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雯:風雨飄搖歐元區

王靜雯

人氣 3
標籤: , ,

【大紀元3月12日訊】編者按:二零零九年的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二零一零年的財政焦慮了,在歐元區尤其愈演愈烈。希臘的巨額國債,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財政赤字等,皆顯示歐元正經歷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究竟歐元面臨的是末日的到來?還是全新的契機?此一問題,無疑已成為全世界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希臘要破產了!」自從去年十月希臘新總理喬治.帕潘德裡歐(George Papandreou) 上台之後,幾乎每個希臘人都已深刻意識到希臘政府欠債太多,國家財政瀕臨破產的問題。目前希臘欠外國銀行三千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15%,而二零零九年希臘的年度新負債率相當於GDP的12.7%。寅吃卯糧的希臘,終於捱到了結算的這一天。

希臘債務的「陰謀」與「陽謀」

消息傳來,整個歐洲為之震動。

按照一九九七年歐盟首腦在阿姆斯特丹通過的《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凡是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其政府財政赤字不得超過當年GDP的3%;公共債務不得超過GDP的60%;中期預算應實現平衡或盈餘。二零零五年歐盟將此公約修改為允許財政赤字在五年內不超過3.5%,如果違規,成員國將受到處罰。

那麼這些年希臘是如何躲過歐盟監督的呢?據熟悉內情人士披露,希臘曾與高盛等十五家金融機構簽署貨幣互換等金融衍生商品協議,以此通過利息延期支付、選擇性採用歷史匯率等手段,有效地掩蓋了希臘赤字。據說幕後主要推手是高盛一位會講希臘語的女主管:勞迪亞蒂絲。

目前希臘政府已承認以往統計資料造假。面對巨額赤字,有消息說,投機者正在暗中操縱和炒作希臘國債和歐元匯率。對此,德國總理默克爾回應說:「某些國家正處境艱難,然而那些一年半之前我們伸手援助的金融機構,現在卻正利用這一點進行投機……我們被迫每隔幾天就要出來平抑貨幣投機。」希臘政府也堅稱目前所需要的不是歐盟的現金援助,而是共同打擊炒作與投機。

面對炒作希臘國債的「陰謀」,很多人期待歐盟能儘早伸出援手,用「陽謀」擊敗「陰謀」。


希臘總理帕潘德裡歐在執政一百天時對民眾表示,希臘不可能放棄歐元,或尋求國際貨幣組織的援助。(AFP)

希臘:不得不進行的變革

外界普遍認為,希臘過去三十年的發展是建立在借貸消費之上,「借錢來過好日子」是希臘政府與國民的共同心態。特別是二零零一年加入歐元區後,希臘以低廉借貸之利促進經濟成長,完全忽視了生產率低下、勞動成本高等結構性問題。儘管政府預算赤字逐年增加,但希臘人卻享受著世界上最慷慨、最昂貴的養老金製度。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欠債就得還,當金融危機來臨時,希臘終於到了買單的時候。為減少國債,改革派認為,必須在國家機構和公共服務業這兩方面厲行節約,同時大力打擊偷稅漏稅和腐敗。據統計,每年偷稅漏稅的問題,給希臘財政帶來二百億歐元的損失,而且每個希臘家庭平均每年要送禮一千六百歐元,不送「紅包」就辦不成事。

希臘政府試圖採取提高稅收、改革養老體系、公共部門減薪等措施,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二月十日,包括公務員、教師和清潔工在內的公共部門員工在大雨中走上街頭抗議,憤怒的農民則用拖拉機擋住了高速公路。但經濟學家強調,只有取消補貼和堅決進行私有化改革,把臃腫的國家機關服務轉移到私營領域,大刀闊斧的推行節約,才能令局勢有所改變。

歐盟當局目前接受了希臘逐步縮減赤字(首輪削減4%)的計畫,但市場並未打消疑慮。希臘國債的風險溢價繼續徘徊在 3%左右,使希臘喪失了作為歐元成員國的好處。二月二十日有媒體透露說,一份由德國財政部草擬的救助計畫,將給希臘二百億歐元至二百五十億歐元的援助,但當天德國否認了此計畫。也有消息說,希臘政府將通過希臘國家銀行在二月底嘗試發行三十億至五十億歐元(合約四十億至六十七億美元)的債券。

有專家擔心,如果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如果不以貨幣或匯率政策來抵消緊縮財政的影響,短期內產出的降幅很可能會與支出的降幅相當,如果要通過削減支出把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削減10%,由於財政收入的減少,GDP將收縮減15%。

