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的勇氣--《我孩子們的爸爸》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訊】往往人們所畏懼的,不是生命消逝的真相,而是不知如何以更深沉的智慧與愛,去面對脆弱受創的人生。《我孩子們的爸爸》所描述的,正是這樣一個故事。

本片改編自法國知名製片家安貝巴勒桑(Humbert Balsan)的真實故事,劇情描述一名天才橫溢、家庭美滿的電影公司老闆,在投資失利後卻以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人生。為了拼湊記憶中的父親形象,女兒開始探訪父親生前的同事與好友,嘗試了解自己摯愛的親人,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電影中主角的死亡一般多在開場或結尾,代表的是一種戲劇張力的展現。而《我孩子們的爸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故事中那名走投無路的製片,在劇情的中段即意外退場,讓接續他成為影片主角的女兒,引領觀眾帶著驚訝與震撼,緩緩邁向電影的結尾。然而這種安排,何嘗不更接近真實人生的面貌?

身為法國名導阿薩亞斯的御用女星以及未婚妻,法國女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從電影處女作《我的愛情遺忘在秋天》(Late August, Early September)到進入法國「電影筆記」撰寫影評,一路走來似乎備受這位張曼玉前夫的提攜與引領。而她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我孩子們的爸爸》(The Father Of My children),乍看也讓人聯想到阿薩亞斯2008年的作品《夏日時光》(Summer Hours),兩者同樣都以死亡為故事主軸。不同的是阿薩亞斯對命運一貫的悲傷感嘆,在米雅韓桑露芙眼中轉化成了面對生命的勇氣,使得《我孩子們的爸爸》不論在影片氛圍與劇情鋪陳,都較《夏日時光》更多出一股積極正面的態度。

《夏日時光》裡的阿薩亞斯,讓祖母的過世成為電影一個無法迴避的終點,而《我孩子們的爸爸》裡,強調的卻是歷經傷痛後的平撫,以及面對繼之而來人生的堅強。既然生命無法擺脫死亡恐懼,如何與之共處便成為我們不斷得學習的課題,從而踏上人生新的旅程。

人生總是摻雜著苦澀與甜蜜,那些悲傷或欣喜的情緒,歷經時間的沉澱後,堆積成了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據悉,《我孩子們的爸爸》導演米雅韓桑露芙,與故事的現實主人翁安貝巴勒桑私交甚篤,當初她的首部長片也一度預定由對方投資,不料在開拍前夕卻遭逢噩耗。或許就是這段淵源,讓《我孩子們的爸爸》不但細膩刻畫了主角對電影的夢想,同時也展現了親屬面對傷痛的勇氣,以及那迎接未來人生的樂觀態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女導撂狠話  父女檔抱回坎城評審團大獎
《我孩子們的爸爸》 女導演米雅取材真實故事
面對生命的勇氣--《我孩子們的爸爸》
史嘉蕾興奮主演《侏羅紀4》 願意被任何東西吃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