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全球暖化是二氧化碳搞的鬼嗎?

人氣 1366
標籤:

在對抗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涉及國家發展安全的政治、經濟重大戰略問題,甚至提升至道德層面,全球的普世價值。這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所簽署的〈哥本哈根協議〉呼籲發達國家作出承諾,建立起一套對碳依賴相對較小的能源體系,對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世界氣候暖化的主因,地表平均溫度不斷上升,水旱災頻仍,對人類生存前景造成很大的破壞與壓力做出呼應。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在二零零二年二月二日發表了一份報告,該報告由全世界一百三十個國家,二千五百名科學家共同簽署,指出全球暖化的結果與碳排放量的相關性是確切無疑的。

為減緩氣候暖化速度,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制定〈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一九九七年通過〈京都議定書〉,二零零七年訂定〈峇里行動計畫〉,對攸關氣候暖化的溫室氣體排放提出一系列政策目標方向,希望世界各國共同努力,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哥本哈根會議是為制定二零一零年後全球減排二氧化碳目標而舉行的新一輪會議。


(AFP)

當全球暖化變成政治議題

就在世界各國如火如荼的討論如何對抗全球暖化、減排二氧化碳的時候,數月前英國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的電腦遭到駭客襲擊,一千多封英美科學家的電子郵件與三千多份文件被公諸於眾。有些檔案的內容顯示,如今流行的全球暖化理論所根據的資料有被篡改、誇大之嫌。全球暖化是科學界最近二十年的理論,科學家中持各種不同意見的人很多。可是,當這一理論變作意識形態、進而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基礎時,對立派的聲音就遭到了壓制。許多不同意這一理論的科學家不僅拿不到政府的研究基金,甚至連工作也保不住。

反對目前主流全球暖化理論的科學家們不約而同地指出,全球變暖的原因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他們認為,聯合國IPCC的報告關於全球暖化原因的結論是錯誤的;同時,他們也認為,全球暖化沒什麼大不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全球暖化是太陽黑子、宇宙射線等眾多因素造成的,二氧化碳增加至多是全球暖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IPCC內一位環境學教授John
Christy就反對二氧化碳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原因,因為在北極冰層下的研究,二氧化碳量曾經很高時全球氣溫並無增加;綠色和平組織的創始人之一Patrick
Moore也認為,全球暖化理論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政治議題;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環境科學教授Patrick
Michaels表示,成千上萬的人靠著全球暖化議題吃飯;日本環北極環境研究科學家Syun-Ichi Akasofu指出,一九四零年戰後經濟蓬勃發展,全球氣溫卻不斷的在下降,一直到一九七五年全球氣溫才再度上升。

參與IPCC報告的科學家人數很多,但是,人數多是否就代表了真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遭遇了一個關於民主、真理的古老疑問,也讓我們對科學產生疑惑:我們該聽誰的?許多科學家說,全球暖化問題已經變成了一個政治議題,變成政治與科學聯手腐敗的溫床。他們說,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近四十年間,全球的氣候是持續下降的,當時很多科學家預計,人類將迎來一個小冰河時期。最早提出二氧化碳增加將導致氣溫上升的是一個瑞典科學家,他當時的目的是緩解人們對於冰河時期的恐懼。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開始的氣溫上升與二氧化碳增加,似乎驗證了他的說法。

是定理?抑或階段性假說

由此我們看到,不管是支援二氧化碳派,還是反對二氧化碳派,不管是暖化派還是冷卻派,在科學真理還沒有出現之前,它的階段性結論,都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最為重要的是,所有的階段性結論都有可能是錯誤的,而我們在時間的長河中,總是不知道現在所謂的最終結論會不會只是階段性結論。好萊塢有拍攝災難片的傳統。一九九五年,受全球暖化觀點的影響,好萊塢拍攝了一部電影《未來水世界》。二零零四年,受全球冰河期觀點的影響,好萊塢拍攝了一部《明天過後》。兩部電影都是對人類未來的災難描寫。這些科學家說,全球暖化議題的政治化,原因之一就是媒體喜歡誇大其辭。

一九七零年代提出氟利昂(Freon)造成臭氧層破裂理論的科學家們在一九九五年獲得諾貝爾獎,但是我們目前也只能說這只是一個階段性理論,一個假說,因為他們就是說不出為何破洞是在南極上空而不是破在其他地方。人類的智慧離認識宇宙的真相時常有一大段距離,所以一時盛行的理論到後來也需要修正、改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