如何令希臘走出困境,還是非常棘手的事。

正在經歷風雨的十一歲歐元

然而令歐元風雨飄搖的還不止是希臘。據經合組織(OECD)預測,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零年間,愛爾蘭和西班牙的整體政府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分別上升逾12%和10%。目前歐盟二十七國中已有二十個國家赤字超標。對於希臘小國,歐盟的臨時援助也許足夠解危,但還有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和愛爾蘭的財政危機有待解決。

這幾個國家加在一起,在歐元區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即使希臘逃過一劫,也不能消除歐元面臨的淒風苦雨。

許多專家認為,自從一九九九年歐盟確立使用歐元以來,這次財政危機是十一年來歐元遭受的最嚴峻挑戰。

由於整個歐盟最終都必須分擔希臘等國的債務和赤字問題,也許要經過長達數年的艱困時間,才能重新回到統一的道路上。

悲、樂兩派看歐元未來

對於歐元的未來,目前有兩種對立的觀點。悲觀派認為,希臘危機只是歐元解體的先兆。未加入歐元的不少英國學者認為,在數年內歐元很有可能成為歷史,或是至少會只在法國、德國及部份小國通用。

他們表示,「在尚未建立一個政治聯盟的情況下就創立貨幣聯盟,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歐洲的政治聯盟行動從來沒有跟上貨幣聯盟的腳步,政治聯盟沒有適當的協調預算和稅收法案,也沒有創造屬於歐元區的金援機構和措施以幫助會員國面對經濟的變化和動盪,所以目前歐元會員國幾乎對希臘國債束手無策,嚴重的壓力也許會讓歐元的末日早日來到。

然而德國和法國的經濟學家大多認為,歐盟各國政治家是不會放任希臘危機延燒的,儘管目前來自市場投機操作的壓力使得事件異常複雜,但絕非無解,歐元也絕不會就此一蹶不振,有觀察家甚至希望希臘危機能矯正歐元區結構性的缺陷,「歐洲往往都是在迫於必要的時候才會改進,因此現在事情將會開始有所改變。」

有人建議說,歐元區應採取下列三項措施,首先是必須建立一個穩健而透明的危機管理制度──或許希臘的紓困將給未來提供藍圖;其次是減少歐元區內部失衡問題──這既需要希臘和西班牙等擁有巨額經常帳戶赤字的國家採取行動,也需要像德國等擁有巨額盈餘的國家採取行動;最後,歐盟應該修改金融監管提案,切實避免類似問題再度發生。

中國是否購買希臘國債?

提起希臘,舉辦過奧運會的中國人對這個歐洲小國並不陌生,希臘首都雅典,作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和民主的起源地,享譽世界。當這個古老國家面臨困境時,中國應扮演什麼角色呢?

大陸有人認為,希臘人缺少信譽,中國不應買其國債。也有人堅信希臘不會退出歐元區,有德國、法國作為堅實後盾,趁現在希臘國債的收益率處於高水準之際賤價買入,待危機緩解後,希臘國債必然回升,而且歐盟不會聽任希臘長期處在債務危機中,一旦危機緩解,不但能獲得經濟利益,還能謀到政治訴求。

在一月底的達沃斯論壇上,希臘總理表示希臘並沒有向中國推銷國債,只是希望整個歐元區增加合作。然而坊間有消息說,雙方由高盛牽線,中方表示願意幫助希臘,但要求希臘出售希臘國民銀行(NBG)的戰略股權給中資銀行,並允許中國遠洋在比雷埃夫斯港口運營集裝箱碼頭。為此,希臘至今仍未表態。

如果說美國式「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導致了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則是這種生活方式在政府層面的體現。二零零一年的阿根廷、二零零八年的冰島、二零零九年的迪拜以及二零一零年的希臘,相繼為世界敲響了警鐘。

過去兩年間,為應對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大量舉債刺激經濟。各國今年預計還將發行四點五萬億美元債務,這是發達經濟體過去五年平均債務水準的三倍。如今世界經濟之所以沒有陷入更大衰退,完全要歸功於各國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然而,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也提醒人們:這種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絕非長久之計。◇

本文轉自第162期《新紀元週刊》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4/7642.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疑扣留不利生質燃料文件 EU執委會挨告
華爾街日報:希臘尋求美國援助 望制訂全球金融投機監管法規
台研華斥資5.6億元 併購德國車載電腦廠
歐盟最高代表一年走訪50萬公里 希望有專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