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談香港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有賴每個人去捍衛

人氣 4

【大紀元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道)去年成立的「金堯如新聞基金」會,今年舉辦了第一屆金堯如新聞自由獎,頒獎當日,請來了資深評論員、金堯如新聞基金管理委員會會員劉銳紹和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潘小濤就香港新聞自由進行討論。

劉銳紹指,中國監管新聞的部門比監管貪污的要多,已說明了國內新聞自由度。他慨嘆六四發生20年後,香港記者不幸也要步上中國大陸記者的後塵,尋求突破新聞封鎖的路徑。

潘小濤則說,本著為他人的心態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勇氣去面對爭取新聞自由所遇到的困境。他勉勵媒體記者用心去做,將寫出感動自己和他人的新聞題材。

運用好手上的筆 以德報國

金堯如新聞基金管理委員會主席程翔上周五(5月21日)在頒獎會上提到,前《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於89年6月4日,中共軍隊於天安門廣場及附近屠殺學生及北京市民後,在報紙社論欄目開天窗,寫上「痛心疾首」四個字,代表了做人要不畏強權、伸張正義的精神和道德勇氣,是值得新聞工作者去學習的精神;同時也體現了知識份子以德報國的力量。

程翔鼓勵新聞工作者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甚麼也做不了,這四個字在當時的特定環境下,在香港和北京都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及政治動員能力:「手上的筆如果運用好,可以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

層層監管 媒體尋新聞空間

在討論到新聞自由時,金堯如新聞基金管理委員、中國事務問題專家劉銳紹回憶從1986年到六四後,他作為駐京記者期間的點滴:「那時(六四後)不走不行。當時(六四前)大家都看到中國是相對開放的氣氛,很多時和內地新聞界朋友一起去嘗試推高新聞的空間,但時至今天,香港和內地的傳媒界在做著同樣的事,為何20年來沒甚麼改變?這是我感觸的地方!」

劉銳紹指出,現在監管新聞界的至少有8個部門:「不包括公安、國安,單是與新聞有關的部門的有中共中央、宣傳及意識形態領導小組,李長春為組長、另外有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國家新聞出版總處、外交部新聞司、港澳辦、全國記協,為何管新聞的機構比管貪污的部門要多?管貪污的有監察部、黨內的紀檢、還有政法委。……」

他說,在突破新聞封鎖後,接著就會有新聞壓力事件,近年的就有《冰點》周刊因登了一些大家都不覺得很出軌的東西,主編李大同被迫離開中國青年報。他進一步例舉了一些新聞壓力下,突破新聞封鎖的例子,如最近《南方周未》訪問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很技巧地在開天窗的地方,打了自己的宣傳標語:在這裏,讀懂中國,以示抗議。另外,今年3月的人大會議期間,13家傳媒發表了一個共同社論,這是相當有突破性的,因為國內聯合社論基本上是人民日報社論,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的社論,然後全國照抄或轉載,而這是一般的共同社論。

劉銳紹又提到國內有關當局封鎖消息的手法:有些是見諸法律,有些是內部指示,如要求地方有「異象」,媒體須主動向中央呈報,起到了教育(洗腦)和耳目作用。劉銳紹續說,另外一個動向是很多地方的省市和傳媒機構開始被要求抓緊人事任命權:「國內很多傳媒單位的負責人是委任的,不會單是由經濟老闆去委派的,是由上級黨委去安排的。過去如果在這方面鬆一點,還有一個空間可以走動,但若一抓緊人事任命權,意味著你會隨時被炒魷魚。在這點來說,近年來是一個殺手鐧。」

傳媒擦邊球 紅綠燈策略

面對國內新聞封鎖的情況,劉銳紹強調說:「知道了不是去遷就它,適應它,而是想辦法突破它,國內的傳媒多年來嘗試了很多方法,如擦邊球,這是比較舊的,擦邊球很多訊息就出不來……」

除了擦邊球之外,劉銳紹說還有「紅綠燈」策略,即傳媒會觀察大氣候,氣候緊時一樣是向前走,但不會直接衝:「見到綠燈快快走,見到黃燈趕著走,見到紅燈撓道走,但還是向前走。」

全民記者 突破了新聞封鎖

在突破新聞自由方面,劉銳紹指出,國內出現不少因應需要而產生的變化,例如最近流行的單行本。此外,現在國內出現不少全民記者,質素可能參差,但全民記者在國內如此封閉的情況下,有其歷史意義,他們是突破了新聞封鎖,如報道09年6月的湖北省石首事件等。

劉銳紹又向現場與會人士,推薦《傳媒三十年》一書,出版人為南方報業集團。書內談到過去30年中國新聞界有甚麼的突破,可以看到中國新聞界的精神和他們的努力。

另外,劉銳紹說,國內有不少禁書在香港出版,其中最典型是當時有「左王」之稱的鄧力群,到香港出版《十二個春秋(1975-1987)》,該書在國內是禁書:「當年他(鄧力群)禁人,現在人禁他,他珍惜香港,所以最近的單行本也是有很多訊息漏出來的。其中,統戰部有位局長寫了《統戰秘辛》,在香港出版,這位人士當時負責統戰工作,講到很多統戰工作中的笑話,還有很多當時的考慮,很多國情國內的新聞界是在努力突破。」

港新聞界應扮演先峰角色

回顧和展望香港傳媒的角色,劉銳紹認為,香港新聞界在有利的條件下更應扮演一個先峰的角色:「我們有較大的空間和言論自由,尤其是在國際上的聯絡面,我們不是把事情國際化,而是新聞自由是無國界的,所以香港應好好利用這個優勢。」

最後,他希望香港和國內新聞界都能做到「縱有狂風逼葉落,精誠托月有枯枝」,而那個月光就是中國的新聞自由。

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主持人潘小濤則在會上回憶過去做前線記者的經歷,他自己第一次被公安抓走後,被禁止與外界接觸,當刻感到很孤獨,很無助。再次被抓時,已經適應,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期許已經不同了:「第二次被抓,我覺得自己不是為自己,我背後有幾百萬的讀者,我為的是為13億人民在做事,在當刻的勇氣會大很多,因為你是無求無所懼,所以面對這些情況時的心態很重要!」

選擇沉默 新聞環境必惡化

他續說:「如果每個人都選擇沉默,選擇在自己的崗位苟且,那麼新聞自由以及香港的新聞環境一定會惡化,這不用多說,現在大家都面對經濟壓力、政治壓力,面對現實之餘,是否完全妥協不做事?」

他續說:「環境是大家的,應緊守自己崗位,包括吳美蘭老師的所為,人人都出力,自由的空間會得到一定的改善和保障。」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5月19日到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推銷政制改革方案,在對答環節當中,吳美蘭老師當場質疑他在五區補選中不投票,成公民教育壞榜樣。

潘小濤認為,好的新聞要付出很多代價才能找到,還有記者要有心:「新聞是否做得好,可以看出來,能打動人心的新聞是用心做的,如果新聞連記者自己都打動不到,就很難打動到看新聞的讀者、聽眾、觀眾。」

潘小濤最後說,每個人的心血凝聚成很大的河流,衝破很多的障礙,要有心才能捍衛新聞環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人物特寫:安德魯.傑.施瓦茨曼
藏頭詩:胡錦濤再上新聞自由掠奪者名單
張錦華:台灣新聞自由會跌落50名外嗎?
從兒童被殺案看媒體報導重大社會新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