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西調入疆理論先驅之一 被封口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綜合報導)近期,由兩位「老先生」的偶然靈感,引發了千里調水狂想,用渤海海水灌溉新疆。一時間,社會各界沸沸揚揚:海水西調理論先驅之一因有異議而被封口。中國工程院院士認為,「海水西調」入疆根本是異想天開。不可實現。更有專家認為,「不能把地球當成一個沙盤,可以隨意號令河山,這是逆天而行。」

海水西調理論先驅霍有光有異議被封口

據《南方週末》報導,中國的缺水危機催生了一系列大型的跨區域調水工程,包括引松(松花江)入長(長春)、引英(英那河)入連(大連)、寧夏沙坡頭、新疆恰甫其海、引灤入津、引黃濟津、引密入京、引青入秦、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引黃入晉、引黃入冀、東北的北水南調工程、引江濟太、廣東修建了東深引水工程、甘肅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

其中最為公眾關注的是南水北調工程和一直未獲批的朔天運河調水方案。此次新疆會議突如其來的火爆令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恆一難以適應,他是此次大會的主講嘉賓,作為第一位發言人,他的題目是「陸海統籌、海水西調與西北地區經濟騰飛」。

「原本就是一個簡單的學術討論,我已經拒絕回應了。」曾院士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難掩憤懣,「可怕,把問題複雜化。」曾被質疑的是,作為一名主要研究海上油氣田開發工程的專家,怎麼會對海水西調有深入的學術研究。

據悉,曾恆一院士還有一個身份,他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海洋分會的常務副理事長,而海洋分會則是此次新疆會議的主辦單位之一。這是一家掛靠在國家海洋局、以海洋方面專家和海軍將領為主要成員的全國性科技社團,網站資料顯示,該機構的主要活動涉及海水綜合利用合作方面的研究、諮詢建議活動。

中國地質大學的教授陳昌禮和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館長霍有光被認為是海水西調理論的兩位先驅,但從一開始他們的方案也存在差異,多年磨合不成,無論是調水量還是調水路線,二人均有差異。

最終新疆會議採納了陳昌禮的方案,而陳昌禮則因為年事已高,並未到會。對外公開的「海水西調」描述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窪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餘脈進入新疆。

這讓參會的霍有光頗為鬱悶的是,「陳的方案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海水通過草原就是污染內蒙草原。」但組委會不讓他發表批評意見。

「海水西調」入疆異想天開 逆天而行

據騰訊視頻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認為,「海水西調」入疆不論是從科學角度講,還是從經濟角度講,這種設想根本是異想天開,不可實現。

他說:「大量的海水輸入到新疆去,鹽哪去了,鹽怎麼解決。這個水能用嗎?還加上個污染。不是說一億兩億方的水,要把百億作為一個單位,要把一萬噸作為一個單位。這個量需要百億頓以上,才能起這個作用,需要多大的河流,(假設)需要一千億噸水,一千億噸就要有兩個黃河,這麼大小的河流才能運過去。」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劉樹坤教授說,至今沒有看到一個海水西調的正式方案和草稿,所以學術界沒法針對性地討論。在他看來,即便引渤濟錫工程,經濟成本、排放達標以及環境影響是三個必須考察的指標,而更誇張的海水西調想法則「很危險」。

他說:「毫無疑問,這麼龐大的一個生態工程必將對歷經上千、上萬年的當地水環境帶來改變,而這個論證至今未能得見。」

他舉例說,甘肅一代的黃河灌區,本不適合種水稻,但清代以後,該地區實施了人工引黃灌溉,出現了所謂的「塞上江南」。但現在看來問題很嚴重,旱地一畝地需要2000立方米的水,而水大量蒸發,鹽分留在土地裡,在下一年的種植中又需要更多的水,這樣就會殘留更多的鹽分,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消耗了大量的黃河水,但經濟效益卻極低。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資源專家王浩說,引海水入疆、海水蒸發後影響氣候的說法沒有依據。歷史上,羅布泊非常大,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水深一米多,但也沒有改變或影響到當地的氣候。

他認為,而海水西輸過程中,要經過一系列的鹹水湖泊,高含鹽量的海水會危及鹹水湖裡面的物種,比如青海湖的裸鯉。「這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問題,是毀滅性的。」王浩認為新疆水危機的解決之道在於合理分配水資源。

四川省地礦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表示,所謂海水入疆的設想就是「瞎胡鬧」,比「在喜馬拉雅山炸開個口」、「朔天運河」更離譜,「不能把地球當成一個沙盤,可以隨意號令河山,這是逆天而行。」

陳昌禮:閉門造車 沒有經過任何學術討論

《南方週末》報導稱,新疆會議採納了陳昌禮的方案「海水西調」。地質勘探出身的陳昌禮回憶說,他的靈感來源於1992年的伊犁之行,從果子溝到伊犁盆地,一路綠色,「我就想把新疆所有的地方都變成伊犁,而關鍵就在於缺水。」

他分析得出,伊利盆地儘管地處沙漠腹地,但降雨豐沛的原因有三:地處西風帶、有西開口的八字型高山冷凝系統、有大西洋及歐亞大陸水汽匯聚。這一發現遲至近十年後的2001年發表在了《中國工程科學》雜誌上,這三個條件後來被媒體稱為「陳氏定律」。

陳昌禮如今坦白:「陳氏定律完全是我閉門造車,沒有經過任何學術討論。」

也是在這篇題為《海水西調與我國沙漠和沙塵暴的根治》的文章中,陳昌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海水西調的設想。

報導稱,陳、霍二人對自己的大膽設想很自信,他們都聲稱,海水西調是解決西北生態問題的必由之路,但這一天來得之快還是令他們吃驚。

相關新聞
天災人禍 苦難海地走不出貧窮循環
天災人禍 智利震後治安惡化
林保華:天災人禍  感謝領導
海聯、文華:西南大旱的天災人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