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短命建築與天價房市的中國式諷刺

張敬偉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4月8日訊】據英文《中國日報》4月6日報導:每年中國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於建築業,產生了巨大建築廢物,現在政府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提高建築質量,將目前30年的建築平均壽命延長至100年。仇保興,住建部副部長在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只能持續25-30年。(4月6日《中國日報》)

費盡千辛萬苦,耗光家底荷包,背負沉重債務,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而房證上赫然印著的產權期限不過70年。如果不巧是商住樓,產權期限也只有4、50年。沒有想到,中國建築壽命,只有30年的平均壽命,短的不過25年。這就意味著,一套房子,只夠一代人勉強居住,傳給兒子的時候,所謂的不動產就變成了「樓歪歪」、「樓脆脆」,甚至就是一堆建築垃圾。

更諷刺的是,這些短命的建築,可不是什麼便宜貨,而是天價的奢侈品。而這,才是中國人面臨的最大悲劇。房市亂象,已是眾所周知,內中的酸甜苦辣,不僅普羅大眾點滴在心,難疏心中鬱悶;決策者和經濟學家也是焦慮萬分,想方設法也難以沉澱房市泡沫,遏止虛升的房價。關於中國房價與收入的關係,曾有人算過一筆賬,一個城市居民需要花掉近22年的工資(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套房。如果說,這套房能夠穩穩當當地傳給兒子、孫子,為子孫後代做嫁衣也是值得的。悲慼的是,22年不吃不喝買來的房子,只能住上3-8年(25-30年的壽命計),豈不是一生的辛勞換來的只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再算第二筆帳。據國土資源部發佈的《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了25.1%。照此計算,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全國平均要花費44.74萬元,按房子平均壽命30年計,平均每人每年投入到房子上近1.5萬元。如果這個人是30歲買房,每月投入工作收入一半(2009年全國城鎮職工月收入2500元左右),到他60歲退休的時候,反而又成了無房戶。因為,他耗盡巨資購買的房子按照質量已經壽終正寢,即使房子沒倒沒歪,也變成了苟延殘喘的危房。如果說一個人奮鬥了一輩子,別說給子孫後代留下些許資產,連晚年安居都成了幻夢,這樣的人生又何談幸福安樂?

問題是,這筆賬算的還是平均帳。在收入差距懸殊語境下,平均收入本身就是遠離民生實際的虛擬數字。因此,虛擬的平均收入邏輯下的平均房價,只能演繹出下面的故事:能夠買得起房的階層,其購房價值越高,被短命價值消耗的財產性收入也就越多;勉強買得起房的人們,最後得到的是一個失樂園的支離破碎的幻夢;望房興嘆的低收入無房戶,則被遊離於中國房市的博弈之外。這部分群體,看似和中國房市的興衰成敗無關,但作為一個龐大的社會群體,成為市場的看客,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中國房市的亂象、房價的高企和房子的短命,不僅對普羅大眾而言是悲哀的,而且也對宏觀經濟的運行帶來了嚴重損害。更重要的是,中國房市的紊亂,導致每年新增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每平方米就會產生500~600噸建築垃圾。可見,短命建築造成的損害是多元的—民生成本、經濟失衡、環保代價。可見,中國房市不單單是房價高企和市場紊亂問題,還牽涉到制度層面是否完善和決策執行是否協調。

面對英國建築132年的平均壽命和美國的74年,平均30年的中國短命建築不啻一個讓國人羞赧萬分的諷刺標本。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商週》:中國房市泡沫 下半年恐崩盤
【熱點互動】中國房價持續暴漲利大於弊
廣州深圳樓盤市道冷清  投資者準備撤離
金融時報:開發商1.8萬億的暴利哪裏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