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城市600萬噸劇毒鉻渣 恐毒害數代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近日,被稱為 「城市毒瘤」的巨大鉻渣堆,在河南省發現有6處,分別位於鞏義、滑縣、新鄉、開封、義馬、新密,共計52萬噸。被一些企業遺留下來的「無主」鉻渣巨堆已悄悄隱藏了幾十年,恐毒害數代人。據悉,全國各地的重金屬污染,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鉻渣的危害,中國也整頓鉻鹽行業,逐步關停並轉了40多家鉻鹽企業。企業是關閉了,卻留下大量「無主」鉻渣堆。在上海、天津、蘇州、錦州、包頭、武漢、青島、杭州、瀋陽、江門、長沙、廣州、韶關、鄭州等20多個城市遺留了600多萬噸鉻渣。

鉻渣中含有緻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正一天天地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嚴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

河南52萬噸鉻渣堆 存放20年

據大河網25日報導,沿著鄭西高鐵鞏義段不需走太遠,便可到達河南鞏義市回郭鎮北寺村窩溝,這裡有一個體積為31,647立方米的碩大「堡壘」。從「堡壘」邊上向上看,由硬石砌築的擋壩足有10米高。

回郭鎮附近尤其是北羅、清西等村的村民均知:這處距離伊洛河僅有3公里的「堡壘」存放著5萬餘噸鉻渣。從1990年開始,「鉻渣堡壘」在這裡存在了20年。

鉻渣堆原本並不在此,曾一直露天堆放在當地一家化工廠院內,因多次引發群眾不滿才於1990年遷移。10月12日,鞏義市環保局處置科科長兼危廢輻射中心主任吳基偉說:回郭鎮堆放的鉻渣,是被當地人稱為「老二化」的原鞏縣回郭鎮第二化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鉻廢渣。
  
土地幾乎寸草不生 魚死人莫名其妙生病

「老二化」始建於1976年4月,主要生產鉻酸酐。「當年生意相當紅火,是回郭鎮乃至整個鞏義市的骨幹企業,稅源大戶。」
  
但是,生產鉻酸酐的過程會產生大量鉻廢渣。「當時環保意識淡薄,對鉻渣的危害認識不足,不經處理隨地堆放,導致北羅、清西等村的地下水受到污染,雨季來臨時,鉻渣的浸出液體便隨著雨水進入伊洛河,又使地表水受到嚴重污染……」。
  
早些年,回郭鎮農民種的菜和糧食自己不吃,而是輾轉賣到外地。有時土地幾乎寸草不生,水中的魚也難活,周邊村民一些莫名其妙的病也難找根源。
  
1990年,「老二化」迫於壓力,在回郭鎮南部北寺村窩溝征地6畝建了鉻渣堆放場。雖然堆放場底部進行了硬化,砌築了擋渣壩,上面也覆蓋了50厘米厚的灰土墊層,但工廠不斷產出的新鉻渣仍在威脅周邊環境。
  
1992年,「老二化」被強制關停。  

鉻渣仍在威脅環境 人慢性中毒

河南省環保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主任邵豐收介紹,有鉻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六價鉻的毒性最大。「土壤和水中若富含六價鉻,極易被生物吸收。歷史遺留的鉻渣如果不進行有效處置,對於整個生態系統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安全隱患。」邵豐收說。

六價鉻對人主要是慢性毒害,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侵入人體後主要積聚在肝、腎和內分泌腺中。人的致死量是5克。

国家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处长燕娥說,中國目前潛在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常規污染物問題還未解決,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也在日益凸顯。同時大家也深切地感受到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灰霾天氣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大氣的能見度在降低。三是突發環境事件處於高發期。污染事件頻率非常高,去年中國發生10多起重金屬污染事件,今年污染事件也是接連發生。

疑因鋁廠污染致癌 重慶百餘戶受害

幾天前,重慶晚報10月22日報導,重慶巴南區界石鎮新玉村,天一黑,村民們連忙關門,窗子也關得嚴嚴實實的。有的村民喘不過氣來,有的開始嘔吐。原來,旁邊的鉛廠又在放「毒氣」了!。

「自從2003年鉛廠搬來後,園子裡的櫻桃樹、梨樹和桃樹就只開花不結果」,村民指著果園裡光禿禿的一排果樹說。村民蘭舒說,去年家裏先後餵了4只小貓,都不明不白死了。村民朱婆婆說,這家鉛廠搬來後,她家餵的母雞整天在雞窩裡「咯咯咯咯」撲騰,就是生不出蛋。周圍先後有多名村民得了癌症,有人已經死亡。

重金屬污染 約占耕地總面積1/5

和土壤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中科院院士趙其國說:「冶金和化工行業經過長年生產,污染物早已滲透進土壤裡。一些化學物質滲進土壤後,有的甚至隔了30年仍然存在。這些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或土壤就難以去除,可能會影響幾代人。土壤裡的化學物質進入食物鏈後,最終仍是被人類自己吃掉。」

中國國家環保部的資料顯示,中國地表水中主要的重金屬污染是汞,其次是鎘、鉻和鉛。目前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兩千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5。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糧食1,000多萬噸。

相關新聞
廣東梅龍高速塌方24人死 官媒疑甩鍋
廣東高速塌陷 至少24死30傷 畫面曝光
疫情拖累 復甦艱難 香港企業加速關門
【十字路口】中共猛攻海外媒體 在掩蓋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