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停飛大烏龍 政策釀人禍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5日電)英國媒體今天透露歐洲飛航癱瘓風波幕後的全面誤判:航空公司因禁飛損失13億英鎊,15萬英國人受困機場,這一切都是因為預期火山灰雲會撲天蓋地,但禁飛的5天內,這團灰雲卻稀薄到幾乎看不見。

「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指出,首次公布的懸浮微粒指數衛星影像顯示,英國上空完全看不見冰島艾雅法拉(Eyjafjallajoekull)火山灰。

「每日郵報」明察暗訪後發現,由於英國氣象局測量火山灰濃度的主要飛機預備重新上漆,暫時停飛,所以無法測量。

氣象局電腦發布一連串照片,預測火山灰將覆蓋大片區域,從俄羅斯一直到加拿大紐芬蘭省(Newfoundland),但這塊範圍幾乎沒有灰雲,衛星上更完全看不到。

雖然英國在禁飛期間出現部分灰雲,科學家量到的最高濃度,僅為科學家、政府、飛機及引擎製造商如今所判定安全限度的1/20。

最早決定英國全面禁飛的,是國家飛航服務公司(NATS)4月15日決定關閉領空,而其背後卻是由兩項個別政策交互影響釀成大錯,其一是飛航,另一則是火山灰預報。

第一項政策,是由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鑒於1982年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波音747班機飛越印尼火山灰雲、導致4具引擎「熄火」而制定。

ICAO建議對火山灰採取「零容忍」態度,因為火山灰一般夾帶的微量玻璃碎片與沙塵都會附著在飛機引擎零件上,造成致命損害。

第2項引發停飛的政策則是氣象局的預測方式。這些預測大多不是以衛星觀測進行,而是由理論導出,推測整個歐洲空域可能因氣流佈滿微量火山灰,然而實際上,大部分地區上空灰雲可說是薄到看不見。

英國民航局適航決策暨政策主管麥肯納(JimMcKenna)表示:「我們開始尋找替代方案,」即嘗試制定新政策,以火山灰濃度是否達危險程度來判定,而非理論,其中的重要步驟便是找出實際濃度。

不幸的是,氣象局主要研究飛機BAE 146型在油漆前已卸除零件,直到20日都無法飛行,這一天也是禁飛最後一天。

報導稱,這是場天災,卻也是場人禍。(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相關新聞
洛杉磯機場19日恢復部份歐陸班機
拉車18小時到維也納 仍無返台班機
金門濃霧停飛 陸客霸機一小時
火山灰紅衫軍 台旅行社大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