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暖化更急 南太島國垃圾淹腳目

人氣 65
標籤:

【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塔拉瓦22日電)「不用等到40、50年海水上升淹沒國土,再過幾年美麗的家園就變成垃圾島了」。對南太島國而言,「垃圾淹腳目」已成為比氣候變遷更急迫的問題。

小小的諾魯,潮退潮起一起算,只有21至23平方公里,開車繞島一周只需半小時,騎單車1小時,走路則要4小時。這個曾在1798年被英國船長命名為「快樂島」的美麗島嶼,過了212年的今天,因為外來物品的廢棄與留置,就快變成「垃圾島」,令人不勝唏噓。


1798年被英國船長命名為「快樂島」的美麗島嶼,因為外來物品的廢棄與留置,就快變成「垃圾島」。(圖片來源:TORSTEN BLACKWOOD/AFP/Getty Images)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吐瓦魯。位於主島北部的一塊平地,呈現的景況是堆積如山的垃圾與陣陣發出的惡臭,當地民眾已不能再視而不見。

國合會環保志工吳郁娟觀察,吐國人雖知垃圾愈來愈多,但卻連垃圾要丟進垃圾桶的觀念都沒有。「這不是他們未開化或沒受教育,而是傳統的生活習慣與現代生活起了衝突」。

過去傳統吐式生活是幾乎全仰賴大自然資源,包括樹葉編織的日常用品、椰子汁、捕魚、麵包果,吃不完的就拿去餵豬或自動腐爛,回歸自然。

吳郁娟說,但時代愈進步,進口的外來商品也愈多,帶來了塑膠、保麗龍等無法分解的包裝物,大型家電、電腦、汽機車毀壞後也只能堆置在海邊任其生鏽。

國合會秘書長陶文隆指出,缺乏焚化設備的島國,根本無力處理這些所謂的科技產物。看著從國外進來成堆貨櫃,但空的貨櫃就放在這裡,因為運走也要費用。

「這些東西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湧入小小的島國,但島國人民卻毫無準備,且感到束手無策」,駐吐瓦魯大使田中光如此說。

面對這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吐國政府對外求援。中華民國駐吐國大使館是唯一在吐國設立的外國大使館,決定伸出援手,與教育部、衛生部等相關單位合作,相繼推出「環保袋創意設計比賽」、「廢棄物處理計畫」,並與歐盟合作推動堆肥計畫。

田中光得意的說,與單純贈與環保袋不同,大使館讓小朋友畫出心中的吐瓦魯形象,選出4幅作品印在稱做「TATUMMA」的環保袋上,「現在可是人手一袋」。

這個來自台灣的環保袋短時間內就發出了1400多個。這個環保袋不僅牢靠又實用,而且還讓當地人很有參與感,無形中也形塑了環保意識。

駐吐瓦魯技術團推出的「廢棄物處理計畫」,目標是把吐瓦魯首島Funafuti現有家戶固體廢棄物每日產量,減少85%。

具體作法包括採購枝條粉碎機、塑膠瓶破碎機、堆肥包裝袋、PE袋,提供家戶、學校、醫院、飯店、政府單位資源回收簍,提供焚燒量每小時300公斤的耐腐蝕焚化爐,處理不可回收的廢棄物種類,並在技術團設置堆肥製作場,把垃圾化成堆肥,再轉回給民眾作為家庭園藝使用。

吐瓦魯是台灣6個南太友邦中,率先推行廢棄物減量,對台灣來說,如何讓習於「無憂無慮」的島國人民養成環保與垃圾分類觀念,恐怕不是短時間就能看到效果。不過,政府希望把這樣的好計畫推廣到其他同樣面臨垃圾考驗的島國,讓友邦人民感受到台灣人的真心關懷。

相關新聞
美校園擬全面禁垃圾食物  提高營養經費
利用熱門新聞  釣魚攻擊增加
簡如吟耍貨兒  廢棄物變新玩意
台陸軍官舍衛兵 買菜打掃成傭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