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找到中國「長城之父」:楚長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河南省文物局8日表示,河南已用考古學的方法,找到了被稱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第一次確定了楚長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使後世逐漸迷失的楚長城分佈線路及區域再次清晰地展現出來。

據新華網9日報導,長期以來,楚長城只存在於文獻中。到底有沒有楚長城、楚長城在哪裏、它是怎樣建築起來的?考古界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答案。

2008年10月至今,為配合國家文物局長城資源調查項目及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根據河南省文物局的統一部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了豫南地區楚長城資源的調查任務。

結合文獻和前期掌握情況,楚長城主要分佈在豫南的平頂山、南陽、駐馬店、信陽4個地級市的25個縣(區)。依據楚長城的特點及任務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了兩個調查隊,分段進行調查。

到目前為止,兩個調查隊徒步行走763公里,通過調查,確定的楚長城牆體30.51公里,被歷代破壞而消失的楚長城牆體約25.37公里、山險81.34公里,共計137.22公里。

此外,調查和發掘確定了方城縣大關口和泌陽縣像河關等楚長城關堡2個,葉縣保安鎮前古城、泌陽沙河店古城、付莊古城等位於楚長城線上的城址3個。通過此次調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平頂山市葉縣、舞鋼市,南陽市方城縣和駐馬店市泌陽縣境內的楚長城分佈線路。

2009年6月至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舞鋼市平嶺長城遺址焦桐高速葉縣至舞鋼市段穿越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揭露面積1500平方米。發掘的該段楚長城牆體殘高1.56米,南北寬10——16.1米。發掘的該段長城是東西向的,長城牆體南北兩側有兩道石砌牆體。牆體大部份為堆築,局部係夯築而成。夯層厚3——7厘米。

此次發掘的楚長城牆體內所出遺物大部份為春秋時期,少量為戰國早期,未見晚於戰國時期的遺物。平嶺長城年代下限不晚於戰國時期,亦與文獻記載的楚長城時代一致。

考古人員還揭示了該段楚長城的建造程序:兩道石砌牆體之間先鋪墊一層炭化的木棍或摻雜有炭化木棍的石塊層,然後再堆築紅土層;紅土層之上堆築了數層北高南低傾斜狀的黃土層。

像河關是古代文獻和考古發掘出土遺物相互印證的楚長城關口之一。2010年1月至2月,調查隊對像河關遺址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並利用自然斷面對部份牆體進行鏟刮。

此次調查可知,像河關是集古道、關牆、堆築或夯築的土台、天然護城河、生活區於一體的成系統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像河關關牆為東西向,古道從中部南北穿越關牆。像河關關牆牆體分內、外護坡和主牆體三部份。關牆寬約22.5米,殘高約2米。

像河關關牆內出土有陶片和石器等遺物。所出遺物時代早者可達新石器時代,晚者不晚於東周。目前像河關發現的夯築或堆築的土台3個,經鑽探和解剖看,這些土台皆修建在地表上。其形狀呈圓形饅頭狀。部份土台殘高約4.9米,夯層厚3——6厘米。部份土台內壁上發現有木炭和紅燒土。

專家據此推斷,這些土台可能為像河關烽燧。考古人員還在今像河鄉政府所在地發現一處大型東周遺址,面積約182萬平方米,可能是與像河關緊密相連的生活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組圖:奧巴馬登長城 想起悠久中國歷史
奧巴馬遊長城  讚如歷史長河般壯闊
加總理結束中國之行 稱對華看法未變
登長城賦
登長城賦 人氣 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