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 籠罩不祥氣氛

標籤:

【大紀元11月10日報導】(中央社首爾10日綜合外電報導)匯率緊張情勢、全球經濟失衡以及美國採取激進貨幣寬鬆政策,形成一股不祥氣氛,籠罩11至12日在首爾舉行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

為促使全球經濟步上正軌以及遏阻貨幣和貿易爭議擴散,以下是G20峰會的可能動向:

●首爾G20高峰會能否被視為成功會議

機率:高

第一,監管機構已商定一套全面措施,逐步實施更嚴格銀行資本要求,讓它們能安然度過巨大衝擊,無需納稅人紓困救援。

G20峰會也將通過相關選項措施,確保1家全球主要銀行垮台,不致拖垮整體金融體系。

第二,20國集團財長上月已就國際貨幣基金(IMF)投票權改革達成共識,將賦予中國等快速成長新興經濟體更大發言權。

這項獲IMF執行董事會5日批准的協議,將使IMF更具代表性,從而提高信譽。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稱這項改革具歷史意義,20國領袖肯定會贊同。

●貨幣爭議是否會破壞會議和諧

機率:遞減

如果20國領袖想在首爾尋求凸顯匯率和貨幣政策分歧,他們的任務將會輕而易舉。

但舉行國際高峰會的目的之一,就是透過展現團結,對市場挹注信心。

經常帳失衡問題可能仍將主宰首爾高峰會的辯論走向,但各國領袖可能會暫時規避這項議題,指示他們的官員,為經常帳失衡界定「參考指針」,謀求最低限度基本共識,同時要求IMF監督整個過程。

●如果G20峰會規避重大議題,貿易保護主義風險是否會升高

機率:有可能,但在一定限度內

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經濟成長緩慢且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中國的貿易順差再度攀升,形成保護主義抬頭的溫床。

經濟民族主義正在蔓延,加拿大拒絕澳洲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以390億美元敵意收購加拿大波塔許肥料公司(Potash Corp),以及中國限制寶貴的稀土出口就是明顯例子。

事實上,根據獨立經濟研究機構「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 GTA)負責協調的埃弗奈特(Simon Evenett),自今年6月的上屆高峰會結束後,20國集團各國政府總共施行111項傷害外國商業利益的措施,使得自爆發經濟危機以來的有害措施總數增至511項。

但瑞士聖加倫大學(University of St.Gallen)經濟學教授埃弗奈特也說,截至目前保護主義一直受到抑制。

他說:「最近的貨幣爭議並未引發全面性關稅保護,擁有大量經常帳盈餘的國家,也未面臨不相稱的較不透明保護主義措施。」

●法國接任G20輪值主席後步調是否會加速

機率:肯定會

法國將在首爾高峰會後接任G20輪值主席,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 Sarkozy)正躍躍欲試,企圖推動雄心勃勃計畫,以改革國際金融秩序。他也希望降低貨幣和商品的波動。

沙柯吉上周與來訪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晤後表示:「法國的雄心是讓大家同意坐下來談,制定能保證世界穩定的新體制基礎。」

相關新聞
數以萬計南韓人舉行反G20峰會遊行
G20峰會在即 數萬人首爾示威
G20企業高峰會 台大哥大總經理出席
G20副財長閉門會談 匯率問題仍是焦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