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汽車工業還有一段長路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施明綜合編譯)星期五在北京汽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宣布了未來國際銷售計劃,展現了向海外擴張的雄心。外電分析,中國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中國汽車工業也面臨許多困難:包括基本車型短缺、市場過度分散、創新不足等等,中國汽車工業想引領全球還有一段長路。

中國汽車工業展現雄心

《美聯社》23日報導,星期五在北京汽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展現了向海外擴張的雄心,而全球生產商在北京車展上展示新車型,卻是為了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促進車輛銷售。中國最大的國內品牌——奇瑞汽車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最近宣布,由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Lionel Messi)簽約作為公司的促進國際品牌形象的大使。

在北京車展上,沃爾沃(Volvo)買家中國吉利(Geely )展出了6個新的替代燃料汽車,並表示要出售一些至國外。比亞迪汽車公司(BYD Auto Co).則宣布了出口電動車到美國的更多詳細計劃,並說準備今年開始在美國西海岸銷售。

吉利在三月份以18億美元從福特汽車公司收購沃爾沃前,在國外鮮為人知。吉利表示希望自主品牌的銷售從今年預計的四十萬輛增至二零一五年的兩百萬輛,其中一半銷往國外市場。

中國汽車製造商過去曾經宣布過出口到美國或歐洲的計劃,但迄今還沒有滿足西方的安全和環保標準。

不同於早期攻入西方市場的日本和韓國汽車製造商,中國製造商在國內缺乏一個堅實的銷售基礎,因為其實中國汽車市場被國外品牌主宰。

諮詢公司HIS全球透視(IHS Global Insight)的分析師約翰‧曾(John Zeng)表示: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中國汽車製造商而言,首要任務仍然是在中國得到合理的市場份額,尤其是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市場過度分散

《華爾街日報》21日報導,中國是不是正在製造太多的汽車?或者說中國是不是有太多汽車製造商?基本事實表明中國市場有些冒進:中國的汽車擁有率仍然遠遠落後於西方。

寶馬(BMW)在中國與華晨汽車(Brilliance Auto)合資,計劃增加一倍以上的生產能力,從目前的四萬一千輛增加到二零一二年的十萬輛。這些增產計劃導致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事實上,過量生產不是中國汽車業的迫切問題。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的汽車分析師們推測,在市場出現供過於求之前,每年需求增長將放緩至一個不同尋常的低點:在5%或以下。這將是一個急劇減速。在過去5年,平均年銷售增長率是22.6%。

相反,激烈的競爭是中國汽車製造商正面臨的挑戰。根據其它主要汽車市場的標準來看,中國的汽車業份額是高度分散的,阿利克斯夥伴公司(Alix Partners)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前10名汽車製造商的銷售,只佔總銷售的73%,而美國的前10名汽車製造商的銷售占總銷售的94%。

還有一段長路

《路透社》報導,中國汽車製造商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也面臨許多困難:包括基本車型短缺、行業擁擠和缺乏海外收購目標,還不足以引領全球。

在過去幾年,中國汽車銷量的迅猛增長確實令人屏息。去年銷售額增長了近百分之五十,達到了一千三百七十萬輛,在2010年的頭3個月增長了百分之七十六。

但是保持國內強勁的增長,並在全球舞台上與豐田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公司進行較量,卻是中國需數十年才能達到的。

Hybrid-ev.com公司的研究分析師阿尼‧爾夏爾馬(Anil Sharma)說:「主導中國市場相對容易,但到2025年主導世界市場?我覺得目標說的有點太遠了。」

在全球舞台上競爭也將需要來自中國汽車產業的更多創新。但迄今為止,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成功,多是建立在對外國競爭對手的技術和設計的利用。

國有企業奇瑞汽車被認定為「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奇瑞的發展歷史,卻是中國仿冒汽車的縮影。從最早仿冒大宇Matiz的QQ 車型、仿冒雪佛蘭Spark的東方之子,後來又有仿冒本田休旅車Odyssey的B14車型、仿冒豐田RAV4的瑞虎等等。

吉利CK車型,與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的C級 (C-Class)轎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高速公路上的比亞迪F3車型——中國最暢銷的車型,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豐田花冠(Toyota Corolla)。

另一個引領同行業的典型途徑是通過產業優勢兼併和收購 – 吉利對沃爾沃的收購交易就是這種戰略,這項交易將使中國汽車製造商擁有一個全球公認的品牌及技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豐田起訴中國私人汽車廠家吉利集團
韓國雙龍汽車工會指責上海汽車無誠信
外電﹕中資偷南韓技術 陰影擴大
奇瑞、吉利 仿冒惡名遍全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