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絕非只是一個圖像或符號

第七章 展望未來

菲利浦.科特勒 (Philip Kotler)、 瓦得馬.福沃契(Waldemar Pfoertsch)

人氣 9
標籤:

第七章 展望未來

「預言是十分棘手的藝術,特別是與未來有關時!」

--馬克‧吐溫(1835~1910)

在過去20年,世界上大部分產業都面臨了主要的結構變遷。

新科技的發展、全球化和管理環境的式微,再再都深刻地影響到商業策略及公司營運方針。

品牌,絕非只是一個圖像或符號

某些情況下,變化的方向在還沒實際發生前就已經很明顯看得出來,某些情況下則不然。

就我們的觀點看來,B2B品牌建立及品牌管理將會漸趨重要,也許有些人會爭論未來的品牌就代表未來的商業模式。

不管早或晚,在B2B領域中,品牌將會是競爭優勢唯一重要的支柱。但問題是,品牌的未來是由何者構成?我們同意史考特.伯德瑞在《品牌新世界》一書中的原則八中所提及的: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一個強大的品牌也會苟安於過去的時光,流連於過去的桂冠中,而在新市場及重要的市場趨勢洪流中遺失。

過往受人崇敬的品牌,被初生之犢的後起之秀迎頭趕上,在品牌經營中是常見的現象,對企業經營來說,真正的挑戰是維持品牌在市場上的地位,而非僅在初期建立品牌而已。

經常性的檢視品牌傳遞訊息的相關性,並改進以適應新環境及新趨勢是基本動作,同時保有品牌未觸及的核心。

企業必須持續在品牌上實現與消費者相關連的、具有意義且有價值的諾言。以下我們要討論所有企業必須認知且回應的四個主要趨勢:

■ 企業社會責任

■ 品牌在中國

■ 設計和品牌

■ 愛的印記及品牌領導力

企業在滿足消費者及獲取利潤的過程中,是否曾經虧欠社會更多?這如終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

天平一端是不喜歡且攻擊企業的團體,中間則是相信企業應回饋社會,天平的另外一邊則認為,企業對社會沒有任何義務和社會回饋,只是你覺得呢?

7.1 企業的社會責任


(圖 :寶鼎出版 提供)

讓我們來檢視這第一個群體。2004年,根據加拿大法學教授喬.貝根(Joel Baken)所著《企業:追逐利潤及權力的病理學》(Corporation: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所拍攝的同名電影,大受注目。

內容是描寫從19世紀美國最高法院給予企業一個人的地位開始,影片試圖將人格化的企業,定義為何種類型的「人格」。

將企業個性經由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後,被診斷為「精神病」,因為它實際上沒有道德和社會的義務。這個「病變」貫穿整部影片,但實際上對於澄清本質卻沒有助益。

透過情緒化的手法,影片主要是呼籲年輕的生力軍,投入反抗全球化及其他社會抗爭運動上,然而,這群年輕人卻缺乏對當代社會及經濟活動的批判。

觀念基本上是混淆的,這樣的運動被視為開倒車且極端保守。影片在片尾推薦的不過是補綴方案,根本是在為法院的規定作辯護。

反全球化抗議團體攻擊這些跨國公司,並視這些品牌為「惡霸」,這已經不是新聞了。激進份子要求所謂的「惡霸」必須有好的行為,就像是選美小姐在祈求世界和平一般,兩者都不會被嚴肅看待,而且他們的願望也不太可能會實現。

企業不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而存在的,它們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滿足我們所需,讓生活變得更舒適,並從中賺取合理利潤。

如果我們想從這些公司看到更多的社會意識,那就必須由員工、客戶甚至利害關係人去發動需求,這也就是「品牌力」的開始。

處在中間這個群體的人,看著企業為文字處理、無所不見的數位世界所圍繞著,這些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表現得更好。

最強烈的刺激是來自登上全球品牌地位的渴望,為了保護品牌的聲望,企業必須承認它的成功要依賴一個全方位的手段,用以促進它們的產品或服務,而其中更包含著更多的社會責任。

未來的品牌不僅代表產品品質或令人嚮往的形象,同時必須要能讓身在品牌背後的企業發出生氣蓬勃的訊息。

「品牌的下一大步就是社會責任」,歐林(Mr. Olins)說:「企業必須要很巧妙地說,我們的產品或價格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我們非常正直地運作……」。遠離邪惡,品牌正在主導甚至是成為全球最大公司企業的有力武器。

品牌實際上也在扮演保護消費者、創造產業榮景、將全球人們串連在一起的角色。品牌具有龐大潛力,為已開發及開發中世界帶來巨大利益。

對商業及經濟來說,品牌是中央財富的創造者,而且也只能發揮正向的力量。

現在有更多的企業了解且見證了公益行銷的正面效益。但是還有多少慈善活動是企業可以跟進的?企業要如何去幫助社區?就像最低限度,從同行經驗中獲取利益一般。

品牌及企業社會責任設法透過與公司合作,促進更負責任的商業手法,透過創新與合作,建立一個公正及永續的世界。

公司名聲和企業公民身分,經常影響一家公司海外經營的能力,甚至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根據2001年企業社會責任監控團體的一項調查得知,有42%的北美消費者,曾以拒絕購買產品來處罰不負社會責任的公司。

公司從事商業行為時,必須考慮到多位利害關係人的立場,而此即具備了策略性的商業優勢。

當企業品牌形象被認定能強烈吸引客戶及員工認同時,將有助於提升其正面形象。出於這項有利的認同,企業若能夠在員工及顧客之間建立極高的忠誠度,即可在市場上佔盡優勢。

許多美國公司開始發現,他們的國際同行多年前就已了解的事︰

良好企業公民的聲譽十分重要,企業公民的透明度與責信,能夠提升品牌形象和善意。

事實證明,企業社會責任制度化的作法,讓企業的民意識抬頭--從5年前的200家到今天的4000家。企業至少正以以下列六種方式,充分表現企業擔負社會責任的表現:

■ 公益促銷,藉由提升社區意識及實際貢獻,來支持一個議題。

■ 議題關聯式行銷,藉由結合企業的產出,達成對特定議題的捐贈,最典型的例子是與產品銷售量結合。

■ 企業社會行銷,主要著重在推動方案,藉此影響正面行為的改變。

■ 社區志願服務,包括組織公司員工、通路商/加盟業夥伴,利用他們的時間來支持相關的議題。

■ 從事企業慈善活動,必須開立支票,活動包括設立獎學金或贊助公司產品服務及資源。

■ 企業對社會負責任的商業運作,涉及到採用有助於改善環境和社區福祉的無條件商業慣例和投資。

透過這些行動和他們的中介機構--公司,反映出它們理解其為社會及經濟世界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就是為什麼企業經營者必須把社會納入公司,為何需要把自己的品牌形塑成為公民品牌的原因。

在新興的網路化、後工業世界中,管理這種「網路人際關係」是公司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之一。能夠理解和擁抱這項挑戰的公司,在未來就很有可能是最終的大贏家。@(待續)

摘編自 《顧客永遠是對的:B2B品牌管理勝經》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紐時:瑞士鐘錶極品 中國市場可有可無
神韻2011世界巡演將至 加拿大總理祝賀
台灣品牌精品展在邁阿密受歡迎
冬季流行毛衣浪漫華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