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東亞經濟復甦強勁 風險上升

標籤:

【大紀元10月20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10月 19日報導)世界銀行認為,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復甦強勁,但大量資本流入造成貨幣升值,通脹壓力升高,對宏觀經濟穩定構成了挑戰。報告敦促東亞國家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有效集中管理資本流入的風險。

世界銀行10月19號發佈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題目就叫《復甦強勁,風險上升》(Robust Recovery, Rising Risks)。

報告說,世界其他地區復甦乏力的同時,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不包含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的經濟卻復甦強勁,今年平均增長率預計達8.9%,高於去年的7.3%,接近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此外,私人企業投資再度成為增長的動力,信心上揚,貿易量已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游資風險*

但東亞地區的快速發展引發大量國際游資從發達國家湧向東亞新興市場的債券、地產和股票市場,尋求更高的回報。受此影響,中國農業銀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規模甚至高達221億美元,開創世界記錄。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Vikram Nehru)說,儘管當地央行對匯率市場進行了干預,但資本流入依然推動匯率大幅升值,資產價格暴漲,通脹壓力升高。

他說:“目前最大的上升風險,是當地產能用盡之後,通脹就開始再次浮現,巨額流動資金又加劇了這個問題。大量美元湧入東亞,增加了當地貨幣管理機構試圖控制通脹壓力的困難。但不幸的是,通脹壓力在升高,匯率也提高了。”

世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Ardo Hansson)認為,中國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產品價格,抑制通脹,對付游資的大規模湧入,“可能符合中國的利益。”

報告敦促東亞國家吸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集中管理資本流入的新風險,避免資產泡沫,對游資撤離做好充分的準備。

*轉變模式*

報告說,中國依然是東亞經濟的驅動力,今年經濟增長預計達到9.5%。如果沒有中國,東亞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就只有6.7%。

但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表示了擔憂。世界銀行駐亞太地區高級經濟師埃維羅.伊茲沃爾斯基(Ivailo Izvorski)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過去以出口和產業密集投資為動力,現在需要轉變經濟增長和投資模式,實現再平衡,這對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變得愈發重要。

他說:“這種增長模式正在重新平衡。以提高可持續性的方式實現再平衡,提高環境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經濟不同產業之間的可持續性等,現在得到了重視。當局面對這個挑戰是否能夠成功,將決定未來的經濟增長。”

*平衡發展*

報告同時對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表達了擔憂。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說,經濟快速增長固然降低了貧困人口的比率,但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貧富不均和社會不平等日益嚴峻,經濟快速增長的中國尤其如此,這是東亞地區面臨的嚴重挑戰。

他說:“東亞目前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各國內部的不平等。各國內部都存在貧困群體,即使像中國這樣的國家,貧困人口也很多。政府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這些貧困人口的問題。”

報告因此呼籲,東亞地區復甦已趨穩固,應該著重考慮經濟中期增長面臨的挑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志武:中國不改革經濟危機益發嚴重
中國過渡政府:中美之爭移師經濟領域
IMF:南韓將進入經濟低增長期  物價是禍首
幣值強  泰經濟成長率恐下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