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璇:大陸房產的真實需求

金璇

【大紀元5月21日訊】房價政策出的急,但是房價仍然居高不下。

政府意欲為何?顯然大陸不希望房價繼續爬高,增加社會危機的爆發率。

這個意圖能實現嗎?

此前筆者分析過的中國大陸社會結構「二板塊論」,謂大陸社會分裂為同國不同天的兩個經濟氣候:一個板塊享受經濟增長與繁榮,另一個承受經濟衰退與貧窮。在這個結構中,房地產起什麼作用?處於什麼位置呢?

首先,房地產是分裂兩個板塊的主要表面現象之一。房價每衝高一個段位,就甩下一部份人。以深圳為例,2005年以前,很多市區的樓盤房價仍在1萬元人民幣以內,但是到2007年,2萬元一平米的房子就比比皆是。此時,相當大一批正在拚命掙錢買房的市民,徹底絕望,淪為終身買不起房的無產階級。從此房價的起伏,都跟這一大批市民失去了聯繫:他們被拋棄在衰退板塊。

其次,房價的騰飛,使得房產變異成為增長板塊人群的投資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增長板塊的人群早已有了超過生活需要的住房,並且不斷地從所擁有的住房中獲取利潤。他們獲取的利潤刺激著他們進一步購買更多的房產,賺取更多的利潤,於是房子的買賣與居住的需要失去了必然的聯繫,反而與貨幣發行建立起緊密的聯繫:貨幣發行越多,增長板塊人群手中的現金越多,買房需求越大。因此已經連續幾年患流動性過剩疾病(市面上現金過多)的中國經濟,買房需求就異常增漲。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的房價上漲與實際住房需求沒有關係。這是由「二板塊」結構的互不相同性決定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不能惠及衰退板塊,幾乎全數為增長板塊所獨享。雖然開發商總拿城市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增長說事兒,但是近幾年造成房價突飛猛進的原因,與此無關。並不是說這個需求不存在,恰恰相反,這個需求十分巨大,上億的城市居民需要住房。但是這部份需求是無效的需求,是來自於衰退板塊的需求。這就意味著,這部份需求不僅現在是無效需求,而且將長期是無效需求,因為處於增長板塊的投資品地位的房產價格還會上漲,而處於衰退板塊的人們的收入將會下降,其需求無效化的程度還在加深。

房價不受實際住房需求的影響,只受投資需求的影響。所以增長板塊裡面的現金越多,房價就越高。

房價也不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因為決定房價上漲的因素,並不是政府採取了鼓勵房價上漲的直接措施。2009年房價同樣因為政策因素一度下跌,市場一下子冷下來,但是沒過幾個月,房價便迅速竄起來,炙手可熱。經驗證明,只涉及到房產的政策,最多只影響很短一段時間。只有減少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才能打擊到房產價格。

當然,很多富裕階層的人不一定非要靠貸款才能炒房,他們自有的龐大現金存款本身對於投資品就有需求。但是這一部份對房價構成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大陸人對於自己荷包的錢還是比較理性使用的,不敢在房產投資上過於追高。但是銀行貸款的使用就不同了。用貸款買房,對於在銀行內部的關係戶來說,比把錢用到其他方面還強一些,所以銀行是不會反對的;對於投機者來說,用貸款炒房子,有百利而無一弊,虧了是銀行的,賺了是自己的。所以,使用銀行貸款炒房子才能把房價推到不可理喻的高度。溫州炒房團用的不是銀行的貸款,主要是自己的錢或者集資於民間,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其實只是在信貸寬鬆的政策背景下弄潮而已,他們的錢並不能左右大局。一旦房價走勢不樂觀,炒房團就立馬轉向變成炒煤團。

銀行貸款對於大陸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來講,一向是不用白不用。而即使要用,也沒有多少好的去向,比較而言,房地產始終不失為一個好去向。即使虧了,第一,沒虧自己的企業,第二,個人沒有揣腰包裡,談不上犯錯誤,所以即使房價稍有不穩,這些錢在市場裡面卻穩得很。這樣一來,壓價政策也就很難奏效。

所以,真正能夠影響到房價的,其實是貨幣供應政策。一旦為了刺激經濟擴大信貸,就會帶來房價上漲。2009年的4萬億人民幣貸款盛宴,直接造成了本輪房價的衝高與居高不下。GDP增長是保住了,表演了一場全球獨一無二的增長秀,但是其結果之一是進一步撕裂了中國社會。

由此可見,這次房價調控政策是否有效,關鍵看貨幣供應量是否有效緊縮。由於貨幣供應量密切牽動著經濟增長數字,相應的密切牽動著政權的合法性,可見採取這一個實質性的行動可能性比較小;可是貨幣供應量繼續保持這麼多,房價就還要上漲,勢必影響到「維穩」。可謂左刀山,右火海,無路可走。

即將在各地陸續鋪開的徵收房產稅的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房奴們的負擔,加劇了他們的衰退深度,另一方面,卻並不能起到抑制房價、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社會撕裂就像一輛無人駕駛的車,在陡坡上急速下衝。@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李梅:中國新政調控房市 騎虎難下
浙江農民工的「櫃族」生活
北京官方嚴查房市違規行為
中國樓市新政「滿月」 房價仍高位挺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