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陳皮梅鉛超標 業主受損

人氣 29

【大紀元1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洛杉磯報道)加州約有100餘萬名華人,其中80%聚居在陽光明媚四季如春的南加州。這裡眾多的華人超市不僅為華裔移民提供了美國店買不到的家鄉產品,也讓其他族裔人士有機會體驗中國風味。但是在摻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和寵物飼料、含鉛過量的兒童玩具以及散發毒氣的干牆等事件爆發後,人們對「中國製造」越來越提出質疑,令華人進口商也受連累。

12月31日加州衛生部再次查出大陸產陳皮梅糖含鉛過量,已令召回。據進口該糖果的NEXT GENERATION PRODUCTS, INC.(順發貿易公司)馮經理說:「這種糖在七、八年前剛出來的時候很受歡迎,現在不是那麼走俏了,所以進的不多。而且大部份已經賣出去了,現在你在市場上看不到了。」他說,為了召回這些產品,「金錢上的損失還不算最大,更大的損失是在時間和精力上。」

馮經理感歎:「近兩年生意差了很多,現在我們從大陸進口的產品只佔20%。」他說公司進口的大陸產品都是通過了中國的商檢。但是為甚麼仍發現了含鉛量超標的產品,他解釋到:「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標準和美國的不同吧。」

鉛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特別是腦細胞的毒害作用已被廣泛報導。尤其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鉛的吸收量比成年人高好幾倍,受害尤為嚴重。鉛進孕婦體內則會通過胎盤屏障,影響胎兒發育,造成畸形等。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食品和化妝品含鉛限量規定為0.1 ppm (parts per million),此次被州衛生部發現超標的陳皮梅糖含鉛量已達0.14ppm。而中國國家標準規定糖果中鉛的限量為1ppm。

為了保護兒童,加州衛生部的食品安全科特別設立了「兒童鉛中毒防治項目」,負責該項目的科長Patric Kennelly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我們每年要抽查500到1000個在加州市場上銷售的糖果產品,無論是進口還是本地生產的,只要是在加州市場上出售的糖果,都在我們檢測範圍之內。」

他說一旦查出含鉛過量的糖果,他們將通知批發商召回產品,同時也將通知原產廠家,令其解決產品質量問題。

「如果我們發現批發商事先知道產品不合格仍然進貨,他將面臨高達1000美元的罰款和被監禁一年的處罰。」他表示並無證據表明此次陳皮梅糖的批發商GENERATION PRODUCTS, INC.事先知道該產品含鉛過量。他還說:「發生這樣的事會給商家帶來很大損失。」

據Kennelly提供的資料,出口此陳皮梅糖的大陸廠家為廣東省澄海土產進出口公司(CHENGHAI NATIVE PRODUCE IMPORT & EXPORT COMPANY OF GUANGDONG),他說加州衛生部已經向該公司發信,但至今還沒有得到回音。「我們已把該公司列在禁止向加州出售產品的公司名單上。如果他們想從此名單上被刪除就必須提交新的樣品供我們檢測,之後我們還要做5次不同的抽檢,並繼續對其進行監督。」

他還說衛生部也會檢查本地進口商上報的貨物來源名單,看是否有被禁公司出現在名單上。

當問到甚麼原因可能引起陳皮梅糖含鉛過量時,Kennelly認為生產環境中的塵埃(environmental dust)污染是主要原因。

除了「長今」牌陳皮梅糖、「勝」牌陳皮梅糖、「長今」牌的山楂糖,北加州進口的「濟公喉寶」,廣東潮安樂逍遙實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七彩棒」,從大陸進口原料的馬國「期偉合記公司」生產的「益果好勁棒」也是近年來因含鉛量超標而登上加州衛生部黑名單的糖果。

Kennelly提醒消費者注意加州衛生部發佈的食品警告,看到此類商品要及時通知衛生部。加州衛生部投訴電話為1-800-495-3232。

大陸進口食品質量令人堪憂,對此美國國會研究服務機構CRS在2008年9月提交的報告中分析:除了化肥、農藥以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支離破碎的管理和監督體制,數以百萬計小企業占主導的營銷系統,缺乏對生產環境的控制和生產標準與國際標準不接軌等都是促成因素。

FDA食品保護處副處長David Acheson在2007年9月的一次國會聽證上說,據他們觀察中國大約有40萬食品飼料生產廠家,其中向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註冊、即有資格出口產品的有約1萬2千到1萬5千家。但估計中國出口食品的三分之一來自未註冊廠家。尼克森研究中心的中國專家Drew Thompson也估計,約有78%的大陸食品廠為10個人以下的小作坊。

據目前FDA公佈的數據,截止到10月份,去年被FDA拒絕入境產品數量最多的國家為中國(1769),其次是印度(1258)和墨西哥(1254),而CRS的報告指出,FDA只能檢測所有進口商品的1%。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毒奶事件求償無門》  食品安全協議 根本是騙局
韓國:中國產果脯含嚴重超標二氧化硫
有毒食品再現 大陸陳皮梅糖含鉛過量
中國再爆三聚氰氨奶粉瞞報醜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