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6成轮胎业者未标日期 恐危行车安全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陈玮臻台北报导)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今天发布针对全台50家轮胎行的调查报告,其中指出,有近6成业者未标示轮胎保存期限。消基会汽机车委员会召集人郭守穗表示,6年以上轮胎“胎纹层”容易老化、脆化而剥落,长时间行驶,易造成行车安全风险,消费者应尽量选购出厂2年内新胎,而且最好不要购买二手胎。

有消费者表示,某一轮胎行举行出清大特卖,轮胎一个2千元,原以为是捡了个便宜,但哪知道原来业者所提供的竟然是1988年将近22年的清仓货。而老旧轮胎若是存放多年会产生老化、易脆的问题,上路后非常容易发生危险,对此消基会为了解市面上轮胎行贩售轮胎的标示情形,展开对全台50家轮胎行进行实地调查。

据调查结果发现,66%业者仅以英文标示轮胎出产,2%未有标示,而仅有50%业者提供英文、周期数字来标示轮胎制造日期,甚至有近6成的业者并未标示轮胎保存期限,这皆显示轮胎标示状况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郭守穗在记者会上指出,经研究发现,库存6年以上轮胎“胎纹层”容易老化、脆化而剥落,在高速长途行驶下易造成行车安全风险,他也建议,民众最好购买两年内的新胎,而且不管使用频率为何,超过 6年就应该更换,避免轮胎因为老旧脆化,在行驶中酿成危险。


消基会22日公布市面上轮胎行贩售轮胎的标示情形,提醒消费者选购轮胎务必注意轮胎制造日期,图中1602是表示为2002年第16周生产。(摄影:林伯东/大纪元)


最后他也告诉消费者该如何看轮胎的制造日期,目前轮胎壁上烙印数字,通常以4码表示,前2位为周数,后2位为年份,例如3907为2007年第39周,而使用备胎也要注意年限,因为备胎可能会有过期疑虑,若是行车间不得已安装备胎,事后也应尽速到相关地点更换。

消基会也呼吁,主管机关应更重视老旧轮胎在市场流通情形,应强制业者对老胎进行淘汰,以及做好完整的中文标示,尤其是轮胎的制造日期,避免消费者在隐匿资讯情况下,购买了有10年以上甚至20年的老旧轮胎。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