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随笔:不一样的座谈会

文/孙子谏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1月14日讯】(大纪元纽约讯)几天前参加了哈佛大学一个中国经济研讨会。这个研讨会邀请了哈佛大学一位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加上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经济学者。

从一开始,这个研讨会就有点古怪。一般的学术研讨会,都是学生可以随意参加的。有时,如果预计的报名人数很多,会场装不下的话,举办者可能会要求想要参加的学生们提前预定。大多时候,只需要给举办者发一个电子邮件,或者在网上填写一个表格就行了。

但这次研讨会的报名过程尤其的复杂。除了要求预定之外,他还要求所有想要参加活动人士的学生证号码、专业等个人信息。还有,因为大多数这一类预定参加活动的都是按先到先得的规矩,所以当我听说一名在我之前报名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被拒绝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惊讶。

参加活动的当天就更有点古怪了。在我参加过得那么多活动中,需要预定的研讨会顶多也就是在门口报个名字就行了,但这个研讨会竟然要查ID。记得上次我参加英国首相布莱尔主持的研讨会也没这般警戒程度,何况这只是一个小型的经济研讨会!

虽然这个活动由哈佛中国学生会主持,但一进门,我发现,主持这次研讨会是一名中年男子。说起来可能不太稀奇,但我突然想起,在我参加过的很多哈佛中国学生会活动上,这名中年男子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从来也不介绍自己,既不说明自己的来历,也不介绍自己跟中国学生会的关系。回家上网搜索他的名字,也不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或学者。

最诡异的就是答疑过程了。在长达半个时的答疑过程中,虽然我的手一直都是举着的,但他从来都不叫我。他叫谁呢?都是一些坐在前几排,他还叫得出名字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两位,而是好几位。这就更奇怪了。一般的座谈会,怎么主持人会认识这么多观众呢?而且只允许他认识的人问问题呢?而且问的问题都是一些肤浅、没有什么深度的“中国经济如日中天”问题。

仔细想了一想,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这个座谈会是演给这位哈佛著名教授的一场戏罢了。那位中年男子,也许别有来历,根本就不是一个搞学术的人。

会议结束后,我想上前跟那位哈佛教授聊上几句话,结果还没等我站起来,已经有好几位中国学生围上去了。我只好回家给他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说明我在参加整个研讨会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非常的经历。他听了之后非常惊讶。在回信中他写道,他根本就不知道这场座谈会有这么多环节、这么多限制。他从都到尾都以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参加的座谈会罢了。

相关新闻
留学随笔:电子的选择
留学随笔:家俱购物记
留学随笔:车祸点滴
留学随笔:白马非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