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社宅觸動人性 對弱勢同理不足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灣台北報導)上星期內湖康寧里國有財產局銀髮住宅的標案觸礁,居民強力反對,強調老人進來了,外勞、救護車也進來了,同時造成房價下跌。中華人權協會榮譽理事柴松林曾在世界人權日前說,台灣對於文化經濟弱勢的人權有待加強,一是外地配偶、勞工等人權,一是低所得的人權,在所得分配惡化,已影響他們的生存。

不約而同,松山區的廣慈博愛特區BOT案,也有居民反對,要求老人與平宅兩棟不要面向附近住戶,臨近居民憂心有衛生及傳染病的疑慮。對於這些情況,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祕書長吳玉琴在推動社區失能老人日間照護時有多次的經驗,她不避諱的說,「台灣民眾對弱勢者很不友善」!

柴松林也表示,台灣雖然民主自由,但很多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會歧視先天屬性和自己不一樣的人,這種對差異的平等尊重,在人權教育上有待加強。

為消除社會大眾對弱勢的觀感及社宅的疑慮,慢慢讓社會觀感接納,吳玉琴說,當社宅的量不夠時,極力避免整棟皆為社宅,要與一般住戶混居消除標籤化。

她表示,因為社宅量少,所以以最弱勢優先承租,但這部分也會引起社會很大的反彈,所以社會住宅不能太集中,要分散,以很正常的融合方式,混居在社會之中。

文化經濟弱勢 顯見公平正義未實踐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徐正戎在人權日前表示,文化經濟弱勢,拉低了台灣整體人權現況,也可見台灣公平正義性還未完全實踐,值得人權研究的學者去深刻檢討及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