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處處「簽」就中國 台灣陷更大危機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特稿

第五次兩會會談初定,將納入極具爭議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議題。但從過去協商經驗看出,馬政府從議題的鋪陳、到談判策略的統合等,都面臨中國的強力挑戰;眼見協商內容將愈重要,台灣卻反陷更大危機。

馬政府上台至今,短短一年半,便簽了十二項協議;但實施後發現,與原先宣稱目標,還有極大距離。箇中問題,在於我方急於為簽而簽,被對岸洞悉掌握;所簽內容不僅未如期待,反得處處遷就中國。例如:空運協議要有利,便需第五航權,讓台灣飛機到中國去,還可延遠飛至其他國家,但中國硬是不放。諷刺的是,明明空運協議簽下來,對方是佔大便宜,我們僅賺有限利益,結果卻被中國宣傳成這是對台灣的經濟幫助、是為台灣同胞謀福利。談判氛圍上被塑造成我們有求於對方,氣勢矮一截,是要如何平等協商?

ECFA的問題也是這樣。目前較清晰的內容,只有要求中國給台灣的特定產業零關稅,而其他尚未具體成形,都用「架構」模糊處理。倘兩岸經貿交流都對雙方有利,何以議題鋪陳的結果,都變成在等中國經濟施惠。

已有愈來愈多人質疑,如果僅部分產業需零關稅,為何不是就此範圍協商,而是擴大為整個兩岸的經濟框架?

這麼重要的議題,卻簡化為繞著那些產業能在「早期收穫清單」裡打轉,像是乞求對方恩賜;這樣的ECFA簽下去,會有利台灣嗎?尤其,馬政府表現出一副急於簽署姿態,北京只會抬高價碼,要求台灣增付其他代價。像這次租稅協議因中國臨時變卦而簽不成,也清楚嗅出對方喊價味道。

租稅協議堪稱ECFA的基本前提,馬政府暫不同意對方的翻盤,但能有多少堅持的空間?也不禁讓人懷疑。這還看出在談判技巧上,我方只懂陣地戰,常一個一個協議來談;但北京則是拿一個綁一個,相互牽制。

議題鋪陳常受制對方,除領導人的智慧外,整個談判團隊在策略的統合、分進合擊的能力,亦屬重要關鍵。

台灣與中國交手,部會間常各行其是,中央與地方也各吹各的調,沒一個能負責把關、協調與整合的機關。馬政府從上到下都高喊開放,而且還比誰速度快、誰會吹捧;扭曲的政治正確、失控的政府,將為台灣帶來災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