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饒之地得而復失 透視中印邊界紛爭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綜合報導)近日,中印兩國就邊界問題又進行新一輪談判。由於缺少互信,觀察人士認為會談不會有實質進展。回顧歷史,印度尼赫魯時期中印關係似乎達到了蜜月期。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邊界爭端致使中印在邊界地區爆發了戰爭,然而令世界震驚的是中國軍隊收復失地後又拱手相讓給了印度。分析人士認為,中共主導邊界政策的思想不是領土完整,而是在意識形態上誰跟它近,根本目的是求得外界對它非法執政的認同。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十四次會晤星期一在北京舉行,中國政府主管外交關係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作為兩國的特別代表主持了這一輪的會晤。

前新加坡駐印度大使施澤文對媒體說,中印邊界問題談判難以取得進展。「會談時斷時續,兩國經常會討論這個議題。因為它涉及到雙方一些根本性的決定。人們不會期待邊界問題會突然得到解決。」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指出,中印在中段、西段爭議地區已基本達成一致,但是東段阿魯納恰爾地區(即中國藏南地區——本報注)仍為最大爭議點。

爭議點 西藏富饒之地得而復失

資料顯示,西藏絕大部份土地是雪域高原,唯獨麥克馬洪線一帶地處喜瑪拉雅山南南麓,有印度洋暖風的滋潤,亞熱帶生態環境,氣候溫暖,降雨量豐富,自然景觀奇異,礦產豐富,有西藏江南之稱。印度1947年獨立後,堅稱麥克馬洪線是中印邊界,並於一九五一年進一步由德讓宗方向向北推進,從而佔領了藏南最富庶的城市達旺。

資深政論家陳破空先生表示,中共在西藏施行文化滅絕和暴政,導致西藏人民起義,最高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出走海外,印度接納了他並得到支持,中共對此耿耿於懷。這也跟1962年邊境衝突有很大的關係。

中印因西藏問題交惡後,雙方邊界摩擦不斷,終在一九六二年爆發邊界戰。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東段越過麥克馬洪線,向中印傳統邊界挺進,但把印軍驅逐進印度國界後即向北撤出麥克馬洪線,並由此線再向北回撤二十公里,西藏最富饒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在被中國短暫收復後遂再次陷於印度之手,至今維持不變。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對自己的領土拱手相讓的做法令世界震驚。49年以前中國版圖是個海棠葉,但從它建政以後致使外蒙獨立,割讓江心坡等等賣國劣記看,中共主導邊界政策的思想不是領土完整,而是在意識形態上誰跟它近,根本目的是求得外界對它非法執政的認同。

邊界火藥味濃 中印雙方備防

自由電子報消息,過去十年來,相較於中國不斷在中印邊界線一端大興土木,如今,印度已加緊追趕中國的腳步,不但在阿魯納恰爾地區(中國藏南地區)興建與加強簡易機場、改善年久失修的道路與成立軍事前哨基地,還要打造一座貫通峻嶺的若唐隧道。

新德里之政策研究中心的中印關係分析師切蘭尼說,印度當局姍姍來遲的興建工程,在於藉由提升後勤來改善國防。隨著在西藏興建鐵路、機場與高速公路,中國如今已能將更多部隊部署於中印邊界。

經濟互補 政治無互信

邊界談判無進展,但雙方經濟各有互補。2010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出席東亞峰會期間分別表示,兩國增長潛力並非零和遊戲,世界經濟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中印經濟的共同增長。

《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多克斯也認為,「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的談判中,中國和印度在一些問題上採取合作,捍衛雙方的共同利益。還有,印度商界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會越來越感興趣。雙方近期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然而,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Asian Studies Center)資深研究員克提斯(Lisa Curtis)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儘管中印關係表面上似乎正在改善,但是雙方仍深深懷疑對方的策略性意圖。在過去兩年中,中印雙方根深蒂固的歧見開始浮出水面,只要他們的邊境糾紛不解決,這種摩擦就會持續。

文章中說,印度是達賴喇嘛和大約十萬名西藏難民的長期居留所,儘管該國禁止他們從事任何政治活動。中共最近開始在外交對話中提及達賴喇嘛在印度的地位,這是幾年來的首次,顯示中共逐漸關注此一議題。

相關新聞
中印邊界軍事摩擦 揭50年前戰爭真相
中印邊境爭端的歷史和現狀
藏南之水何處尋
領土爭端不斷 印度指責中國干涉內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