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強震災損 近代史之最

標籤:

【大紀元2月18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成良/綜合16日外電報導〕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美洲開發銀行(IDB )16日公布報告指出,上個月發生的海地震災,損害規模遠大於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以及2008年襲擊緬甸的颶風。根據海地的人口以及經濟力按照比例推算,這場地震是近代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天災,重建海地可能需要高達一百四十億美元,是海地全年經濟產值的兩倍。

IDB估計,包括重建費用在內,與海地1月12日規模七大地震相關的經濟損失介於八十億至一百四十億美元之間。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海地2008年只創造出七十億美元的商品及服務業產值,是美洲最貧困國家。

海地官員估計,至少二十一萬七千人、即海地九百萬人口的二.四%在地震中罹難,目前還有一百萬災民無家可歸。2004年發生的印度洋海嘯, 大約奪走二十五萬條人命。

IDB指出,海地強震的毀滅性,確實遠遠超過2004年印度洋海嘯及2008年的緬甸風災,以每百萬人的死亡人數比較,海地強震造成的死亡,比排名第二的天災殺手、一九七二年的尼加拉瓜地震,高出四倍。

這份研究是根據海地遭到地震破壞後重建房屋、學校、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初步毀壞評估,並參照及對比一九七○年以來的兩千場天災,得出前述初步結論。由於過去造成二十多萬人死亡,並直接衝擊一國政經核心區的天災,前例不多,IDB相信,海地震災確切災情,會比較接近最高的評估數據。

研究指出,由於海地的國民所得極低,因此重建費用遠低於美國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風災。卡崔娜風災的重建經費估計超過一千億美元。

相關新聞
海地拾荒者吃不飽 警察索性餵子彈
美詐騙集團利用海地強震騙錢
海地賑災 台灣購50噸當地白米活絡經濟
海地大地震15天後  少女奇蹟獲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