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璇:高盛挨悶棍 華爾街響悶雷

金璇

人氣 2
標籤: ,

【大紀元4月21日訊】高盛日前被曝光欺詐客戶的利益,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高盛營銷一種次貸抵押投資品種(CDO),向客戶故意隱瞞該品種參與設計者保爾森公司,而其時保爾森公司正在做空CDO(保爾森認為CDO價格將要下跌),導致出現10億美元的虧損。同時,高盛讓客戶認為是另一家獨立公司設計了該品種。這個損失並不大,在證券交易委員會也有分歧,但是最終還是起訴高盛。

高盛完全否定指控,聲稱公司操作完全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以內。一些律師閱讀起訴書以後,認為起訴高盛面臨重重困難。如果要起訴成功,SEC必須拿出證據說明保爾森公司在產品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要證明高盛有必要向客戶披露這一信息。這樣的證據不容易取得。同時還存在SEC是否能夠向陪審團講明白這個複雜的交易的問題。高盛還可能打政治牌,說自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這個案例引起社會對華爾街誠信的進一步質疑。自從次貸危機以來,公眾霧裡看花,譴責華爾街對於危機負有責任。譴責有理。但是,華爾街不一定需要獨自為此承擔責任。造成誠信危機以至於金融風暴的,還有更大範圍的政治家、金融家們的責任。

不妨從次貸本身看過來。次貸,即房屋抵押次級貸款,是指對不符合普通抵押貸款條件的客戶的貸款,次級貸款等於不合格的貸款。為什麼要發放次級貸款?銀行家們想要更多的發放貸款,而且是通過政府立法成立大型貸款機構,房地美(Freddie)和房利美(Fannie)等全國性房貸機構來大量地發放,其背後的原因是資本的正常擴張已經到了極限了。符合貸款標準的人已經都有房子了。資本是要牟利的,要繼續擴張怎麼辦?就開始給想要貸款買房子,而又不夠條件的人。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低收入家庭貸款買了房子,銀行、貸款機構、建築商、開發商、中介獲得了一批又一批的做不完的生意,連華爾街也深深捲入,把次貸包裝成衍生產品,在千百萬筆次級貸款合同基礎之上,構築了更大規模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在這個過程中,看起來是兩方都受益了:一邊是需要買房子的人,另一邊是為此項需求提供所有服務的龐大商業方陣。但是,抵押貸款人並不擁有房屋的第一權利,銀行才是第一權利人。購房者只是在分期付款期間有權居住在裡面。一旦因失業停止付款給銀行,就必須搬出去,銀行是唯一有權處置此房子的一方。

所以,經濟衰退來臨的時候,大批享受次貸優惠的人,迅速失去房子;過度擴張的資本,不同程度的受到打擊,業內各機構頓時蕭條。

由此,可以看到推動立法的政治家們,其本意並不是為普通人擁有住房而努力。資本主義的傳統的保守、謹慎信條,美國的各界精英都不會忘記。給低收入階層一個家的最好辦法是發展經濟,幫助他們獲得更多收入,而不是鼓勵他們負債。如果政治家們當初的意圖真是為了讓窮人有房子,就必須同時推動另一個立法,使得拖欠債務的人可以在一定期限例如兩年內繼續居住在自己已經支付了一段時間貸款的房子裡。

那麼他們推動立法時到底為什麼?美國是民主選舉政治體制,決定政治家行動的是選票。資本的擴張意志和百姓的住房願望,不論如何非理性,都能化為選票,所以政治家的心態是可以推論的。

在這一場演出中,政治家、資本家與次貸購房者,都被他人的勸誘和自己願望所構築的謊言所迷醉。立法者顧不上法律的條文與其宗旨的統一;金融家在實踐中落得只追求表面功夫。如高盛案件屬實,案中的人們是在有意識的做著法律禁止的事情,情知真相難於被監控與舉證,一般說來只需要把表面文件做好就可安然無恙了。此時仍無法知道此種事情的普遍性,但是從業界的反響和SEC的後續行動來看,也不會少。

正因為如此,高盛感到被起訴是挨了一記悶棍,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被打著了;對於華爾街來說,心知肚明,並不能置身事外,無論此番定罪與否,各皆暗暗心驚。@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高盛之後 更多金融機構面臨麻煩
紐時:證管會出新招告高盛  法庭勝負難料
下個高盛? 美銀美林列瑞信CDO官司風險榜首
疑做空致雷曼倒閉  美法院裁定高盛交付文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