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中國大陸服裝市場的怪現象

清雅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4月20日訊】中國大陸紡織行業利潤微薄,紡織企業在苦苦爭扎中求生存,紡織品價格也十分低,按常理來講,紡織行業的下遊行業服裝成品也應該價格便宜,但市場上情況剛剛相反,商場裡的服裝品牌越來越多地被外國品牌佔據,價格也越來越高,我們現在就來揭露這背後的原因。

首先說服裝生產企業,有四類:(1)中國大陸自主品牌企業;(2)為外國品牌生產的代工廠;(3)仿冒企業,仿冒企業生產的東西分為仿A、B、C等級,其中仿A品為仿的最好的仿冒品,仿冒企業可以仿製任何品牌產品;(3)最後就是雜牌生產企業。

再說服裝的銷售渠道:商場、批發市場、訂貨會。商場、批發市場面對最終消費者;批發市場、訂貨會面對銷售商;仿冒品、雜牌品一般在批發市場銷售,正規品牌一般採用訂貨會;訂貨會上的服裝成品是在企業產品吊牌價上打三折(也就是銷售商按吊牌價30%從廠家、大代理商那裏提貨),有些知名品牌是打五折;商場現在都是按櫃檯出租給銷售商了,商場按賣出服裝價格的30%提成,並且有個每月最少提多小錢的門檻,銷售商還要自己負責員工工資、水電氣暖費,有些還要自己交稅。

最後說說我們自己,消費者,中國大陸消費者虛榮心很大,儘管工資底,買衣服不買個貴的心理就不舒服,花多了錢,就感到穿著那個衣服要高人一等似的,而不知道看服裝正真質量,再一個崇外國品牌、貪戀打折沾便宜。有個笑話,有個人賣衣服,處理夾克衫,50元一件沒有人問,她一氣之下改成5000元,打七折,虛榮心加上沾便宜心理驅使,消費者搶著把這些衣服買走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大陸服裝市場的怪現象:

一、商場外國品牌越來越多,價格高的嚇人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現在商場裡賣服裝的櫃檯,充斥著外國品牌,價格高的嚇人,而自己喜歡的國內品牌,要麼跟著加價,要麼撤櫃,質量好價格合適的國內好品牌衣服銷聲匿跡了。

你再用心觀察,價格高的嚇人的外國品牌,買的人也十分稀少,一天賣不了幾件,也是那些錢來得容易的人買去了,你會想這些賣服裝的怎麼在這些商場裡生存?

我們首先來看看這些外國品牌,你按服裝吊牌上的地址,到網絡上去查生產廠家地址,你就發現那個吊牌是騙人的東西,跟本就沒有這樣的生產廠家,這些人賣的是仿冒A級品,我舉個例子,一件外國品牌夾克衫要4000元,他們賣給你是八折,那就是3200元,他們進的仿A品,也就是300-400元,一件衣服他們就進賬2800元,相當別人賣28件衣服。

有些櫃檯賣的可能是真品,但他們也肯定要攙仿A品,他們會根據客人的情況,在你選好衣服後拿給你真品或仿A品。

這就是商場外國品牌越來越多的真正原因,至於那個吊牌,只是個遊戲而已,誰都可以做,是吧。

二、國內品牌喜歡打折

消費者沾便宜的心理,是服裝市場盛行按吊牌價打折的原因,你現在根本找不到不打折的櫃檯。

我們來算一下,櫃檯通常按吊牌價打八折,商場按賣出的價提三成,所以銷售商買得的錢是吊牌價×(0.8-0.8×0.3)=吊牌價×0.54,進貨價是吊牌價×0.5,利潤是吊牌價×0.04,顯然銷售商無法生存,並且商場經常搞活動,打折到六折、五折的,還有買不出去的貨要三折甩貨,國內品牌銷售商怎麼生存?

國內品牌沒有辦法,一個是撤櫃,沒有辦法幹了;另外一個辦法是,進一點點真貨,掛真貨,買仿A品;在打折時候換吊牌,把價提高;國內生產廠家也很配合,自己生產服裝樣品、價格不上網,互相配合。現在服裝幾乎沒有不換吊牌價的。

三、批發市場衣服,往往沒有辦法穿,不說了啊。

在中共邪黨治下中國,做事情沒有準衡,亂象叢生,讓中國道德江河日下,已經沒有底線了。@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唐裝熱潮席捲時尚界
中共刁難外商範圍擴大 大批奢華名牌遭殃
【藝海漫遊】漢服在台灣(上)
時裝師:神韻服裝美不勝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