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捍衛互聯網自由

為打擊駭客 瑞典將主辦國際專家會議

人氣 1

【大紀元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沈楓瑞典報導)互聯網的自由和駭客威脅是當代全球性的巨大挑戰之一。瑞典政府應聯合國關於言論自由問題特別報告員請求,將在2010年主辦第一屆有關此事的專門國際專家會議,給電子媒體的言論自由提供一個更強有力的國際保護。

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Carl Bildt)在21日的瑞典日報上發表長篇文章《我們必須捍衛互聯網上的自由》,系統地闡述了瑞典對當前一些國家在互聯網上的間諜攻擊和人權犯罪的態度和做法。

深層起因

比爾特的文章以谷歌宣佈不再願意參與中共當局的網絡監控開頭。他說:「谷歌的決定,提請人們注意一些長期以來應該以更大的力量指出的人權犯罪。而且也聚焦在一個另外的問題上,即獨裁勢力如何利用網絡上缺乏安全措施的狀況下,威脅用戶的自由。」

文章說,全球化的一個後果是,在許多情況下已經使控制流動像控制領土一樣重要。它可能包括資本流動,人口流動——移民和販賣人口——或武器和毒品販運。而且越來越大程度上也包括龐大的通過多種類型的電子網絡的信息流。僅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看到了德黑蘭(伊朗首府)和北京政權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試圖阻止、限制反對派運動的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可能性。

在新疆,互聯網已被完全關閉。在伊朗,獨裁政府儘可能地試圖破壞網絡通信和移動通信。這種行動是公開的,目的是在危機情況下,把人民關閉和孤立起來。除此外,還試圖偷偷跟蹤和偵察對政府持不同政見者,以實現極權和專制政權在任何時候都一直努力達到的,對臣民的看法、意見和思想交流的控制。

信息技術在其它情況下,有力地幫助了加強思想自由,而在這裡卻被利用來對付思想的自由,甚至監禁,而不是解放。這些政府以同樣的邏輯,使用技術進行網絡戰爭,並準備在未來對所認定的敵人的供應系統進行攻擊。據無國界記者統計,在監獄中被關有一百多個在網絡上發表不同政見的人,大部份是在中國(69個)。

瑞典深受其害

比爾特說:「網絡間諜和網絡戰的嚴重程度相對來說鮮為人知。據美國的數據,在美國,網絡襲擊於2006年和2007年間增加了30%,比2001年增加了10倍以上。瑞典在擔當歐洲聯盟主席之前和期間,受到了大量增加的網絡攻擊,這已不是什麼國家機密。而且在這方面花費了很多的資源。更不幸的是,防止這些網絡攻擊所消耗的成本遠遠高於的網絡攻擊的能力。」

比爾特表示,在瑞典擔當歐洲聯盟主席國期間,增加對網絡言論自由的尊重是一個優先事項。瑞典總共提出了230多個侵犯人權的個案,超過每天一個,其中包括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受到侵犯的案例。

他說:「這個問題也自然在與古巴、伊朗和中國的兩國關係議程中,但我們也提出了像俄羅斯和泰國等國家有增加鎮壓傾向。我認為,我們提高了歐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儘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責任和目標

比爾特說:「我們主張的自由是與網絡功能的安全和用戶隱私的保護緊密相連的。正如我們有權堅持,我們能夠在街上、廣場上安全地行走,我們必須相信公共事業給使用移動通信和數據傳輸提供了基本安全保障。但是,防範身體暴力只需要本國的努力,而保護網絡的安全,則需要全球的合作。」

他認為,目前網絡的國際監管制度太弱,而且維護執行這些規則的措施不夠。正常用戶已經大大落後於駭客。

他說:「瑞典屬於世界各國的現代通信技術的前衛之一,我們理所當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推動就網絡安全和自由的國際合作。我們在人權問題上的信譽也給我們以置信度,如何權衡網絡用戶的自由和個人隱私保護,以及安全和控制,打擊駭客。因此,我將把這些問題作為2010年政府外事管理工作的特別重點。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將尋求與那些像我們一樣認為網絡問題是國際社會未來的重大挑戰之一,並願意作出額外的努力,以保障網絡自由的國家,組織和企業的合作。」

比爾特說:「聯合國關於言論自由問題特別報告員請求我們參與組織第一次專家會議,以擬定網上言論自由的原則。我們將在2010年在瑞典組織這樣一個會議。會議的近期目標是,給2011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報告提供資料,如何給電子媒體的言論自由提供一個更強有力的國際保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瑞典人權組織籲首相關注中國人權
瑞典修復大教堂  公主婚禮在即
存中劍:網絡太平洋戰爭--為自由與和平
李天笑:中共黑客為何襲擊谷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