再用基本節奏的頂板板式把已經撤下來的速度加以固定。這種循序漸進的速度變化通常能有力的表現唱詞的思想情感,所以在演唱中使用得好,往往能博得觀眾掌聲。

速度升降幅度過大的,為使聽眾不感到彆扭,就要有銜接作用的「搭橋句」。

所謂速度轉換是否得當,其實依據的是聽眾心中的節奏感;這種節奏感是通過接收演員的演唱而形成的。在語氣突快與突慢的轉換中,置入一個明顯過門的「搭橋句」,是一項重要的技巧。

例如下句︰「可也承受過巨大的痛苦與悲哀」
解析:「承受」這一拍就要放慢,唱到「過」要更慢,直到「巨大的痛苦與悲哀」隨著情感的抒發,還要一板慢似一板,板板速度往下撤,以撤到最慢的速度,造成悼念的氣氛。

二、變速原則:
使用「突快突慢」的速度轉換,是為了表現特定的情感和氣氛,但採用時必須嚴加控制,以免讓這種大幅度的變速引用過多,造成全段的節奏感支離破碎。通常一篇兩、三百句的作品,使用上一、兩次也就可以了。

而在多數的唱段中,由於內容不需要這樣表現情感,一般是不採用這種速度上的大幅度升降的。

﹙本文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 菲利普‧利皮(Fra Filippo Lippi)的作品《女子與窗扉邊的男子肖像》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和整個歐洲藝術的里程碑。在意大利肖像畫領域裡,它擁有好幾個第一:第一幅意大利雙人肖像畫、第一幅描繪室內場景的肖像人物,也是第一幅背景是風景的繪畫風格。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